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糧食危機和能源危機一直困擾著全球市場的神經,面對不斷上揚的原油和糧食價格,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紛紛尋求對策。
日前,我國政府再次出臺一系列新的糧油調控政策和措施,7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和《吉林省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總體規劃》,商務部日前公布《大宗農產品進口報告和信息發布管理辦法(試行)》。受此影響,7月3日國內大豆、豆粕、豆油、棕櫚油、菜籽油等農產品期貨紛紛大幅回落,農產品期貨或將展開新的一輪階段性調整,不過農產品中長期牛市格局難以改變。
雖然今年我國夏糧連續第5年豐產,但是我國糧食安全依舊是中央和政府高度關注的中心問題之一。7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和《吉林省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總體規劃》。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糧食安全總體形勢是好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食物供給日益豐富,供需基本平衡。要通過實施《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使糧食自給率穩定在95%以上,201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2020年達到10800億斤以上。
此外,商務部日前公布《大宗農產品進口報告和信息發布管理辦法(試行)》,為避免大宗農產品的盲目進口,我國將從8月1日起對大豆、油菜子、豆油、棕櫚油、菜子油、豆粕等6種大宗農產品實行進口報告管理。商務部外貿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管理辦法的實行,將有利于進口企業掌握市場整體情況,增強對市場分析、判斷和把握的能力,適時調整進口節奏,避免集中到貨,規避市場風險。
近日,國際大豆、豆粕和玉米期貨價格均創下歷史新高,國際豆油、菜籽油、棕櫚油等期貨價格也處于歷史高點附近,而目前國際油價逼近150美元的大關,隨著油價連續暴漲,將加大國際上利用上述農產品生產生物能源的勢頭,加劇國際農產品供應偏緊的局面;同時由于全球股市、債市、樓市的普遍低迷,大量資金紛紛進入并可能進一步推動原油和糧食價格上漲。我國出臺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將抑制國際市場對于豆類和食用植物油期貨的投機,當日國際同類農產品期貨也明顯跟隨國內農產品期貨回調。但是利空效應有限,即使我國短期內減少上述農產品的進口,也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大豆和食用植物油消費需求增長和進口需求。
我國力主加強國內農業生產,保障有效供給,確保糧食安全是明智之舉。當然,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糧食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因素,對糧食生產的約束日益突出,我國糧食供需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保障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從這點意義上來說,本次農產品期貨價格回落調整的空間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