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舍
待產母豬的管理:
1)母豬分娩前的管理
母豬在分娩前7天進入分娩舍,分娩舍進豬前應對豬體進行消毒,按其預產期將豬有序的排列放入圈里。特別的針對初產豬要進行特殊的管理,使其的繁殖性能發揮到最好。進入分娩舍后對飼料進行調整。
表 母豬飼料供給量基準表I
| 前6天
| 前5天
| 前4天
| 前3天
| 前2天
| 前1天
| 2.8
| 2.4
| 2.0
| 1.8
| 1.4
| | 水應充足供應,每天18-36升。
分娩前的準備
查閱母豬的配種紀錄和預產期推算表,弄清產仔準確時間,做好產前的一切準備。具體方法是在母豬分娩前的5-7天把產房準備好。產房要清潔干燥、保溫,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消毒徹底。其次是準備好接產用具。
分娩征兆
(1)外陰部紅腫變大并下垂。(分娩前10日)
(2)乳房脹大有光澤,擠乳有粘液流出(分娩前4-5日)
(3) 擠乳時出乳,安巢(分娩前12小時)一般情況下出乳后24小時以內分娩,若乳是白色的則為分娩初期,若為特征的白色則為接近分娩的時間。
(4)呼吸率增加到60——80回/分(分娩6個小時之前母豬的正常的呼吸率為20——25/回)。
(5)外陰部有粘液流出(分娩2-4小時前)
(6)廢水(外陰部流出混有血的透明液)及呼吸率變為正常(分娩1-2小時)
(7)母豬不安,神經質,亂吼,排尿頻繁。
(8)不采食飼料
3)分娩過程
(1)從水開開始經過1-2小時開始分娩。
(2)在現狀表里記錄分娩開始的時間。
(3)仔豬出生的時間平均間隔為15分(一般為15-30分),此間隔隨個體而變,在數分至數小時之間。
(4)仔豬出生時先從頭部或先從后腿出來,兩者都為正常分娩
(5)分娩平均時間為2-3小時,在30分—5小時之內不等。
(6) 一般情況下是在分娩結束時大部分的胎衣脫落并排出,有一些仔豬出生時胎衣沒有脫落,此時若沒有及時的給他人為的去除,很容易造成窒息。
(7)平均分娩總時間為4-5小時(最少1小時30分-最多6小時30分)每只的分娩時間間隔為15分-20分,若在30分鐘內沒有產出水后一小時內沒有分娩應處理為難產。
2)分娩后母豬的管理
對環境的要求:
泌乳母豬本身對溫度的要求低于懷孕母豬。在高溫季節產房的通風降溫十分重要,冬天產房的溫度下限應保持在10℃以上。圈內的環境應保持干凈,對此飼養員應經常打掃。
對飼料的要求:
表 母豬飼料供給量基準表I
| 當天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第六天
| 第七天
| 0
| 1.0
| 1.4
| 2.0
| 2.4
| 3.0
| 3.6
| 4.0
| 泌乳母豬采食量大,對水的需要量比其他豬都多,保證足夠的飲水對泌乳母豬非常重要。
難產處理:
母豬發生難產應首先注射催產素,注射后15-30分鐘可產出仔豬,如果注射催產素后仍無效果可實行人工助產。
2.
初生仔豬的護理
仔豬剛出生時將其體表粘液盡快擦干,促進仔豬血液循環,減少熱量蒸發損失,并讓仔豬盡快吃到母豬的初乳。
在分娩的時間過長或沒有及時助產的時候有可能產出窒息狀態的仔豬,看似好像死豬但是它的臍帶部位的血管有跳動時可用下列的方法使其蘇醒。
(1)用干手巾將豬的嘴周圍擦干凈,抓住豬的后腿和背部搖晃并擦干凈鼻、嘴、眼角 等留出來的臟物質。
(2)用占上酒精的棉花貼在鼻部 或進行人工呼吸。
(3)人工呼吸為管理者對仔豬的鼻子和嘴親自用嘴周期的給輸送空氣,或抓住前肢和后肢反復做彎曲伸直運動。
由體溫低而引起的假死狀態救治要領為在40℃左右的溫水里浸泡。
待分娩結束后對仔豬進行斷齒、斷尾、打耳標及灌服或注射抗生素。斷齒的目的為防止仔豬在爭搶乳頭時互相咬傷或咬傷母豬的乳頭,造成母豬起臥不安,拒絕哺乳,甚至發生乳房炎,造成無乳。
由于母豬產后無乳,死亡或因母豬產仔多,超過了其哺育能力等原因,寄養是常采取的措施。其方法為在哺乳6-8小時后,將仔豬集中到一起,根據出生體重分ABC等級,于初產豬寄養體重大的,經產豬中4產以上的寄養稍微大的,2-3產次的寄養體重小的。
在仔豬5日齡時開始飼喂少量飼料,7日齡左右進行去勢。
疫苗
母豬:母豬分娩前5天 注射鐵制劑,分娩后10日齡注射豬丹毒疫苗、豬溫疫苗,分娩17日齡注射PPV,離乳前一天注射營養劑
仔豬:仔豬分娩3日齡時注射鐵制劑及Coccidium抑制劑,在發現腹瀉時立即給予治療。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