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某豬場前段時間從育肥豬開始發病,從轉育后的半個月幾乎表現喜臥懶行,打寒顫,食欲不好,拱料少食,有的體溫高,咳嗽,病程3天,發現豬大便偏干,有的糞便稀軟呈灰綠色,豬只嗜睡,皮膚發紅,發病早的出現喘氣困難,主要是腹式呼吸,有的關節腫大,體溫39.6℃~40.5℃,大部分豬眼結膜發紅,眼分泌物增多,有的咳嗽、流鼻涕。隨著病程發展,豬只皮膚由紅色變紫紅,耳根、臀、尾、腹部發紺,食欲完全廢絕,體溫在40.2℃~41℃,病豬氣喘,呈較明顯的腹式呼吸,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大便干燥,有的顏色較深,帶有黏膜,小便普遍黃色或黃褐色。豬只消瘦,后肢無力,最后衰竭死亡,從表面看有副豬嗜血桿菌或傳胸。
經剖檢兩頭活豬看:鼻有分泌物流出,耳、臀、腹、四肢呈藍紫色,眼圈、肛門及尾根呈藍紫色;死豬主要病變在肺,肺臟紅色肉變水腫,間質增寬,花斑肺,兩尖葉呈對稱性肉變,水腫,肺組織切面多汁,氣管、支氣管內充滿泡沫狀、出血性黏液及黏膜滲出物,肝腫基本正常,脾稍腫脹,腎有勾回并且髓質出血,腹股溝等部位的淋巴結切面明顯呈大理石樣,關節腔內有積液。
診斷為豬藍耳病和支原體繼發鏈球菌病。
綜合防治方法
由于藍耳病的持續性感染,形成長期病毒血癥,豬只的免疫系統被破壞,再混合支原體,給病的防治帶來很大的難度。在此,本次病例綜合防治的一些有效措施如下:
1.發病豬只盡快隔離,以防水平和垂直傳播,盡早淘汰無治療價值豬只。
2.每天帶豬使用信得金碘消毒一次,工具不得交叉使用,尤其是病豬所用注射針頭必須每頭更換1個。
3.改善和加強飼養管理,減少各種應激,在豬只采食的日糧中添加多維喂1周或用納維飲水。
4.發病豬每天上午用新必妥+珠康,下午藍環雙博+福來欣(不能混注)。大群拌料用支原清或豬喘康+黃芪多糖,連用7天。
小結分析
傳統觀點認為,豬藍耳病主要危害懷孕母豬和子豬,造成死產與哺乳子豬高死亡率。但近來觀察到在一個自繁自養的豬場本病流行較溫和,母豬流產現象不多見,哺乳與保育較正常。而值得尋味的是往往是在育成階段(40千克~70千克)調動轉群(引種)等應激常常會暴發本病;與藍耳病狼狽為奸的若有支原體常會帶來很大的損失。單純的支原體消毒隔離,全群添加氟苯尼考及病豬使用支原清,短期內也能奏效而控制,有藍耳病的協同下,病情會難以控制且病程較長。重點應做好免疫,由于藍耳病能夠抑制豬瘟的免疫抗體,所以首先要把豬瘟防好,另外偽狂犬、氣喘病等都需要做好,搞好飼養管理才能更好地減小應激。
本篇文章來源于中國養豬信息網 原文鏈接:http://www.zhuxinxi.com/info/2008-02/3533.html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