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植酸酶提高飼料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
--------------------------------------------------------------------------------
作者:王春峰 文章來源:飼料雜志 【字體:小 大】
在大多數植物性原料中,由于植酸的存在顯著降低了磷的可利用率。多年來采用的一個粗略標準建議為:植物性原料中2/3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的,總磷中只有1/3可被單胃動物利用。最近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植酸磷占總磷的比例隨著原料的不同有著很大差異。向飼料中添加植酸酶,提高植酸磷的消化率并減少磷的排出,這一方法在那些總磷的排出量受法律限制的地方已經被廣泛采用。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磷的利用率并減少必須向日糧中添加的無機磷量已經被大量驗證,但在最后的分析來看,添加植酸酶所增加的成本與減少無機磷所降低的成本比較,并不占優勢。
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植酸的存在與其它一些營養物質的消化率降低有關,包括能量、維生素和氨基酸。考慮到植酸酶對這些營養素的作用,就可以從經濟上證明應擴大其使用范圍。
在澳大利亞卡姆登,悉尼大學的V.Ravindran, S.Cabahug, G.Ravindran 及W.Bryden在題為“微生物植酸酶對飼料原料在肉仔雞表觀回腸氨基酸消化率的影響”的報導上指出:體外法研究表明植酸-蛋白質復合物是不溶的,與未被植酸結合的同種蛋白質相比,這種復合物被蛋白水解酶的作用更加困難。另外由于復合物的形成導致蛋白質溶解性的降低,反過來會影響一些依靠其水合及溶解特性起作用的蛋白質的功能特性的發揮。通過向飼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釋放那些被植酸結合的營養素(氨基酸),可望顯著改善其可利用率。為了計算植酸酶的添加在最低成本飼料配方可帶來的好處,其對氨基酸利用率的改善能力需要被定量測定。
為了確定微生物植酸酶對回腸氨基酸消化率的作用已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分別用了4種植物蛋白原料,3種谷物原料和2種谷物副產品。第1個試驗的被測原料為玉米、高粱和小麥;第2個試驗的為豆粕、雙低菜粕、棉粕和向日葵粕;第3個試驗的為次粉和米糠。
試驗方法為:1日齡的雄性肉仔雞以商品雛雞料飼喂至20日齡,再用商品肉雞育肥料從21日齡飼喂至34日齡。在第35天時,挑選體重一致的雞隨機分成6組,喂予試驗料至42日齡。所有的試驗料都是粉料,每一種試驗料的三籠雞(每籠5到6只),自由采食。每一種被測原料都進行不加植酸酶和添加1200FTU/kg劑量的植酸酶處理。
一個植酸酶單位(FTU)定義為:在PH值為5.5,37℃條件下,能使0.00015M/L的植酸鈉溶液中每分鐘釋放出1毫摩爾的無機磷的植酸酶的量。1200FTU/kg是生產廠家推薦量的2倍,超量添加是為了保證微生物植酸酶對氨基酸消化率的作用能充分體現。
添加微生物植酸酶提高了氨基酸利用率的經濟價值表現在哪里呢?為了檢驗其效果,作者通過最低成本飼料配方軟件制定了一個雛雞料的配方。重新找了10個原料,其中5個為不加植酸酶的玉米、高粱、小麥、豆粕、雙低菜粕,并測定氨基酸消化率;另5個是相同原料在添加植酸酶的條件下測定氨基酸消化率。蛋氨酸及蛋氨酸加胱氨酸的值是通過查表得到其總量再經必需氨基酸的平均消化率折算得到的。
雛雞料中的限制性氨基酸為賴氨酸、蛋氨酸加胱氨酸和蘇氨酸。5種試驗原料的影子價格(應在中配方添加的一種原料的最低價格)因添加植酸酶提高了氨基酸消化率而有了明顯提高。玉米的價格為每噸100美元,豆粕的為每噸180美元。由于添加植酸酶使氨基酸利用率提高,從而使每噸玉米升值80美分,高粱為90美分,小麥為2.90美元,豆粕為7.10美元,雙低菜粕為3美元。升值幅度最大的為小麥和豆粕。蘇氨酸是限制性氨基酸之一,在小麥中的含量和在玉米、高粱中的差不多,但其加酶后的消化率提高程度小麥幾乎是玉米、高粱的兩倍。豆粕對雙低菜粕也是如此。
這些結果與最低成本飼料配方制作一起表明,添加微生物植酸酶能帶來的附加營養值更應歸功于每一原料本身。經濟效益也因原料種類和配方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在配方中不是限制性的營養素的提高是毫無價值的,相反限制性營養素哪怕只有稍許提高也將很有意義。
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是測定蛋氨酸和胱氨酸的消化率以及進一步確定微生物植酸酶的最佳用量。
小結:在一系列飼料原料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對蛋白質及氨基酸的消化率有明顯提高。氨基酸、其它營養素連同磷的消化率的提高增加了微生物植酸酶的經濟價值。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