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副嗜血桿菌病是豬只發生以關節炎和呼吸困難為特征的一種疾病,豬副嗜血桿菌是革蘭氏陰性小桿菌,共有15個血清型.
(一)發病特點
病豬的帶菌豬主要是傳染源,通過呼吸道、傷口傳播。空氣質量差、溫差變化明顯、寒冷等因素可加重本病的發生,仔豬最易感染。
⒈癥狀
主要表現為發熱、精神沉郁、毛松、蒼白、消瘦、關節腫脹、腹式呼吸明顯。本病死亡率很高。
⒉病理變化
主要表現為多發性漿膜炎和多發性關節炎,心包膜、胸膜、腹膜有纖維素性滲出物,關節腫大,尤其是腕關節和跗關節,含有清亮透明液體或黃色膠樣浸潤。肺臟表面纖維素性滲出。
(二)綜合防治
⒈化學藥物防治
本病發生后治療效果不佳,治愈率低,重在預防。治療是可試用青霉素(PG)、鏈霉素療法,即青霉素100萬~200萬國際單位、鏈霉素50萬~100國際單位,聯合肌肉注射,每天2次,直至體溫正常后24小時后停藥。
⒉免疫預防與獸醫衛生
(1)對已發病的豬只,目前沒有很好的治療藥物,防治的重點工作在加強預防。目前美國、西班牙、荷蘭等國家已有豬副嗜血桿菌滅活苗,這些疫苗對血清型Ⅰ、血清型Ⅳ、血清型Ⅴ、血清型Ⅵ有交好的保護作用,但血清型不同的交叉免疫效果很差。另外,可分離本豬場的菌株制作自家滅活苗對本病有較好的免疫效果。
(2)做好PRRS、PVC、PR、SI、AR和支原體肺炎的預防工作,對本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3)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敏感抗生素,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常用的藥物為每千克飼料添加復方替米先鋒1000毫克、環球之星預混劑1000毫克或多種維生素200毫克,連用3~5天。
(4)加強飼料管理,推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早期隔離(斷奶)、減少應激,保持豬舍衛生、干燥、通風。做好平時的衛生消毒工作(可用藍光消毒劑)降低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的含量和降低豬群飼養密度等管理措施對控制本病非常重要。
這是我從書上照著打下來的~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現在也在學習。。。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