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2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當前國內外豬的重要疾病與控制(轉) 姚龍濤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8-9 23:4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前國內外豬的重要疾病與控制:::::
    姚龍濤
    ( 上海市奉賢區畜牧獸醫站, 上海 201400 )


    中國歷來是世界上最大的養豬生產國,在一系列重要豬病的防制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20世紀50年代研制成功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對控制和消滅豬瘟在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成效斐然。近半個世紀來,在養豬集約化生產的推進,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步伐加快,種豬和畜產品的國際間交流頻繁的新形勢下,人們對防范豬病的認識不足和措施不力,從而導致一些新發現的傳染病快速傳播和已控制的疫病重新流行,給養豬業造成了嚴重危害。
    近10年來,筆者和站內衛秀余等同仁涉足全國各省、自治區、香港特區和臺灣地區的1 000多個豬場,檢測了近20萬份血清樣本并剖檢病、死豬近萬頭。另外積極參與國際豬病學術交流活動,先后參加了第十六、十七屆世界豬病大會和第四屆國際新出現和再出現豬病會議,同時還訪問了17個國家和一些國際上著名的研究所和實驗室。通過上述活動提高了對國內外豬的重要疾病認知度,現就有關內容陳述如下,供作參考。
    1 豬口蹄疫
    流行毒株的變化。根據國內外有關實驗室的報道,南亞和東南亞有關鄰國豬口蹄疫的流行毒株為對牛、豬都可感染的O型泛亞(Pan Asia)株,按國際慣例應用流行毒株制備滅活疫苗為佳。
    1.1 免疫
    中國的國境線特別長,鄰國多,又多數屬發展中國家或不發達地區,口蹄疫疫情比較復雜,中國對受威脅地區的易感動物免疫,達到“免疫無口蹄疫”才是上策。臺灣1997年暴發豬口蹄疫后,實施全島豬群免疫接種,已連續3年無豬口蹄疫發生,2003年3月經國際獸疫局檢查認定為“免疫無口蹄疫”地區。
    1.2 免疫程序
    有關研究和實踐證明,在種豬群每年實行2~3次免疫的情況下,仔豬何時進行首免至關重要,由于細胞中和試驗結果不能表明仔豬的母源抗體水平,因此只能以IHA試驗效價來確定,當抗體水平在1∶16和1∶32之間時為適時免疫期,此時仔豬正值
    10~12周齡。第2次免疫間隔2~4周。
    2 豬瘟
    2.1 發病特點
    由于大規模實施豬瘟疫苗的計劃免疫,在集約化豬場里,已基本消除了種豬和生長豬的臨床發病病例。但在一部分豬場中,種豬的亞臨床感染依然存在,有持續感染和潛伏感染兩種表現,前者表現為繁殖障礙(死胎、流產)和兩周齡內的仔豬發病死亡,后者主要表現在保育期仔豬的發病死亡。持續感染母豬的血清中檢測不到抗體或者只有低水平的抗體,而且加強免疫不可能使其豬瘟抗體水平提高,流產胎兒經PCR檢測豬瘟抗原呈陽性結果。潛伏感染的種豬,豬瘟抗體水平偏高,通常較常規免疫抗體高兩個滴度以上。
    2.2 免疫
    種豬免疫:每年注射疫苗2次或每胎注射1次。劑量:每次450~600個兔體感染量,即目前藥廠標示劑量的3~4頭份。仔豬免疫分超前免疫和常規免疫。超前免疫:在染疫豬場應用,即在仔豬出生后馬上注射豬瘟疫苗,并隔離1小時再吮初乳,由于豬的產程一般都在2~3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所以疫苗稀釋后要置于帶冰的保溫杯(桶)內,超免的劑量經研究證明注射1頭份足矣。仔豬常規免疫:有兩次免疫和一次免疫兩種方法。兩次免疫法的首免在20日齡,二免在60日齡,大量的實踐和試驗證明,首免由于母源抗體的干擾,易導致免疫失敗,成了無效勞動。因此筆者建議,應推廣50~60日齡一次免疫的方法,劑量每仔3頭份。
    2.3 過敏反應
    通常見于實施超前免疫的初生仔豬,尤以高瘦肉率的品種豬,特別是皮特蘭和含有皮特蘭血統的后裔為多見,可能與氟烷基因有關。由于豬瘟疫苗的生產工藝比較落后,在成品苗中非抗原蛋白的含量偏高,即過敏原的含量偏高,因此對仔豬超前免疫時以使用1頭份劑量為安全。
    3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
    3.1 發病特點
    本病自1987年美國暴發至今,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流行的、危害最嚴重的豬的重大傳染病。目前中國的規?;i場有八成染疫,臨床表現已從“流產風暴”為特征的暴發型轉向損害保育豬為特征的“呼吸障礙”型,并已成為仔豬、生長豬呼吸病綜合征(PRDC)首位原發性病原。
    3.2 免疫
    對染疫豬場實施疫苗免疫接種,已被絕大多數國家的獸醫和養豬業主接受,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報告確認,該國有53%的豬群接種疫苗,其中大型豬場接種者達70%,使用弱毒疫苗的占65.5%。中國免疫豬的數量正在迅速擴增,估計2003年已超過2 000萬頭份。廣東某公司對1.6萬頭母豬和其繁殖的仔豬全群實施弱毒疫苗免疫接種,并已歷時3年,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危害,且未發現有不安全現象。免疫程序應嚴格按供苗單位的說明書執行。
    3.3 免疫監測
    美國及歐共體已有多種弱毒苗和滅活疫苗注冊上市,但中國尚未有注冊疫苗,目前試用的疫苗絕大多數是中試產品,免疫效果不穩定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因此試用單位應將免疫抗體的監測列為日常工作,如發現問題可及時補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4 病毒的變異
    William L.Mengling(美國)認為任何2株PRRSV分離株具有相同的基因組序是不常見的。實驗證明,RNA病毒通常突變點出現于密碼子的第三個堿基位置(所謂不穩定位置),因此不會改變病毒的毒力或抗原性等重要的表型特征。現在的研究證明,至少某些基因重組參與了建立PRRSV的多樣性。有這樣一個實驗,讓豬同時接觸5種不同的PRRSV毒株,結果在病毒血癥中發現了包含多達4種新代毒株的重組病毒,通過對重組體的分析,1個新代毒株由毒力最強的毒株提供了編碼病毒聚合酶的大部分領域。另一實驗還證明強毒株與弱毒株在豬體內的重組可能性不大,當豬同時感染4×108 TCID50的減弱(疫苗)PRRSV株和40 TCID50強毒株,感染后第七天第一次從血清檢出病毒,強毒株在豬體內成為優勢或唯一的毒株。同時還認為在毒力方面,沒有理由相信PRRSV美洲株在其總體抗原組成中有巨大改變。在1980年分離的一株PRRSV制備的疫苗,給豬提供的保護力,能抵抗10年后分離的高強毒株攻擊。另外有多個國家的學者研究證明,美洲株弱毒疫苗能有效保護基因差異較大的歐洲株的攻擊。
    3.5 凈化
    國內外現有的研究和實踐證明,目前還不可能在一個國家或一個省市的大區域范圍內實施凈化措施,但采用SEW技術建立一個新的無PRRS豬場是能做到的,但是要保持無此病狀態是十分困難的。
    4 豬圓環病毒2型(PCV2)
    4.1 發病特點
    國內外的研究證明,PCV2是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豬呼吸病綜合征(PRDC)、豬皮炎與腎病綜合征(PDNS)的重要病原,在多種腸炎病的發生方面亦有重要的推波助瀾的作用。PCV2作為獨立的病原體,在仔豬先天性震顫和引發孕豬流產、死胎方面已得到確認,特別對初產母豬引發繁殖障礙尤為突出,應引起重視。
    4.2 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
    本病自1996年首次報道后,近8年中幾乎遍及所有養豬比較發達的國家。在中國新世紀初,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許多規?;i場受到重創,致使不少染病豬場保育豬死淘率達20%,少數豬場甚至高達50%。本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進行性消瘦,腹股溝淋巴結突露性的明顯腫大。剖檢病變主要可見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肺部病變以間質水腫和肺漿膜面斑點狀出血。實施“小單元”“二階段”全進全出的保育管理措施和同步做好PRRS的免疫和選擇性的保健投藥,這已被公認為是控制本病的黃金守則。
    4.3 豬呼吸病綜合征(PRDC)
    本病在多數情況下,被視為PMWS的孿生病,系PRRSV或PRRSV和PCV2混合感染,致使在免疫抑制狀態下,發生多病原混合感染和后續感染出現的綜合征,這些病原包括支原體、巴氏桿菌、副豬嗜血桿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病毒方面的混合感染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冠狀病毒、偽狂犬病毒,有時還可發現豬瘟強毒的混合感染,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和呼吸困難,有時部分豬有全身潮紅的敗血癥狀和因微循環障礙導致的耳尖、尾端和股、前肢腋下皮膚淤血、出血,出現淤血斑點。剖檢病理變化:大葉性肺炎、壞死性肺炎、胸膜肺炎、心包炎、漿膜炎、胸水和腹水增多等病理變化。本病的防制對策除采用PMWS的黃金守則外,應對相關病原做出正確的實驗室診斷,選用細菌敏感的藥物作為保健和治療極其重要。對某些混合感染病毒做出正確診斷后,應采用相應的正確的免疫措施。
    目前在一些保育期PMWS、PRDC控制好的豬場和以外購斷奶仔豬為主的生長階段豬群中,這兩種病的發生正在逐漸增加,病死率雖然較保育期低,但其帶來的經濟損失仍不可忽視。究其原因主要與保育期未接種PRRS疫苗或PRRS免疫失敗,或生長期不能做到全進全出有關。
    4.4 豬皮炎與腎病綜合征(PDNS)
    本病主要發生在生長豬階段,皮炎主要發生在背部、臀部和身體兩側,呈散在斑點狀的丘疹,丘疹始呈紅色,繼由中心部位變黑并逐漸擴展到整個丘疹,上述特征可明顯與疥螨性皮炎和滲出性皮炎及豬痘相區別。腎炎如不對尿液做實驗室檢查,一般不能正確診斷,剖檢是診斷腎炎的直觀手段,腎外觀呈土黃色貧血狀態,早期腫脹,腎包膜較難剝離,皮質易碎,中晚期質地堅實,透過腎包膜可見到散在的斑點狀、大小不一、白色的壞死灶。現在研究證明上述皮炎和腎炎系由抗原、抗體復合物堵塞皮膚毛細血管和腎小管所致的III型超敏反應,又稱免疫復合病(immune complex disease,ICD)。本病迄今為止,國內外尚未見有人工復制成功的實驗,但在自然的臨床病例中大多數能分離到PCV2和混合感染一些通常致病性不高的病原菌,所以多數學者認為PDNS與PCV2有關。本病在北美發病率較低,病死率亦很輕微,但在歐洲較常見,病死率可達10%~20%。本病在歐美國家未見呈季節性的報道,但在我國夏秋季發病率顯著高于其它季節,筆者認為高溫高濕的氣候和蚊蠅的叮咬可能是其誘因。對本病的防制除搞好環境衛生、對病豬使用地塞米松等免疫抑制藥并配合環丙沙星或“加康”(氟苯尼考多種抗菌藥合劑),有較好的效果。中藥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功能,不僅能減少已形成的抗體數量,而且能抑制抗體細胞生成,對已沉積的免疫復合物有促進吸收和消除作用。筆者認為益母草易得,價格便宜,值得一試,如能輔以雞血藤、紅花等活血化瘀中草藥則更好。
    4.5 PCV2與腸炎
    據歐美一些國家報道,在一些PCV2和PRRS控制較差的豬場,保育豬和生長豬腸炎的發病率明顯增加,究其原因,與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限制越來越嚴和PCV2及PRRS所造成的免疫抑制有關,從而導致腸道病原菌的增殖和危害。常見的病原菌有勞拉氏菌、密螺旋體、沙門氏菌等,筆者曾見江西某豬場的保育豬因本病死亡率高達30%。泰妙菌素和痢菌凈對本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6 PCV2與母豬繁殖障礙
    國外報道PCV2致使孕豬發生死產和流產已有多年,發病對象以初產母豬居多,并且已得到實驗證實。近2年來我國也時有發生,發病對象也以初產母豬為多,特別發生在從無PCV2的種豬場引進的后備母豬。據報道,個別嚴重的豬場,初產母豬死產、流產的發病率高達80%?!凹S便返飼”和引進的后備豬與自留種豬盡可能早地混群飼養有益于對本病的控制。筆者一河南知交在2個豬場做對比試驗,實施“糞便返飼”的豬場,其初產母豬的分娩率顯著優于對照豬場。
    4.7 初生仔豬先天性震顫
    現有的研究已證明,PCV2與PCV1一樣能引發初生仔豬先天性震顫,本病主要發生于初產母豬所產仔豬,一般發病率在1%~3%,但也有高達20%的。本病的病死率高低與人工輔助喂乳有關,人工加喂摻有5%~10%健康淘汰老母豬血清的脫脂牛奶,對提高病仔豬成活率十分有益。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4 00:2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青阳县| 赫章县| 阿拉善右旗| 榆社县| 肇州县| 勃利县| 吴堡县| 吴川市| 锦屏县| 闵行区| 绥阳县| 公主岭市| 贞丰县| 报价| 房山区| 平舆县| 永宁县| 阿图什市| 二连浩特市| 济源市| 新化县| 肥东县| 宁化县| 阿荣旗| 长宁县| 沂源县| 南和县| 祁东县| 陈巴尔虎旗| 平谷区| 厦门市| 汶上县| 都江堰市| 曲沃县| 宿迁市| 来安县| 琼中| 隆化县| 华池县|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