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傳染病是引起豬只死亡的第一原因,目前以豬瘟、藍耳病、偽狂犬病、口蹄疫、Ⅱ型圓環病毒等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大。
病毒病治療的誤區在于誤診錯判,重復用藥和盲目使用抗菌退熱藥,治療病毒病應從免疫調節、抑制病毒復制著手,狠抓抗病毒、防繼發和保健三方面,開發中草藥治療病毒病有重要意義,防治病毒病的關鍵是免疫、消毒、飼管、保健。
1
流行概況
困惑養豬業的疫病甚多,國內外常見多發的不下70種(細菌性病27種、病毒性疾病25種、寄生蟲病29種),國內常見豬病毒性傳染病約16種(豬瘟、偽狂犬病、藍耳病、圓環病毒病、口蹄疫、乙型腦炎、細小病毒病、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腹瀉、水皰病、水皰性口炎、水皰性疹、痘癥、狂犬病、傳染性腦脊髓炎等)尤其前五種病帶來的經濟損失巨大,其傳染性大,流行面廣,死亡率高成為新的“五大傳染病”(舊稱豬五大傳染病是豬瘟、丹毒、肺疫、副傷寒、喘氣病,后四個已危害較小)。由于生物安全及綜合措施在有些地區施行不力,病毒在抑制環境中反復繼代和交叉感染,混合感染以及臨床的長期帶毒和非典型病例的增多,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
抗菌藥的種類繁多和創新發展,細菌性傳染病已能得到較好控制和治療,而病毒性傳染病由于缺乏特效藥物和免疫預防的不徹底,現在成為養豬業經濟損失的第一原因,尤其是兩種以上的病毒病或病毒病與細菌病混合感染時,往往治療效果很不滿意,必須正確診斷、綜合治理、狠抓預防和免疫接種,才能遏制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2
治療用藥的誤區
2.1
診斷不準,藥不投方
高熱綜合征是諸多疫病的共通特點,如發熱、便秘、尿黃(褐)、減食(或厭食)、皮膚紅斑(或紫斑)、精神萎頓可以在許多傳染病的臨征上出現,但每一種病必有其證病性的病性特征(如非典型豬瘟的脾臟出血性梗死、回盲瓣小潰瘍、耳、皮膚出血和便中帶粘液、血液、抗生素無效;高致病性藍耳病母豬流產、小豬死亡率較高、大豬較少死亡、尸檢脾、肝有腫大和肺有充血出血與間質增寬;圓環病毒病有衰竭、黃疸、皮炎、腎炎、肺炎、腸炎等多發性癥狀且病程較長)。務必對每個病在流行、癥狀、剖檢、療效驗證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及必要時的實驗室檢查(ELISA、PCR、IF、AGP等),才能確立診斷,措施對路。
2.2
病急亂求醫,用藥混亂,造成極大浪費和病程延誤,增加死亡
不管是磺胺類、沙星類或甲砜霉素,這些抗菌(或抗支原體)藥物,對病毒性傳染都是無濟于事的,這些藥只能在防止細菌性繼發感染有些作用。治療病毒病主要在于遏制病毒的復制與泛濫,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才能解決。如果需要緊急接種,事前用了地塞米松(農村獸醫最喜歡用此藥)這種皮質類激素,屬免疫抑制劑,會大大影響疫苗接種的效果。毫無主見的請多個獸醫應診,往往是各說不一,用藥更是亂了方陣,下大包圍、大劑量使用抗菌退熱藥,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錢花了、豬死了、人也累了,三敗俱傷。
發熱是機體動員防御系統對抗病毒,調動淋巴細胞增強吞噬作用的保護反應,大量抗菌退熱藥使用后,陡然降溫而病因未除,往往出現厭食和病原繼續作亂。因此,不能陡然降溫,只能逐漸降溫,步步為營。
2.3
萬箭齊發,重復用藥
黃芪多糖、轉移因子、白細胞介素、聚肌胞、植物血凝素、免疫球蛋白、干擾素、高免血清、利巴韋林、金剛烷胺……許多種對付病毒的藥都只是輔助性和增強免疫力的間接治療藥,并不能直接殺滅病毒,而且一些分子生物學產品的成本很高,價格昂貴,承受不起,一定要按病性、病程合理使用,按療程使用,減少重復和浪費。
2.4
誤認為病毒病有“特效”藥
解決病毒性傳染病的根本途徑,要靠免疫學,因為病毒不像細菌在血液或組織中繁殖,而大多在細胞里面有的還在細胞核內去復制,如果某種藥物能進入細胞里面去將病毒殺死,那么很可能細胞也就凋亡了。針對病毒性病所用藥多數是干擾素誘生劑(如多糖類、聚肌胞或另一種病毒——有人用雞新城疫疫苗去治療豬瘟),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去干擾病毒復制。
干擾素(interferon)有三型,IFNα治療病毒陽性感染較好;IFNβ用于治療多發性硬化癥;IFNγ的免疫調節功能較差,用于治療風濕及肉芽腫。
機體防御系統依賴淋巴細胞去識別和清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主要靠來自中樞免疫器官即初級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和外周免疫器官即次級免疫器官(淋巴、脾、扁桃體)所產生的免疫細胞。主要免疫細胞有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主細胞免疫)、B細胞(產生抗體,主體液免疫)、K細胞、NK細胞(可以殺傷受病毒感染的細胞和腫瘤細胞),如果有抗原刺激免疫器官、淋巴因子,抗體就會增多,如果有免疫增強劑如轉移因子、免疫信息核糖核酸(IMRNA)、胸腺肽(促進前T細胞轉化為T細胞)注入,它們具有傳遞免疫信號、調節免疫效應的功能,就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達到抑制病毒(或細菌)的目的。
免疫增強療法有非特異性的(如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和特異性的,主動免疫是接種疫苗,被動免疫是注入高免血清(叫過繼免疫療法),維持時間較短(2~3周),所以用高免血清(如抗豬瘟血清)治療病毒病應越早越好,到中晚期時效果也不理想,如果是以細胞免疫為主的病毒病則高免血清療效更差,而須注入激活免疫細胞的淋巴因子。
最有前途的免疫抗體是單克隆抗體,最能提高細胞免疫治療的生物制劑如轉移因子、白細胞介導素和聚能核肽。
3
從中草藥中開發病毒病治療藥前景看好
現在用得最廣泛的是黃芪多糖,不只是黃芪,人參、黨參、枸杞、女貞子、刺五甲等補益藥中均含有多糖成分,下面略舉一些抗病毒中藥:
板蘭根——含靛紅、靛紅、板蘭根乙素、丙素、丁素等多種物質,有抑制細菌、病毒,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也有清熱、解毒、抗內毒素的作用,是當代治療病毒病的首選中藥。
大青葉——含色氨酸、靛紅烷B、葡萄糖蕓苔素、色胺酮、棕櫚酸等能提高白細胞吞噬指數,有解疫毒、丹毒、熱毒的功效。
穿心蓮——味極苦,含穿心蓮甲、丙、丁素,穿心蓮內酯等有增強白細胞吞噬、抗蛇毒、抗腫瘤、消炎的作用,治療細菌性痢疾功效大于氯霉素。
蒲公英——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多糖、樹脂等,保肝、利膽、催乳、活化巨噬細胞,抑制瘡疹病毒和ECHO病毒(腺病毒)。
白頭翁——含白頭翁素、白頭翁內酯等,抑制流感病毒、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沙門氏菌、阿米巴原蟲,是治療下痢的主藥。
野菊花——含野菊花內酯、木犀黃酮及多糖等,治癰、瘰癘、疔毒、抑制多種細菌及皮膚真菌。
貫仲——含東北貫仲素、三叉蕨素、綿馬酸等,能抑制流感、乙腦、腮腺炎病毒,也是驅蟲良藥(使蟲體麻痹)。
銀花——含木犀草素、肌醇、皂苷、揮發油等,對流感病毒、金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霉菌、螺旋體均有抑制作用,能降血酯。
連翹——含連翹酚、蕎墩果酸、皂苷等,對流感病毒、真菌、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均能抑制,可疏風清熱、消癰散結。
青蒿——含蓓伴萜類、黃酮類、B谷甾醇,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抗病毒,抑制瘧原蟲。
射干——含鳶尾苷、鳶尾黃酮等,能抑制腺病毒(ECHO11)、降肺、瀉火、化痰、清利咽喉。
大蒜——含大蒜素,抑制病毒、抗蚧、抗癆、抗蟲。
具有抑制病毒的中草藥種類繁多,尤其用在獸醫方面,還有許多工作可做。
4
病毒性病治療“三步曲”
發生疫情首先進行疫情報告、早期診斷、隔離、封鎖、消毒、尸體處理、治療、緊急接種八大滅病措施。
消毒藥選擇:以衛康(高硫酸鉀)、農喜福(濃縮煤焦油、有機酸、表面活性劑)和燒堿(NaOH),效果較好,有些病毒對一般消毒藥不敏感。
在治療方面狠抓一抗病毒、二防繼發、三保健“吊命”三個方面。
抗病毒方面,常用黃芪多糖(注意含量要足)、干擾素、轉移因子(TF)、白細胞介導素、聚能核肽(含信息核酸及IgG、IgM、IgB)、瘟毒園蘭康、新花明I號、威賽德等。
防繼發可用抗生素或氟苯尼考+復方氨基比林。
保健劑可用維多利+瑞特奇(荊防敗毒散)。黃桑菊散+電解多維。
重病號要綜合補液(以50千克體重為例):
50%葡萄糖20毫升×3
0.9%鹽水250毫升
VC 5毫升
VB1 5毫升
肌苷2毫升×3
20%安鈉咖3毫升
混合一次靜脈推注
附:參考免疫程序
病毒性疫病以預防為主方針,除施行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生物安全(環境保護)以外,主要抓好免疫、保健、消毒、飼管四方面,而根據當地疫情史制定合理的、個性化的免疫程序非常重要。
下面豬病毒疫病免疫程序僅供參考:
| 吮乳前超前免疫
豬瘟細胞苗1頭份
25日~30日齡
藍耳病滅活苗
50日齡
豬瘟脾淋苗1頭份
60日齡
口蹄疫滅活苗
| | 45天
偽狂犬病疫苗
30天
細小病毒疫苗
25天
藍耳病滅活苗
15天
口蹄疫疫苗
| | 45天
藍耳病滅活苗
30天
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苗接種
| | 斷奶時
豬瘟脾淋苗2頭份肌注
配種前10天
偽狂犬苗
配種后10天
藍耳病疫苗
| | 豬瘟、藍耳病、口蹄疫,每半年一次免疫
乙腦
4月份免疫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