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確切診斷,正確掌握適應癥。
診斷正確,了解藥理;適時治療,對癥下藥。
(二) 劑量準確,療程要足。
1、劑量過小無效,過大有毒且增加費用。
2、同一藥物用于治療的疾病不同,其用量亦不同。
3、同一種藥物不同的用藥途徑,其劑量亦不一樣。
4、療程一般3-5,但一些慢性病,如傳染性鼻炎,療程不宜少于7天,以防復發。
(三) 飲水給藥要考慮藥物的溶解度和畜禽的飲水量以藥物穩定性和水質。
1、飲水給藥濃度相當于拌料給藥的一半。
2、給藥前適當斷水,有利于提高效果;強力霉素在水中易破壞,應控水2-3小時,然后在1-2小時內飲完。
(四) 拌料給藥要采用逐級稀釋法,以免拌藥不均,發生中毒。
(五) 首次用量可適當增加,隨后幾天用維持量。
(六) 慎用毒性較大的藥物。如馬杜霉素正常用量為5ppm,超過6 ppm影響食欲,超過7 ppm發生中毒。
(七) 注意交替或間隔用藥,避免耐藥發生。
(八) 根據藥代動力特征,決定上市前休藥期,以免產生藥殘。
(九) 根據藥物半衰期,確定每天給藥次數。半衰期長而毒副作用小的藥物,如恩諾沙星,每天的量可一次投給;半衰期長而副作用大的藥物,應按推薦的間隔給藥,如每天一次或二次。半衰期短的藥物,如阿莫西林,每天必須2-3次給藥或者全天給藥。
(十) 了解商品料中藥物添加情況,防止重復用藥,增加毒性。
(十一)根據不同日齡的生理、生長發育特點及發病規律科學用藥。
1、產蛋雞慎用磺胺類、抗球蟲藥、甲砜霉素等影響產蛋和免疫的藥。
2、妊娠期、哺乳期慎用四環素類、氮基糖苷類,因可通過胎盤、乳腺吸收而影響新生兒發育,甚至致畸。
3、泌乳動物使用青霉素后,人食用乳制品引起敏感反應和灰嬰綜合癥。
(十二)根據不同季節合理用藥。
1、秋冬防感冒;夏季防腸道病、熱應激。
2、夏季飲水量大,飲水給藥時要適當降低濃度;而采食量小,拌料給藥時要適當增加濃
度。
(十三)免疫期間要慎用一些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藥物。如磺胺藥、四環素類藥、甲砜霉素等。
(十四)注意種屬、年齡、性別的特殊性。
1、大家畜可個體用藥,注射口服都可以;而雞等只能群體用藥。
2、反芻動物對水合氯醛敏感;牛對汞制劑敏感;牛、羊、禽對敵百蟲敏感;貓科動物對含酚成分的藥(苯酚、復合酚、撲熱息痛)敏感。
3、反芻動物不宜過多使用抗生素,以免干擾胃內正常消化。
4、幼年和老年動物的藥酶活性低,應適當降低藥量。
5、雌性動物比雄性動物對藥物敏感性高,在發情期、妊娠期、哺乳期慎用瀉藥、利尿藥、子宮興奮藥等。
(十五)注意配伍禁忌如殺菌藥與抑菌藥聯合可產生拮抗,先用殺菌藥,再用抑菌藥才不會拮抗。
(十六)注意并發癥,有混合感染時應聯合用藥。如治療呼吸道病時,抗生素結合抗病毒藥,效果更好。
(十七)不可忽視輔助藥的作用。如雞發生呼吸道病時,要輔以平喘藥、化痰藥、止咳藥;發生腎傳支、法氏囊炎時,要輔以腎腫解毒病,抗脫水藥、退燒藥,才會取得好的效果。這也是復方制劑通常比單方好的 原因。
(十九)把握時機,適時用藥早用藥比晚用藥好,如雞群發生禽流感,早用抗病毒藥金剛烷胺可收到較好的效果,遲用則效果不好。
(二十)不同給藥途徑,效果不一樣。
1、硫酸內服致瀉,而靜注則產生中樞神經抑制作用;新霉素內服可治療細菌性腸炎,而肌注則毒性很大,嚴重者引起死亡。
2、一般來說,對于全身感染,注射給藥好于口服給藥。
3、感染部位不同,用藥途徑不一樣;全身感染注射用藥好,腸道感染口服用藥好。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