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540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 高糧價催生“三農”新問題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6-7 19:04: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專家:今年糧食價格和供應“心中有底”

      “三農”問題集中爆發

      全年糧食總產突破1萬億斤,自1985年以來首次實現連續四年增產;農民人均收入增長9.5%,增收絕對額歷年來最高;同時,中國繼續成為糧食凈出口國,包括小麥、玉米、水稻在內的糧食凈出口700萬噸……2007年一系列事關農業的數據聽起來都無比振奮人心。

      然而也就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豬肉價不斷創新高、糧價高企導致CPI勇攀高峰,由糧食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又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農村經濟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其背后不斷暴露出來的新矛盾、新問題。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將這些問題概況為三重因素:一是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供給壓力大,一方面全社會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剛性增長,另一方面卻是農業增產潛力有限,我國利用國際市場調劑余缺的不確定等也在增加。

      第二是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目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經從2002年的3.11:1擴大到去年的3.33:1,去年農民收入實際增速低于城鎮居民2.7個百分點。而與此同時,隨著農業生產資料的持續上漲,農民務農收益還在呈下降之勢。

      第三是中央對農業投入力度不夠,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三農”信貸投放的機制也不健全。此外,還有資源約束日益加劇、自然災害的影響等因素。

      可以說,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共同推動下,特別是受到國際市場和國內極端災害天氣的雙重擠壓下,“三農”中的問題集中爆發,而糧價上漲不過是問題的表象而已。

      農業是經濟的基礎,也是第二、三產業的基礎,國民經濟中幾十個行業都與它有關。在一些農業大省,農業產值甚至占到當地GDP的60%以上。正如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行長鄭暉所形容的,中國農業的興衰、“三農”的狀況,很大程度地決定著國家興衰程度,此言絕不是危言聳聽。一位擔任沈陽少數民族村鎮鎮長的人大代表,在討論中也發自肺腑地呼吁,規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與規劃城市建設同等對待。也正因為此,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把“三農”問題放到一個非常突出的地位,以大篇幅勾畫出了今后發展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前景。

      切實做到“多予少取”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今年的新農村建設突出抓好“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三件事,并通過五個主要措施來實現,即大力增加投入,強化和完善農業支持政策,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善農業科技推廣和服務體系,以及全面推進農村改革。

      而在鄭暉看來,第五項措施從長遠看更為重要和緊迫。“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以往‘三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得利于改革。今后的‘三農’問題還是要靠改革,特別是要靠‘標本兼治’才行。”證監會市場監管部副主任歐陽澤華代表也認同這個觀點,他認為,要處理好“輸血”和“造血”的關系,從根本上進行解決。

      鄭暉認為,加大農業補貼力度等措施雖然必要,但多為治“標”,而目前看屬于治“本”的重大改革還不夠。中央所提的“多予少取”方針是非常正確的,但更應在“放活”上做文章,也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把‘三農’問題放得更活,也才能更好地解決“多予”。

      鄭暉借政協分組討論之際,具體闡述了他的觀點。他認為,從政府工作報告上看,實際上已經點出了今后農村改革的三大重點。

      第一是土地制度改革。報告中說到,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按照依法、自愿和有償的原則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鄭暉認為,如此提法非常重要。他說,在鞏固和完善土地承包經營的基本土地制度的前提下,必須要探討怎么使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有效流轉起來,否則的話將制約適度規模化經營、機械化、電氣化、良種化等一系列的農業現代化。同時,由于土地經營流轉權不能有效流轉,并且缺乏一個進行相應交易的市場,也就缺乏了資本的流動。

      第二是解決資本問題。鄭暉認為,目前制約農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投入問題,如何以財稅、貨幣等多種政策,鼓勵資本、資金更多地流向農村,始終缺乏有足夠的考慮。有人曾統計,完成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一共大約需要10多萬億的投入,而至今金融機構信貸和社會資金轉向農業的問題都沒有解決,現有的財政投入相比起來“杯水車薪”。

      第三是合作制改革,他建議,盡快建立一個有效連接農村、農民和社會主義市場的紐帶和載體。“這三大改革包括科教興農在內互相聯系,如果完成得順利的話,可能成為繼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后的中國農業的第二次改革。”鄭暉說。

      保持糧價穩定可期

      農業改革重在治本,解決短期內民眾憂慮的糧價問題也同樣重要。不過,兩會中傳出的各種信息也顯示,有關部門對于今年的糧食價格和糧食供應“心中有底”,糧價實現穩定完全可期的,糧價對于通脹的壓力會得到控制。

      溫總理在報告中就把采取9大措施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作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重大任務。其中,最迫切和最現實的就是“發展生產,特別要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生產。”對于這一目標,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稱,會保持糧價基本穩定。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也表示,對今年的糧食供應充滿信心,今年將力爭糧食產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以上。

      平安證券的分析也用“高位趨穩”來概況對今年國內糧價的預測。按照聶振邦的分析,今年初的冰雪災害對于冬糧生產影響不大,因為受災的主要是南方的油菜、甘蔗、柑橘、馬鈴薯等蔬菜和經濟作物。而我國的大部分小麥主產區沒有遭受太大的災害天氣。“如果沒有大的自然氣象條件改變,今年爭取糧食的好收成還是完全有希望的,斷然認定糧食減產沒有根據!”聶振邦說。

      在油料產量方面,按照農業部的分析,盡管部分作物可能受到冰凍災害的影響,但由于總的播種面積大幅增加,預計今年油料也不會減產。據悉,為鼓勵油料生產,國家早已經也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政策,去年冬天油料播種增加量就有1060多萬畝。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6-9 15:04:48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想到現在又地震了,糧食又成了突出的問題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06:5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畴县| 莱州市| 伊川县| 高雄县| 松江区| 永兴县| 德江县| 喀喇沁旗| 城步| 濮阳市| 乐平市| 开鲁县| 万州区| 内黄县| 西充县| 邵阳市| 泰州市| 临澧县| 望奎县| 佛教| 乌拉特后旗| 平乐县| 德钦县| 永济市| 泰州市| 满城县| 衢州市| 太谷县| 沙田区| 辉县市| 大荔县| 石城县| 法库县| 海丰县| 丹东市| 丰顺县| 色达县| 黄大仙区| 乡宁县| 项城市|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