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80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牛蹄葉炎的防治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5-11 14:3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蹄葉炎是蹄壁真皮彌散性無敗性炎癥,又名蹄壁真皮炎。
      [病因]
      本病在臨床上大致分為4種類型。
      1.過食性蹄葉炎:過多的給予精料和育肥用配合飼料,飼料突變或偷吃精料等引起瘤胃酸中毒的時候,瘤胃內的異常發酵引起大量的乳酸和組織胺形成。這些乳酸和組織胺作用于分布在蹄組織上的毛細血管,引起瘀血和炎癥,刺激局部的神經而產生劇烈的疼痛。
      2.產褥性蹄葉炎:多發生于分娩后1周以內,由于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引起蛋白質異常分解,產生的以組織胺為主的炎癥產物被吸收,引起上述同樣的病變。
      3.負重性蹄葉炎:由于長途運輸,在堅硬的路面和石頭鋪的凹凸不平的路上行走及堅硬的牛床上長時間的起臥等,蹄底受到劇烈的機械性的損傷而引起。
      4.過敏性蹄葉炎:由于預防注射,患全身性的光線過敏癥、化膿性疾患及多發性關節炎等繼發而引起。
      [癥狀]
      本病多取急性經過,病初患牛出現體溫上升、心音亢進、脈搏和呼吸數增加、食欲不佳和乳量下降等癥狀。急性型嚴重時病牛起立和運動都困難,大多呈橫臥姿勢。輕癥病例不愛運動,表現特有的步態和彎背姿勢,蹄有熱感,叩診及鉗壓疼痛,特別是蹄前部明顯。慢性型大多是急性型繼發而來的,蹄的疼痛與急性型相比明顯減輕,但仍可見步態依然呈獨特的強拘步態、關節腫大、拱背等癥狀。另外,蹄的形態明顯改變,呈典型的“拖鞋蹄”,即背側緣與地面形成小的角度,蹄扁闊而變長。并發感染時,蹄底角質和真皮組織壞死,蹄輪異常,蹄尖狹窄而蹄踵增寬,蹄尖壁的角質增厚,成為蕪蹄。
      小齡育肥牛大多在6~9月齡時,由于為了育肥多給精料體重急劇增加,過度負重而患蹄葉炎。
      [防治]
      首先應加強飼養管理,避免突然多給精飼料,飼料的變換要在10~14天內逐漸進行;育肥的飼料中的全纖維量至少也要14%以上,乳牛至少18%以上,防止瘤胃酸中毒。
    對急性蹄葉炎治療:
      1.發病初期瀉血3 000~5 000ml;
      2.大量給予抗組織胺藥,如灌服苯海拉明0.5~1.0g,每天1—2次;
      3.大量靜脈注射碳酸氫納、葡萄糖、復方氯化鈉溶液;
      4.肌肉注射維生素B1;
      5.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可的松注射。
      6.移植健康牛的瘤胃液6~8L。
      對慢性蹄葉炎除上述療法外,應重視蹄的溫浴,注意修蹄、削蹄,預防形成蕪蹄。出現蹄踵狹窄或蹄冠狹窄時,可銼薄狹窄的蹄壁角質,緩解壓迫,并配合裝蹄療法,對蕪蹄可作矯形。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03:1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二手房| 梁山县| 滦平县| 营口市| 黄陵县| 洪湖市| 临洮县| 理塘县| 子长县| 哈密市| 乌鲁木齐市| 永修县| 安达市| 微博| 资阳市| 莱阳市| 图片| 观塘区| 镇坪县| 嫩江县| 阿克陶县| 苏尼特左旗| 镇坪县| 西畴县| 九江县| 临桂县| 福泉市| 从江县| 延津县| 青田县| 常山县| 沿河| 南平市| 刚察县| 长寿区| 文水县| 博罗县| 两当县| 林芝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