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將有足夠的飼料嗎?Dr.Robert
A.swick
摘要:
世界人口的增長和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市場的增長將造成對作物生產的巨大需求。玉米和食用油尤其受到影響。按Robert swick的看法,這些發展將導致對動物日糧中提供較低的能量和較高的蛋白質。而且,實質上是在飼料配方中能量的價格被提高。因此,可以預測到飼料配合中能量的價格在近年基本上是上升的。
人口的增加和富裕程度的提高,導致人們日常食物的改變和在動物及飼料生產方面的大量增加,這超過過去的20年。為飼喂更多的動物所提供的營養的缺乏是一件很值得關注的事情。在2020年將額外多出8億人口在地球上需要供養。人口基數大和增長率高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2.4億人,1.5%;印度:10.65億人,1.4%;巴基斯坦:1.61億人,2%;孟加拉:1.43億人,2.1%;巴西:1.85億人,1.1%。豬肉每年平穩增加(圖1),中國已成為總的豬肉生產的世界主導者。在禽的生產方面,美國成為主導者,每年生產相當于烹調用的產品18.2 mmt。對牛肉的總需要量在90年代保持平穩。有跡象表明牛肉的消費已失去了很大的市場份額。總的來說,全球肉類消費將增加,因為消費者有更多的錢花在買肉上。這一傾向將引出在作物生產上的巨大需求。
另一方面,谷物用于生產乙醇和食用油用于生產柴油燃料的增加,使之出現對那些重要作物的更高需求,并且將改變可用于動物飼料生產的營養物的范圍和價格。
現在全球的飼料生產
在預測我們在未來是否有足夠的飼料之前,知道我們全球飼料目前的生產狀況是很重要的。在2005年占全球工業生產625 mmt的73%的飼料,生產于排名前15個國家(圖2)。根據國際飼料雜志實施的“世界飼料概覽”觀察,全球的工業飼料生產在15年中一直上升,到2005年記錄達到625 mmt。然而,某些市場在下降,因與禽流感有關而對肉雞的關注,表現出在減量。
此外,在2003年末和2004年初谷物和油籽的終庫存很低,這是因為氣候不好和美國惡劣的收獲條件所致,這使價格上升,并由于禽和豬的減量,降低了未來的需求。不足的是,觀察的結果沒有給出豬、禽、水產和其他動物對谷物和油籽消費的全貌,這是因為其數字來自于年產2500mt以上的飼料生產廠。他們沒有包括在更小的商品飼料廠或養殖廠已推廣的預混料或飼料的生產。此差異可以以中國為例說明。《國際飼料》觀察對于“工業”飼料生產所給出的噸位數在2004年63.1mmt。被《中國食品》和《農業服務》引用的總量是149.5mmt。以動物產品產量轉換來計算的飼料消費,利用豬和肉雞的屠宰率和飼料轉化率分別為70%、3.0和75%、2.0來估算,于是只對中國的禽和豬就分別地給出了230mmt的估計值。所有的資料來源和估算方法的研究分析,對中國的在現代化、提高效率、加工設備和添加劑的銷售方面的潛力給出了有用的評價。其他國家生產規模很小,如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根據FAO報導,全世界總的飼料生產和使用在2002年超過4000mmt,有550mmt是飼料廠生產的。4000mmt最大份額是由發展中國家的小農場生產的。動物產品的需求在繼續增長,尤其是禽和豬。FAO和其他機構認為全球動物產品的生產今后將令人矚目增長超過20年。
由于增加了對污染和健康的公眾關注以及對安全、法規和可追溯性的要求,工業飼料生產將在犧牲農場內或農村飼料生產的情況下增加。從已知的飼料資源利用優質飼料成分,在未來將增加,因為自給動物農業被一個更有效的和經濟的綜合經營方式所代替。
貿易趨勢
美國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在世界玉米貿易方面的主導者,它的世界玉米貿易份額預測,從近年的約60%到2013年約增加到70%,因為幾乎沒有什么國家有類似的能力來承擔這種日益增長的國際需要。美國國內對玉米的需求將增加,而中國國內生產將減少,因為玉米生產將讓位于高價值的園藝產品。阿根廷是世界上第二個最大的玉米出口國。種植面積的增加預測能導致在今后的十年中,出口量增長10mmt到14mmt。南非將繼續出口少量的玉米(約1 mmt)。東歐,玉米生產預測倍增,在今后的十年中約達6 mmt。巴西將繼續出口約5 mmt,但總量似乎不會有明顯的增加,因為國內需要大量增加。大豆粕的消費與玉米、小麥、稻米相比,比過去的14年增長更快。大豆粕的消費以110%增長,而在此期間內玉米消費以40%增長,小麥僅7%增長。大豆生產的增長被人用豆油的需要和大豆粕滿足增長的肉類消費的需要所趨使。2005/2006年度美國大豆作物近期計劃是84 mmt。2005/2006年度全球油籽生產計劃是390.1 mmt,其中大豆是220 mmt。
過去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和大豆粕進口者。關稅和補助金方面的改變,以及由加盟的國家可生產的谷物,最終有可能使庫存更多的地方谷物和油籽。這將使大豆的進口增長緩慢。在同樣的今后十年中,中國將占世界大豆進口量增長的70%以上。日本、朝鮮和中國臺灣省在今后的十年中將進口更多的肉和較少的原料。面積擴大有限和美國使用量的增加將在未來使美國在大豆和豆粕的出口方面縮減。
巴西將開發廣大的土地用于大豆生產來擴大它的生產量。巴西擁有可利用的新土地相當于美國的已種植的土地。抗大豆銹病的新品種增加,將使巴西成為主要出口國的領先地位,歐盟將保持大豆粕主要進口者狀況,增長的市場將是拉丁美洲、北非、中東、南亞、俄羅斯、中歐和東歐。巴西和阿根廷兩國將增加他們大豆粕出口的份額,同時美國將經歷一次份額的流失。
增加了價值的高營養的大豆粕將在美國有可供測量、分離和檢查之用的技術和運輸設施地方出現。
技術進步
除以更多的土地生產更多的谷物外,在未來的飼料生產中技術將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作物的遺傳增強技術已經在環境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有益效果,因為降低了更多的生物可降解的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
接受改進了營養價值的轉基因或遺傳增強的作物有潛力降低全面的要求,控制價格和降低為生產更多谷物在環境方面的要求。含蛋白質較高、胰蛋白酶抑制素低、具有降低了的肌醇六磷酸(phytate)、必需脂肪酸高的大豆品種已經被研發出來,并且在它們被充分試驗和接受的時候將以商品運作。圖3表示的是商品大豆粕與最近研究遺傳增強試驗的大豆生產的大豆粕的營養規格和營養消化率(Parson 2005)。結果顯示,試驗大豆M703(Monsanto)對于傳統的商品大豆粕在可消化氨基酸含量和代謝能量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另一項具有潛力的研究是,每單位含量的玉米提供更多的營養,這是Nutri-Dense玉米(Exseed Geneties,BASF Plant Science)。這是一種非轉基因的,傳統的雜交玉米品種,它含油和蛋白質都很高。據報導,這種玉米有10%的粗蛋白質和4.7%的油,而標準的黃玉米具有7.8%的蛋白質和3.0%的油。它還有4%以上的可代謝能。據Parsons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這種玉米含有更高的可消化氨基酸。
據報告的可消化賴氨酸數字比傳統的黃玉米高30%。在同一的保存成本實現商業成功后,營養增強的玉米應對玉米生產者和飼料生產者都有足夠的經濟刺激。,較高營養價值的其他非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種正在被Renessen開發。Mavera玉米與商品玉米相比多180kcal/kg的可代謝能,1.3個百分點的蛋白質,更多的油和0.05個百分點的賴氨酸。由Mavera大豆制得的脫殼大豆粕有54%的粗蛋白質和2800Kcal/kg的代謝能,它明顯的比現有的商品原料高。
進一步改進營養含量和降低抗營養因子可以利用轉基因技術以及“Stacked”GMO和non-GMO特性相結合的技術使之成為可能。由此結果,對技術的要求如NIR(近紅外)快速測定原料中能量和可利用氨基酸的方法在未來將變得十分重要。
供應能維持需要嗎?
谷物和油籽的生產大量增加已經在巴西、阿根廷實現,并且提高生產率在美國、阿根廷和其他國家通過利用轉基因品種和抗蟲大豆和玉米已成為可能。
如果全球飼料生產以其現在每年約2%的比率增長,那么世界在2015年將生產工業飼料750 mmt。這就需要另外增加20%的谷物和油籽粕,這就換算成在2016年全球年生產1168 mmt的原料糧(另外增加195 mmt)和255 mmt的油籽粕(另外增加43 mmt)。那么能有足夠的谷物用于未來的飼料工業嗎?是的,大多數的飼料都將在那些消耗飼料的國家生產,主要是美國、墨西哥、巴西和中國。原料糧的生產超過飼料的消費將在美國、阿根廷、巴西和中歐出現。然而,用于乙醇生產的玉米消耗正在迅速增加,而玉米產量和面積的增加都是可見的。除乙醇生產以外,對于其它用途的玉米需求,是平穩的或稍有下降。可以預言,玉米的飼料需求可由DDGS的利用受到彌補,在2010年,它將代替20mmt玉米作飼料。此外,新技術,如Renessen正在開發的,將使玉米的利用在將來更有效。
油籽的生產在未來也不是一個直接問題。
大豆的生產將在巴西和阿根廷戲劇性地增加,據估計巴西有能力另外增加生產相當于現在美國生產的大豆的總量。美國大豆生產計劃是在2005/2006年度為87mmt。那么,巴西顯然在2016年及以后有能力提供飼料生產的油籽需要。
雖然在未來將有足夠的飼料,但是較高的能量成本和較低的蛋白質/氨基酸成本是可以預測到的。大豆油和其它油轉換成柴油燃料和玉米轉化成乙醇作燃料將導致大量供應低能量和高蛋白質原料。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