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埋消毒法
選擇地勢高燥、地下水位較低的地塊,挖一個深坑,坑的深度應在2米以上,大小視糞便的多少而定,要使掩埋后的糞便表面距地表50厘米為宜。消毒劑可選用漂白粉或新鮮生石灰。可采用混合消毒的辦法,將消毒劑與受污染的糞便充分混合,倒入坑內;也可先在坑內撒入一層消毒劑,然后將受污染的糞便倒入,每倒入4~5厘米的糞便,撒一層消毒劑,糞便頂部再撒一層消毒劑,然后覆土掩埋,頂部堆成土堆兒。5~6個月后,這些糞便即可挖出充當肥料。
生物消毒法
在遠離居住點和水源的地方,挖筑圓形或方形的消毒池,消毒池深度、寬度均為3米,長度視實際需要而定,池口最好蓋上水泥蓋板,只留一個倒糞口。將每天清除的糞便、墊草倒入池內,直至池滿為止。堆積發酵13個月后,即可挖出作肥料使用。
如果糞便比較干燥,可使用淺溝法進行生物發酵。在地面挖一淺溝,深約20厘米,寬1.5~2米,長度不限,隨糞便量確定,先在溝內堆放25厘米厚的非傳染性糞便或作物秸稈,再堆放欲消毒的糞便,高1~1.5米,然后在糞堆外面鋪上10厘米厚的非傳染性糞便或谷草,覆蓋10厘米厚的沙土,3~5個月后,即可挖出肥田。
焚燒消毒法
在發生氣腫疽、梭菌感染等傳染病時,要采用焚燒法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規模化養殖場要建設符合要求的糞污處理設施,如漏縫地板,將糞便干稀分離,稀薄部分進發酵池,干燥部分混合污染的飼料和其他污物,混入柴草后進行焚燒。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