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4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牛光線過敏癥的防治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5-12 20:24: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病因
      皮膚中沉積光線過敏物質的牛,放牧或在舍外飼養被日光曝曬時,白毛部位的皮膚紅腫發癢,逐漸可見炎癥產物,致使皮膚脫落、壞死,臨床上將此稱為光線過敏癥。據日本有關資料報道,光線過敏物質沉積于皮膚有3個原因:
      (1)將光線過敏物質吸收到體內,這主要是給予蕎麥、小連翹草之類的含光線過敏物質的飼料,被食人后在體內變為光線過敏物質的因子。例如給予吩噻嗪、注射含有光線過敏物質的吖啶黃和美藍等藥物;
      (2)光線過敏物質在體內產生,是由于遺傳造成體內缺乏某種酶和產生過剩的光線過敏物質的卟啉沉積于皮膚所致;
      (3)光線過敏物質向體外排泄發生障礙,在牛的消化道內平時飼料中的葉綠素被分解,而光線過敏物質將葉綠素變為葉綠膽紫素,這些葉綠膽紫素被吸收入血液中,然后沉積于皮膚上。除這3種原因外,也有原因不明發病的。
      二、癥狀
      皮膚病變僅限于白毛部位,黑毛部位與其界限非常明顯。病初發病1~2日后,白毛部位皮膚發紅腫脹,局部有熱感,觸之疼痛。其腫脹隆起程度高于正常皮膚,由于是皮膚炎癥產物,所以病變部位大多都發黏。這些癥狀多見于背部的白毛部位,其次是腹部和乳房。病情加重后(3~7日),病變更加嚴重,皮膚的深部組織壞死。舍飼的輕癥病例,表皮呈小片狀逐漸脫落而恢復。重癥病例皮膚變的紅黑,逐漸變硬呈板狀裂紋而脫落。有時局部有出血癥狀,不久便恢復。除皮膚病變外,重癥病例可見發熱,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促迫,下痢或便秘及泌乳量急劇下降,黃疸、黏膜發紺。肝臟叩診區擴大和叩診疼痛,疝痛及蹄葉炎等癥狀。
      三、防治
      預防方面,在平日的飼養中不給含致病因素的飼料,避免到多發本病的牧場去放牧;發病后將其他的牛移到舍內或到其他放牧地;放牧前應驅除肝蛭;注射螢光色素或給予吩噻嗪后,至少也要在舍內飼喂3天。另外,將放牧地安排在陰涼的地方是預防本病的最好方法。
      治療中可靜脈注射20%硫代硫酸鈉50~100ml或者每kg體重0.5~1.0g灌服;皮下注射鹽酸苯海拉明10~20ml;肌肉或皮下注射潑尼松龍10ml。另外,也可靜脈注射葡萄糖和復方氯化鈉溶液3 000~5 000ml,在溶液中可加保肝劑和維生素k3,必要時可反復注射。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03:0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临安市| 通榆县| 上饶县| 九龙坡区| 岐山县| 柘城县| 张家界市| 陆丰市| 襄城县| 黑河市| 万山特区| 龙州县| 启东市| 库伦旗| 浦北县| 外汇| 洪泽县| 嘉鱼县| 新巴尔虎左旗| 洱源县| 蛟河市| 凉城县| 阳城县| 界首市| 牙克石市| 老河口市| 霞浦县| 高邑县| 景泰县| 田东县| 泸溪县| 高邮市| 阳江市| 固镇县| 隆安县| 宁夏| 东乡族自治县| 手游| 南雄市|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