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畜牧工作者,站在動物生存的角度對畜牧管理的反思和總結。指出:規劃不合理,投資不到位,害人,害己,危害事業。文章中借鑒國外的經驗,提出了 “動物福利”的概念,應引入到我們的畜牧生產中,制定,頒布我國的“養豬福利”的有關條例或標準,全盤規劃,合理布局、逐步實施,改善豬的生存環境;引進、創新、開發養豬的生產工藝,提高我國養豬生產水平。
早在十九世紀,西方一些國家就提出了“動物福利”的條文,組建了相關機構,制定了規章制度。到了二十世紀,“動物福利”的條文,隨著社會和經濟的法展逐漸涉及到伴侶、娛樂、實驗、工作、農場和野生動物等諸多領域。“動物福利”的內涵,主要包括:動物不受饑餓、生活舒適、不痛苦、無恐懼、并有自我表達天性的自由。“動物福利”不僅限于家庭中要善待寵物-貓、狗、在農業生產中、對養殖業也產生了影想,仔豬不能打牙、斷尾,木柱不能限制飼養、豬欄要鋪墊草,不能追打待豬群,并要有足夠的空間等等,都在歐盟一些國家作了明確規定,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和條例。
對待“動物福利”問題,國內也最早引起了反映,并有學者發表眾多見解。從我國畜牧業角度出發,我們認為國內立法還為時過早,目前的養殖業難以接受,這不僅限于我國民眾的接受程度,更依賴于經濟發展的水平。
“動物福利法”在我國暫時不可能頒布,但是在養豬業重,我們利用“動物福利”的概念,制定一些條例和標準,確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我國養豬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病多、死亡率高、隨之而來的是豬肉殘毒過多。這樣,養豬飼料成本過高,經濟效益太差,豬的制品質量不好,影響人體健康。另外,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將“動物福利”于國際貿易緊密掛鉤,使我們很難進入國際市場。如果我們從“動物福利”的角度出發,在我國養豬業,充分利用“動物福利”概念,提高我國養豬業的 水平,提高產品質量,開拓產品市場,提高養豬效益,將成為發展我國養豬業的新起點。
上個世紀,我國養豬業在科碩領域中,重點從育種。引種、改良品種,以及營養和飼料工藝入手,大大提高了我國養豬水平,養豬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功不可沒,今后仍然會在這個領域中加大科研力量,盡快趕上世界水平。但是豬群生存環境,也就是豬的“福利”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缺少“動物性為學”的課題,對豬的行為研究甚少。但是不研究,不過問,并不是不存在。動物應該得到的,而沒得到得,它必將報復于人類,豬得病、死亡,生長發育受阻,養豬虧損,產品質量差。因此,我們應該引入“動物福利”得概念,重視豬得“福利”,提高豬群得生存質量,提高我國養豬生產水平,保證豬肉食品安全,確實當務之急。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