在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鄉,養豬大戶、養豬專業合作社成員周允北正在與老板結算今年上半年的豬款。他握著手中的錢,高興地說:“過去養豬,從來沒想過會發財,今年可是豐收了。”這是該縣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農戶規模養殖、促進農戶增收的一個場景。規模養殖業帶富了一批高山農民,今年上半年全縣規模養殖戶人均增收已有2000元。 該縣地處高山,種植業一直是其發展的主要經濟支柱。水產畜牧業卻處于混養、小養、粗放型養殖階段。今年初,該縣水產獸醫畜牧局根據自治區扶持規模養殖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在全縣大力推廣規模養殖業:出欄300頭以上、按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要求籌建的豬場,每個獎勵10萬元;凡新建土雞孵化場,每年出籠的脫溫雞苗3萬羽以上,每戶獎勵3萬元;養羊戶存欄50只以上,牧場條件好,有擴大規模潛力的養羊場,進行高效肉羊養殖示范,每戶送一只波爾山羊或南江黃羊的優級純種公羊;對存欄能繁母羊15只以上、種公羊1只,并建夠標準羊舍與運動場的每戶補助2000元;凡是達到山羊圈養條件的,農戶購一臺切草機補助600元,購優良種公羊補助500元,每購一噸山羊專用精料補貼300斤。 實實在在的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戶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目前全縣以龍勝鎮、和平鄉、平等鄉三個養殖小區為基點,建設了符合標準規模養殖場19個,建成豬舍15000余平方米。周允北將豬場擴建為66個豬舍,按政策得到了10萬元獎勵。龍勝土雞也成了“龍勝鳳雞”,走上了品牌化的道路。全縣共新建種雞孵化場11個,今年上半年累計出籠土雞20余萬羽。預計總投資600萬元、規劃面積30畝的“龍勝鳳雞”場也已破土動工。桂林巨東勤業有限公司也進駐龍勝,開發“云霧雞”品牌,以“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推進規模養殖。 在規模養殖的基礎上,養豬、養雞專業合作社等各種養殖業合作社悄然出現。合作社定期組織養殖戶進行學習、交流,實行統一品種、統一用料、統一用藥、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合作社負責發展營銷經紀人隊伍到外地開拓銷售渠道,龍勝新興的養殖業更為標準化、規范化。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