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溫對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動物體產熱最低點與蒸發散熱急劇增加起始點之間,為該動物的適宜溫度,其上下限的溫度分別稱為最高和最低臨界溫度。 在最適宜的溫度下動物保持以下特征: 1. 代謝產熱維持在最低的水平 2. 體溫正常,沒有出汗或喘息現象,體溫調節機能保持最低作用 3. 表現最舒適的行為 4. 家畜能表現最佳的生產性能和健康體能 不同的動物,其最適溫度也不一樣,即使是同種動物也因年齡、體重、生產階段不同而有差別。適宜溫度的上下限的溫度分別稱為最高和最低臨界溫度。超過此兩溫度,動物必須開始利用體溫調節機能來維持正常體溫。此時溫度無論高低, 都是一種應激,而各種生理機制必須做出各種反應,以保護代謝作用。豬自身調節溫度的能力特別差。它們只有極少的汗腺可以在熱天進行調節,也只有極少的毛發抵御冬季的寒冷。因此,豬舍必須具有良好的隔熱保溫效果,并且得用通風系 統進行調控。溫度要保持在適中的范圍,以使豬感到舒適,生產性能保持在最好的狀態。在此溫度之上或之下,飼料效率都下降。當環境溫度低于臨界溫度(18~21℃)時,寒冷產熱作用影響能量需要量。臨界溫度是指低于該動物必須增加產熱量以維持體溫。低于臨界溫度,豬必須提高代謝產熱速度以維持體溫恒定。改變動物和環境之間能量交換速度的因素均可改 變臨界溫度。Verstegen(1982)估測,環境溫度每低于臨界溫度1度,生長豬(25~60KG)每天需要額外增加25克飼料,而 對于育肥豬(60~100KG),則每天需要額外增加39克飼料。 表1 豬在不同年齡不同體重階段下的等熱區 豬從出生至成熟,至少經歷三個不同階段的溫度影響期。第一階段為初生期,從出生至斷奶,但以出生后第一周最為重要;第二是生長期;隨后為第三階段則稱為成熟期或種畜期。因此,下面從不同的生長階段介紹低溫對豬生長的影響,特別強調了 低溫對仔豬的影響.
一、低溫對仔豬生產的影響及其機制仔豬死亡是養豬生產面臨的重大問題,由于初生仔豬要求的環境溫度高達34℃,仔豬在初生后受寒是導致其被壓死、餓死、虛弱死及腹瀉死亡的重要因素。 并提出了防治建議:
1. 寒冷對仔豬體溫的影響剛出生的仔豬臨界溫度為34℃,由于臨界溫度較高,仔豬熱調節機能未發育完善(物理調節有 限,化學調節效率很低),在生后72h之內受凍而死的仔豬占很大比例。在寒冷的情況下,適宜的溫度是保證仔豬存活的關鍵 因素,新生仔豬的臨界溫度很高,隨著日齡增加慢慢降低。仔豬日齡越小對低溫越敏感,寒冷對新生仔豬的直接作用是引起其體溫不可逆降低,據報道在寒冷天氣條件下出生的仔豬有1/4在生后第一天死亡,而在生后第二和第三天的死亡數不超過 5%,寒冷對新生仔豬的間接作用是減弱其對各種侵襲的抵抗力--使其以后御寒能力變弱,當母豬躺下時,受凍仔豬躲避受壓的能力變弱等;寒冷也是導致許多仔豬患疾病死亡的因素。因此,盡管養豬技術在不斷提高,但仍有約20%的初生活仔豬 在生后的幾周尤其是幾天內死亡,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或間接受寒所致。在寒冷的環境條件下,仔豬首先借助組織的隔熱作用維持體溫:主要是外周血管收縮,減少皮膚的血液流量,皮溫下降,使皮溫與氣溫之差減小;同時豎毛肌收縮,被毛逆立, 以增加被毛內空氣緩沖層的厚度。遺憾的是初生仔豬的被毛稀少、細小,因而其被毛豎起與否,隔熱作用都很差,可以想象, 仔豬豎毛反倒使更多的皮膚暴露于空氣,加大輻射散熱量;此外皮下脂肪和上皮組織厚度對隔熱也起積極作用:成年豬有較 厚的皮下脂肪組織,外周血管收縮能非常有效地產生高度的隔熱作用,但初生仔豬沒有脂肪層,每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較大, 對冷的抵抗力較弱,所以仔豬在寒冷時即使收縮外周血管,隔熱作用增加也很少。為減少體表散熱,仔豬往往會群集蜷縮在 一起以保存熱量,或改變姿勢以減少與地表的接觸面積。由于弱小仔豬特別容易受寒,受寒后精神萎靡,反應遲鈍,因而在群集或母豬躺下時很容易被壓死。陳騰捷等報道,當舍溫為4~10℃,仔豬行動呆滯,喜打堆,采食增加,生長速度較慢。當物理 調節不足以維持體溫恒定時,仔豬須借助化學調節,即加速體內營養物質的氧化,產生更多的熱能,表現為肌肉緊張度提高, 顫抖活動量增大。受凍仔豬行為呆滯,爭食能力很弱,有時甚至餓死,由于仔豬體脂和糖元的貯量少,因而代償性的代謝率較 低,當低溫的時間過長,溫度過低,超過動物代償產熱的最高限測直腸溫度低于37℃仔豬吃奶的競爭力較弱,當低于35℃時則容易被壓死或因饑餓而昏迷,同時 代謝率也下降,導致一系列 的生理機能障礙,終因衰竭而死亡。據報道未哺乳的初生仔豬如個別放置,無論環境溫度高低,都不能維持體溫正常;仔豬在 生后30min內,體溫可下降1.7~7.2℃,在14℃中經12h體溫下降1℃,再持續12h,體溫會迅速下降到25℃,當舍溫21或16℃,出生 后12h仔豬直腸溫度分別為38.1和37.4℃,在15.5~21.2℃的環境中,仔豬2d后才逐漸有較好的熱調節能力。在寒冷的環境中 初生仔豬體溫下降幅度較大,體溫回升的速度較慢,在不良環境下恢復體溫需要1周。仔豬要求的環境溫度為32~35℃(生后幾天之內),以后至斷奶前為30℃。又有人根據實驗推薦仔豬的最適環境溫度,見表1。溫度越低對仔豬存活及生長越不利。
表1 仔豬的最適環境溫度
2. 寒冷對初乳吸收的影響:在仔豬生命早期,初乳有重要的營養和免疫價值。母豬初乳的能量水平顯著高于常乳,由于初 生仔豬體溫調節能力較差,所以仔豬在出生后,通過初乳攝入足夠的能量非常重要,對于那些由于胚胎發育不平衡而產出的弱 小初生仔豬尤為重要,新生仔豬的能量儲備不足往往導致死亡。仔豬在生后的最初幾天內主要從母乳中獲得脂肪,并主要依 靠碳水化合物儲備作為能量來源。從文獻資料可知:如果母豬在產前消耗1kg以上脂肪,并且仔豬存活率小于80%,那么在母豬 妊娠期補充食物脂可提高產后仔豬存活率,增加的脂肪大部分存在于初乳和早期母奶中。不僅如此,初乳對仔豬獲得被動體 液免疫力,抵抗疾病起重要作用。豬的胎盤不能把母源抗體運送給胎兒,這就是所謂的胎盤屏障,因此,初生仔豬獲得被動免疫 的唯一途徑,就是依靠攝入母豬初乳,雖然這是一種短暫的被動免疫方式,但是由于仔豬自身的抗體要在出生10d后才會產生, 所以在此之前這種依靠母乳的被動免疫方式是極為重要的。分析表明,母豬初乳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常乳,而其中60%~70% 是免疫球蛋白。此外,初乳中還含有免疫活性細胞和非抗體保護蛋白等。母豬初乳的免疫球蛋白有A(IgA),G(IgG)和M(IgM) 三種,它們可保護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的初生仔豬不受外來疾病的侵襲,并使初生仔豬對母豬感染過或接種過疫苗的疾病產生抵抗力,特別是對腸道疾病的侵襲提供局部保護;母豬初乳中的細胞有三種抗病毒作用:產生干擾素、直接吞噬和分泌特 異性IgA抗體;母豬初乳中若干非抗體類的保護蛋白與酶在維持初生仔豬胃腸道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它們在初乳中通常具有較高的生物學活性。Blecha認為在仔豬出生后的頭幾天,寒冷環境使其從初乳中被動獲得免疫球蛋白的能力降低。 Parker等報道冷應激阻礙新生仔豬血漿蛋白濃度增加,他們觀察到受冷的仔豬并不是通過吸奶調節體溫,而是花更多的時間 進行行為-溫度調節,因而推測行為體溫調節最終導致初乳消化量減少(寒冷引起初乳免疫球蛋白攝入的減少正是如此),冷應 激可能減弱仔豬通過腸道上皮細胞吸收和傳遞初乳免疫球蛋白的能力。LeDividich等報道在寒冷環境條件下新生仔豬對初 乳的食用量要減27%,仔豬從初乳中吸收免疫球蛋白的濃度與21d內存活時間長短正相關,不能活到21d的初生仔豬生后12h的 血清抗體濃度比存活者低30%以上。冷應激對初生仔豬初乳抗體的獲得也有重要的影響,研究發現2.5h冷應激在某種程度上 抑制正常血清抗體的形成,而冷應激對新生仔豬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無影響,其作用與行為有關,受冷應激的新生仔豬不太 活潑,吸收初乳量比常量少2/3。受冷應激的仔豬血液中有較高的抗體中和滴度,但是對傳染性胃腸炎的敏感性卻增強。低溫對仔豬生產的影響及其機制寒冷導致仔豬血液中被動獲得抗體免疫力受損害的原因可能是:1)減少初乳消耗。冷應激容易引起仔豬體溫降低,爭食能力變弱,因而從母豬獲得富含r球蛋白的初乳的能力降低。2)增加初乳免疫球蛋白的分解。從有關事 實推斷冷應激超過72h,被動獲得免疫球蛋白分解率增加,Sabiston等報道兔受冷應激后IgM和IgG的絕對代謝率較對照組高, 由于剛出生的仔豬不能合成高濃度的免疫球蛋白,消化和吸收足夠量的初乳是非常重要的。3)損害免疫球蛋白的吸收。做好 懷孕母豬的免疫接種工作,提高母豬自身的免疫力,增加初乳中抗體的水平是很重要的。除了IgA中的60%以外,初乳中所有其它的免疫球蛋白都來自血清,所以,懷孕母豬的自身免疫狀態必然會影響到初乳對仔豬提供保護程度的大小,因此,搞好懷孕母 豬的免疫接種是提高初乳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寒冷對仔豬腹瀉發生的影響:仔豬腹瀉是指因各種原因所致仔豬消化道機能紊亂而出現的癥狀。機體嚴重脫水,導致仔 豬代謝性酸中毒和低血糖癥及高血鉀癥而死亡,幸免死亡的仔豬存活率下降,生長抑制形成僵豬。仔豬腹瀉在大多數豬場都有 發生,有的則經常發生,給養豬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引起腹瀉的因素是多面的,不良環境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仔豬腹瀉在寒冷季節較常見。Kel-ley等通過實驗發現:寒冷環境影響仔豬腹瀉的發生率及其發病輕重。處于寒冷環境(25℃)中的新生仔豬發生腹瀉的百分率比對照組(35℃)的高,受冷應激48和72h的仔豬,其腹瀉程度幾乎為對照的2倍。即使間隔24h注射過青霉素和雙氯鏈霉素,在實驗時間內,受寒仔豬發生腹瀉百分率均較高。又有報道:1、2、3日齡仔豬人工飼養于21℃比35℃環境溫 度中腹瀉的發生率更高更嚴重,3周齡仔豬接種腸毒性大腸桿菌,飼喂于10℃的腹瀉發生率是28℃中的2倍,生長緩慢。以豬為 對象的研究表明冷的環境溫度使腸桿菌病的發生率提高,誘發傳染性胃腸炎的臨床癥狀,可能為豬瘟的誘發因子。健康仔豬 的腸道微生物與一般環境中的微生物處于穩定的平衡狀態,對此精確平衡的任何破壞均可導致胃腸機能障礙,其代表癥狀就 是腹瀉。冷應激可能改變新生仔豬對自身腸道微生物群的敏感性,引起腹瀉的特定微生物及其機理尚不清楚。仔豬對寒冷非 常敏感,熱的損耗是引起腹瀉及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腹瀉仔豬對冷應激的抵抗力差,在寒冷環境中維持直腸和體表溫度的 能力降低,腹瀉本身也能改變仔豬對溫度的要求,使其在行為上選擇它們所需要的溫暖環境的能力也下降。Balsbaugh在實驗中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有三種溫度環境,腹瀉仔豬不像正常仔豬那樣選擇較溫暖地方躺臥,而是做出相反舉動,根據這一現象, 必須給腹瀉新生仔豬更加細致的照顧和更多的溫熱保護。大多數細菌、病毒、寄生蟲粘附到幼畜腸壁表面后能引起腹瀉, 如果機體防止病菌粘附在腸壁上,將不會引起發病,特異功能的IgA可以防止病菌粘附,因此給整個腸壁提供一個無粘附能力的保護層。鑒于以上所述,對仔豬腹瀉要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除飼料法和接種疫苗外,保證讓新生仔豬吃到充足的初乳,給新 生仔豬提供良好的保溫條件,對已有腹瀉的仔豬進行藥物治療和補液。
4. 溫度對仔豬的生長的影響 剛斷奶的仔豬對冷非常敏感。相對體重而言,仔豬身體的表面積較大,因此體內的熱量的損失非常快。3周齡仔豬的體表 面積比4周齡的仔豬大10%,比5周齡的仔豬相對大20%。斷奶時,短時的低采食量將導致產熱量的下降,減少體內脂肪和降低隔熱效果。剛斷奶的仔豬身體活動很大,這將增加能量的消耗,加之飼料攝入量較低,導致用于生長的能量減少。
建議為仔豬采用以下溫度(見下表2)。
表 2 仔豬采用的適宜溫度 仔豬日齡越小,需要的溫度越高、越穩定。應檢測仔豬的環境溫度,人眼水平的溫度要比仔豬水平的溫度高4℃。每周 的溫度應該降低2℃直到仔豬8周齡時溫度達到20~22℃。避免溫度波動。每日溫度變動超過2℃將可能引起腹瀉和降低生產 性能。豬圈內使用的地板類型也可以影響仔豬實際感覺到的溫度。 隨季節的溫度變化對仔豬生產性能也會產生影響。 在研究斷奶仔豬的生長規律時,每年選用斷奶兩周(47淥日齡) 初始體重為 15 .45kg 的仔豬200頭,分春秋兩季,每季100頭,飼喂日糧和飼養管理方式同上,試期5周。
表5 斷乳仔豬的生長規律 試驗結果表明: 春季斷奶仔豬日增重較秋季,日采食量也較秋季大,說明氣溫由寒冷轉為溫暖的季節里,仔豬的生長速 度快,氣溫由炎熱轉為寒冷季節里仔豬的生長速度相對慢。
對仔豬必須盡可能保持氣流的穩定。每秒0.2米的可覺察氣流將降低3℃,這足以使仔豬感到寒冷。漏縫地面系統的賊風 通常大于0.2米/秒。每秒0.5米的賊風常常貫穿舍內許多豬圈,相當于降低室溫7℃。研究已經表明,與暴露在賊風條件下的仔 豬相比,不接觸賊風的仔豬生長速度要快6%,飼料消耗要少16%。
仔豬的御寒保暖可采用多種方式:上置輻射熱源或下鋪傳導熱源。另溫度的效應是多重因素交互的綜合影響,所以可鋪 墊料、防賊風、控制潮濕環境等。細心觀察仔豬行為,確定保溫效果。
二、低溫對生長豬生產的影響 在研究溫度對生長豬日增重的影響時,每年選用斷奶兩周( 47淥日齡 )初始體重平均15 .45kg的仔豬200頭,隨機 分成四組,在四個舍溫環境條件下:飼喂水平相同的日糧(能量12.9Mcal/kg,粗蛋白16%,粗纖維65%,Ca0 55%,P0 46%)(上海 獸藥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飼養管理為定時定量飼喂,日喂四次,飼料為干濕料,自動飲水全天供應,試期60天。
表6 溫度對生長豬日增重情況 結果表明,15~20℃的環境溫度為生長豬最適溫度,三年平均日增重為0.75kg,顯著高于2~15℃和27~30℃舍溫條件舍溫下的日增重(P <0.01);與20~27℃的舍溫條件相比較,日增重差異不顯著(P>0 05)。其日增重年平均0 707kg,20~27℃與2~15℃和 27~30℃舍溫條件下日增重相比較差異顯著。
表7 溫度對生長肥育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引自:堪薩斯州立大學,1979
這個試驗的結果說明,生長育肥豬的最佳溫度是20℃。當溫度降低,豬被迫多吃,飼料能量中的大部分將用于產熱,而不用于產肉。如果溫度太高,豬采食量減少。當溫度在20~28℃之間,豬舍內的溫度每下降1度生長肥育豬每天平均需要增加能量209.2千焦。在12~20℃之間,豬舍內的溫度每下降1度生 長肥育豬每天平均需要增加能量418.4千焦以上。這意味著每下降1度每頭豬每天將要多消耗15~33克的飼料。如果對一個萬頭豬場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耗的飼料量是相當可觀的。
環境溫度對母豬的影響
有試驗研究了不同舍溫變化對母豬生產性能及仔豬發育情況的影響,以及溫度對生長豬日增重的影響和斷乳仔豬的生長規律。母豬冬季窩產仔數多,但仔豬的成活率,健仔率低,夏季窩產仔數少,但成活率和健仔率高,春秋季成活率、健仔率偏低,與其它兩季比較差異不顯著,仔豬初生重和斷乳體重大。以闡明當地氣候條件對豬生產的影響,可以為合理組織生產提供理論依據。每年每季取50頭體況相同的母豬,分春、秋、夏冬季三個舍溫段,記錄平均窩產仔數,平均初生重,成活 率,健仔率,斷乳仔豬體重。
表8 不同舍溫母豬的生產性能及仔豬的性能及仔豬發育情況 注:春秋季為3、4、5、8、9、10月份,夏季為6、7月,冬季為11、12、1、2月。
試驗結果表明,春秋季舍溫在5~20℃時成活率、健仔率偏低是由于季節轉暖(冷)容易造成仔豬感冒,發生疾病。這時母豬的采食量飲水正常,體況發育良好,造成仔豬初生重大,斷乳仔豬體重較大,夏季舍溫偏高(20~30℃)時窩產仔數較冬季低,表明豬雖然是常年發情繁殖的動物,但由于氣溫增高,受胎率偏低。舍溫高,仔豬成活率高,但斷乳仔豬體重偏低,是母豬采食減少所致。但初生重并未下降。這一點,與高溫影響胎兒發育的報道不同,冬季由于氣溫下降,窩產 仔數多表明氣溫下降母豬受胎率增高;初生重低,斷乳仔豬體重低,表明母豬用于維持正常體溫能量消耗所致。產仔舍內適宜的溫度可增加母豬泌乳期的采食量。產房溫度低與高相比,產房維持在較低溫度,母豬消耗的飼料較多,體重降低幅度小,斷奶仔豬體重大。因此。如 果要母豬攝入飼料較多,就須提供低于整個豬舍的溫度,以使母豬處于較涼爽的環境。而仔豬維持在一個較溫暖的溫度下。
表9 環境溫度對母豬飼料攝入和體重下降及仔豬增重的影響 四、 總結 據試驗,豬生長最快與飼料利用率最高的舍溫,分別為20℃與24℃。豬是恒溫動物,體溫一直保持在38.7℃~39.8℃之間,受外界氣溫影響變化很小。豬對氣溫的適應性隨著日齡的增長而提高,下限臨界溫度可隨日齡增長而降低,豬舍的溫度低于下限臨界溫度就會影響增重,提高飼料消耗,甚至凍死、病死。因 此,養豬者一定要了解豬生長過程中的臨界溫度,以便對不同生長時期豬的要求,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
(一)、豬的各階段生理特點 1、豬的臨界溫度初生仔豬32℃~35℃,4~10kg仔豬29℃~24℃,斷乳3~4周后的培育種豬(育肥豬)25℃~15℃,成年豬下限臨界溫度 12℃。但下限臨界溫度也不是絕對的,一般來講瘦肉型豬比脂肪型豬高;瘦豬比肥豬高,同時,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2、27~30日齡斷乳豬,斷乳后1周,平均采食量低于維持代謝能的需要量,呈負能量水平,斷乳仔豬維持體溫主要靠背脂,因此,要求臨界溫度提高到 26℃~28℃,比4~5周齡哺乳仔豬提高5℃~3℃。至2周后,臨界溫度下限可降至24℃。一旦斷乳仔豬已恢復正常采食,不發生腹瀉,每周的下限臨界溫 度可下降2℃~3℃,直至降到正常生長豬臨界溫度25℃~15℃。 3.根據豬的代謝率夜間低于白天的生理現象,夜間比白天耗熱量小,夜間舍溫低于下限臨界溫度4℃~9℃,并不會影響生長,為節約燃料,可不加溫。但若舍溫 波動達3℃~4℃,對斷乳仔豬則容易導致腹瀉,為使其正常生長,仍要加強保溫。 3.風速對豬的失熱率與生長率有重要影響,一般青年豬比老年豬敏感。20kg豬單飼,風速每秒增加5cm,臨界溫度下限升高1℃;群飼,臨界溫度下限升高 1℃,風速每秒為21cm。 4.按占圈面積每m21頭,每圈放10~20頭20~40kg的豬,可使臨界溫度下限降低2℃~3℃,補加熱量可減少50%~70%。 5.據試驗,豬的飼養水平若提高1個維持量,可使臨界溫度下降4℃~5℃。
(二)、下限臨界溫度對豬生產的影響 1.哺乳期的仔豬,低于臨界溫度下限1℃時,則要提高代謝能2%~5%。 2.同等采食量的2頭斷乳豬,在臨界下限溫度降低1℃的1頭,每天生長率減少1g。斷乳仔豬在寒冷環境中想取得和在最適宜溫度下相似的生長率,每下降 1℃,每日需增加額外飼料13g。3.生長培育種豬(育肥豬),從氣溫20℃開始,每下降1℃,每日增重減少15g。在臨界溫度25℃~15℃的下限溫度下,每下降1℃,豬每kg體重每日就要增加3g飼料的代謝能來維持豬的正常體溫。1頭20kg重的豬要多耗料60g。
結論: 季節對豬的生長發育和飼料利用率有明顯的作用。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15-27℃),豬的生長速度最快。冬季氣溫低,仔豬成活率低,必須加強保溫防寒措施。 生長育肥豬的最佳溫度是20℃。當溫度降低,豬被迫多吃,飼料能量中的大部分將用于產熱,而不用于產肉。這意味著每下降1度每頭豬每天將要多消耗15-33克的飼料。如果對一個萬頭豬場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耗的飼料量是相當可觀的。溫度環境對豬的影響,實際上牽涉很多、范圍甚大,因為微生物環境、營養環境也歲溫度、濕度而起變化。 環境對豬的影響,實際上牽涉很多、范圍甚大,因為微生物環境、營養環境也歲溫度、濕度而起變化。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