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每天24小時采食的各種飼料,統稱日糧(ration)。日糧既有各種飼料品種的含義,也有每種飼料日采食數量的含義。
由于牛消化器官解剖、生理上的特點,其日糧組成中既有粗飼料(干草、青貯、半干青貯、秸稈、秕殼等)、精飼料(谷實類、餅粕類、糠麩類、礦物質類和維生素等)、多汁飼料(青草、瓜果、蔬菜、根莖等),也含有各種工業副產品(酒糟、糖渣、酒精副產品、醬渣、醋糟等)飼料。
一、奶牛最佳日糧應當具備的條件
1、全營養的供給 不僅含有飼養標準中所規定的各種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而且還配合適宜數量的營養調節劑和營養促進劑。
2、有利于瘤胃內環境的調控,活化瘤-蜂胃中細菌、纖毛原蟲和厭氧性真菌的活性。保障牛消化吸收功能的健康發展。具體要求是:
①保持正常的瘤胃內環境和生理機能 瘤胃溫度 39~40℃,瘤胃pH6.4~6.8;瘤胃正常蠕動13次/分,每天反芻時間6小時,每分鐘噯氣17~20次。
②維持正常的揮發性脂肪酸的比例 乙酸占60~65%,丙酸占20%,丁酸占15%
③保證氨的釋放速度和正常濃度 6~30mg/ml。
3、保證奶牛身體健康,性周期正常,實現穩定的繁殖性能。
在繁殖器官健康無病的條件下,80~90%母牛產后42天左右表現第一次發情,80天左右能夠再次懷孕,有75%母牛產后不出現胎衣滯留(6小時以上)。泌乳牛體膘評分3.0~3.5分,泌乳高峰期不低于2.5分,干乳期不超過4.0分。
4、日糧中所選用的各種成分,在保證滿足奶牛對營養物質需要和實現最大產奶水平的同時,價格也是最低的。從而使養牛戶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這種日糧也稱為最大經濟收益日糧。
二、配制奶牛日糧的基本要求
1、奶牛日糧中應當含有一定數量的纖維質粗飼料。這對維持瘤胃內環境、促進反芻和胃腸蠕動,提高乳脂率和產奶量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粗飼料的多少應根據具體條件確定,一般不應少于總干物質的40~45%。粗飼料應有一定的長度。
2、含有必需數量的精飼料,以彌補由于粗飼料營養濃度不夠所造成的進食營養物質量與需要量之間的差距。
表示奶牛對各種營養物質每日需要量(或津貼量)的方法稱飼養標準或飼料津貼標準。它是由維持、泌乳、生長和繁殖等幾個部分積加而成的。由于奶牛產奶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日需營養物質數量的增加,僅僅依靠營養濃度低的粗飼料很難滿足需要。因此要用精飼料補充。但因為精飼料主要由富含淀粉和糖類的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組成,多喂易致瘤胃酸中毒和其它一些代謝病的發生,所以要控制喂量,一般不超過總干物質的55~60%。一旦當發現能量不足時,可以使用脂肪或其衍生物補充。
結構性碳水化合物(SC)和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NSC)之間的理想比例為:2.4~2.64。
3、在保證產奶水平和營養需要的條件下根據當地的牛奶售價要選用最合適的飼料成分,以使所配制出的日糧能夠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簡稱最大經濟收益日糧)。
4、在配制奶牛日糧時一般分4個步驟
1)根據活重、泌乳期、產奶量、乳脂率、懷孕狀況、有無增重等基本條件,確定奶牛的每日營養物質總需要量。其中包括:NND、粗蛋白質(過瘤胃蛋白質)、鈣、磷和胡蘿卜素等。
2)選擇當地已有的、價格便宜的粗飼料,按照理論的每日喂量和所含的營養成分計算出粗飼料有可能供給的營養物質數量。
3)由1)-2)求出差數,即為精飼料應當提供的營養物質量。
4)確定精料補充料的喂量和配合比例。
5、為了調節瘤胃內環境,控制在動物體內所進行的代謝過程,改善奶牛對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提高動物健康,改善畜產品的品質,在精料補充料中要按一定的比例添加非營養性添加劑。例如,香味素和甜味素,益生素和益生元,有機酸和有機酸鹽,營養保護劑和酶等。
三、飼料企業如何使奶牛精料補充料(或濃縮飼料)的配制能夠達到"最佳"的要求
鑒于在奶牛的日糧中,精料只是對粗飼料所提供的營養物質不足部分的一種補充,所以稱之為精料補充料。這和單胃動物(豬雞)所用的全價料有些不同。因此,在配制奶牛日糧時不能忽視對以下幾個主要條件的調查:
1、 本地(場)所能提供的粗飼料的種類、數量和品質(即營養成分含量)情況;
2、 本地牛群的生產水平現狀(如產奶量和乳脂率);
3、 根據當地谷類飼料和牛奶的價格比例,確定精飼料的合適用量和群眾可以接受的價格。
通過對這些資料的調查和分析,可以初步確定精料補充料的建議價格,基本的組成成分和營養指標,每日飼喂數量以及預期可以實現的產奶水平。做到對不同生理狀況和產奶水平的牛,飼喂不同等級和數量的精料補充料(或濃縮飼料),在正常情況下使農戶有合理的飼養成本和一定的盈利。
四、配制奶牛日糧的一些誤區
1、只注意精飼料而忽視粗飼料
對于奶牛來講,粗飼料對維持正常瘤胃生理功能,促進瘤胃微生物的正常發酵和生物合成作用,為奶牛提供必需數量的能量(約75%)和蛋白質(約60%),維持產奶量和牛奶成分等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見表2)。但目前,我省的大部分養牛戶對粗飼料并不注意,不僅造成牛奶產量和質量的下降,也帶來了很多疾病和健康問題。2、不恰當片面提高奶牛日糧中的蛋白質水平
蛋白質對奶牛是十分重要的營養素。近年的研究證明,奶牛小腸中可利用的蛋白質來源有二,一是飼料蛋白質被瘤胃細菌降解后所產生的氨以及其它來源的含氮化合物被細菌吸收利用所合成的細菌(包括原蟲)蛋白質;另一種就是飼料蛋白質中未被瘤胃細菌降解的那一部分過瘤胃蛋白質。
1980'年代以前,由于閉關鎖國經濟政策的影響,奶牛的精飼料只能按"計劃"供應,不僅飼料數量不足,而且蛋白質嚴重缺乏,造成產奶量下降,繁殖率低下,經濟嚴重虧損。
改革開放以后,奶牛場可以自行采購包括蛋白質飼料在內的各種精飼料,使奶牛的產奶量明顯提高。但在蛋白質飼料的使用上也存在以下問題:①認為蛋白質越高越好;②瘤胃可降解蛋白質的供給量明顯超標;③過瘤蛋白質的供給量一般不足;④對瘤胃細菌有效合成菌體蛋白質的條件考慮不夠。
蛋白質過量,特別是瘤胃可降解蛋白質的長期過量,對于泌乳牛牛乳質量(主要為尿素-氮含量)、配種和干奶牛的健康(包括癱瘓、流產、乳熱癥、四胃移位)和死亡等都有一定關系3、在礦物質飼料的使用上不是超量就是顧此失彼
礦物質(包括常量和微量礦物質),是奶牛骨骼的主要成分,也是體內多種酶的輔基,
它對維持體內電解質的平衡,滲透壓的穩定以及體內新陳代謝過程中的各種酶的活性等等方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在礦物質的使用上有以下幾點誤區。
?、儆腥苏J為多喂鹽,多喝水,多產奶,使食鹽喂量嚴重超標,造成鈉/鉀比例(一般為1:1~1.4)失調,奶牛出現"異食癖"。
?、诿つ吭诟赡毯笃谘a鈣,造成鈣磷比例不平衡(此期為1∶1)使分娩后的牛出現乳熱癥;
?、鄣虮壤惓#ㄕ?2∶1),影響瘤胃細菌的生長發育和發酵機能,降低細菌蛋白質的合成量;
?、茉谂渲迫诊晻r未考慮鈣和鎂、鈣和鋅、鉬和銅等元素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的相克關系,顧此失彼,不僅資源浪費,也易導致機體代謝紊亂。
4、認為維生素添加劑的種類和數量越多越好。
誠然,反芻前的奶用犢牛代乳料中是需要添加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的。但是,隨著犢牛前胃的發育,瘤胃細菌區的逐步形成,大約從6月齡左右開始,瘤胃細菌所合成的維生素B族(從硫胺素到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以及奶牛肝臟所合成的維生素C,已經可以滿足牛體維持和生產的需要。除了高產期需要補充一些煙酸、生物素和膽堿以外,一般情況下不需添加。
只有三種脂溶性維生素(A、D、E),瘤胃微生物不能合成,或牛體本身通過紫外線照射(VD)所產生的數量不足以滿足機體需要時,才需從飼料中添加。
但是,對這三種維生素的使用,也要有"量"的概念。根據2001年最新版本的NRC標準,每公斤體重的需要量分別為VA 110IU,VD 70IU,VE 1.6 IU。不論哪種維生素,過量、長期使用對動物身體健康都含有不良影響。
5、以某一種"理想"中的飼料顏色去衡量整個精料補充料和濃縮飼料的顏色,不問精料補充料的配方組成和營養成分,只要顏色偏離"理想",就是不含格產品。豈不知,由于配方組成和各種原料的來源不同,顏色往往有別。建議,不要以色澤識好壞,而應動用你的嗅覺、味覺、視覺全面審視,看標簽所標示的飼料組成和營養成分,讓牛去做最后的評判! 來源:西部乳業 西安樂民反芻動物研究所 蒿邁道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