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仔豬腹瀉的病因與防治
一、 發病原因:
1、 仔豬斷奶后離開母豬的精神應激;
2、仔豬由舒適的產房遷到保育舍;由依附母豬生活變成獨立生活的環境應激;
3、仔豬由吃奶和奶加料(乳豬料)變成完全吃生干料(斷奶仔豬料)的飼料應激;
4、斷奶后重新組群的位次爭斗應激;
5、斷奶后造成原本不足的消化酶活性降低;不足的胃酸更加不足;
6、斷奶后原本不健全的免疫系統,此時免疫抗體又有所下降,降低了仔豬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導致病原微生物乘虛而入。
二、 綜合預防:
1、加強母豬和仔豬飼養管理,改善環境、溫度、衛生條件,提高斷奶時仔豬的身體素質,是預防斷奶仔豬應激腹瀉的總原則,也是以后各項要達到的目的。
2、斷奶時采取白天將母豬隔離夜間母子合并的方法,逐步達到斷奶目的,降低仔豬思母的精神應激。
3、斷奶時把母豬趕走,仔豬留在原圈內,仍由喂養哺乳母豬的飼養員喂養,降低環境或飼養人員變化的應激。
4、降低飼料應激:
a、哺乳期充分補飼,建立免疫耐受力,仔豬斷奶前至少采食600g飼料才能使仔豬消化系統耐受日糧刺激,斷奶后腹瀉才會大大下降。
B、降低日糧抗原物質(來源于植物蛋白),減輕腸道免疫反映,減輕斷奶后腹瀉,斷奶仔豬日糧內豆粕不宜超過25%。
C、降低日糧粗蛋白質水平,以限制性氨基酸強化日糧,斷奶仔豬日糧粗蛋白不宜超過19%。
D、配制專門化日糧:如飼料中添加有機酸(檸檬酸、甲鈣酸、速肥等);添加可生成乳酸的物質如乳酸等;添加復合酶制劑(a—淀粉梅、蛋白酶、纖維素酶);添加微生態制劑(調痢生、益生素等);添加能增強仔豬抗病力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如Zn、Se、VA、VE、VC
等;添加次碳酸鉍等腸道保護劑;添加抗菌促長藥物。
5、斷奶后不立即并窩,待由乳豬料完全換成斷奶仔豬料1周后仔豬較健康時再并窩,減少換料、爭斗雙重應激。
6、根據本地的疫病發生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驅蟲程序,定期進行免疫注射和驅除體內外寄生蟲。
三、 治療:
因斷奶仔豬應激腹瀉屬原發行腹瀉,故應特別注重預防,治療僅為對癥治療或對繼發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的腹瀉予以治療。
1、對已發生腹瀉的仔豬,以及時補液、調節胃腸功能、澀腸止瀉和防止二次感染為原則。
2、仔豬補液以腹腔注射糖鹽水和口服補液鹽及電解多維為最佳方法。
3、調節胃腸功能以內服乳酶生、胃蛋白酶及鞣酸蛋白和干酵母為佳。
4、治療大腸桿菌感染或防止二次感染。
5、經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