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72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牛的蹄病指(趾)間皮膚增殖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5-11 13:50: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指(趾)間皮膚增殖(interdigital skin hyperplasia)是指(趾)間皮膚和(或)皮下組織的增殖性反應。在文獻上曾有不同名稱,如指(趾)間瘤、指(趾)間結節、指(趾)間贅生物、指(趾)間纖維瘤、慢性指(趾)間皮炎、指(趾)間穹窿部組織增殖等。
      各種品種的牛都可發生,發生率比較高的有荷蘭牛和海福特牛。北京市黑白花乳牛發生也很普遍。
      病因 引起本病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遺傳有關,但仍有爭論。蹄向外過度擴張,引起指(趾)間皮膚緊張和劇伸,或某些變形蹄、泥漿、糞尿等異物對指(趾)間皮膚的經常刺激,都易引起本病。有人觀察認為指(趾)骨有外生骨瘤與本病發生有關,也有人觀察缺鋅時可引起本病。
      癥狀 本病多發生在后肢,可以是單側的,也可以是兩側的。
      從指(趾)間隙一側開始增殖的小病變不引起跛行,因而容易被忽略。增大時,可見指(趾)間隙前面的皮膚紅腫、脫毛,有時可看到破潰面。指(趾)間穹窿部皮膚進一步增殖時,形成“舌狀”突起,此突起隨著病程發展,不斷增大增厚,在指(趾)間向地面增殖時,形成“舌狀”突起(照片2-3-13),此突起隨著病程發展,不斷增大增厚,在指(趾)間向地面伸出,其表面可由于壓迫壞死,或受傷發生破潰,引起感染,可見有滲出物,氣味惡臭。根據病變大小、位置、感染程度和落到患指(趾)的壓力,出現不同程度的跛行(照片2-3-14)。
      照片2-3-13 照片2-3-14
      在指(趾)間隙前端皮膚,有時增殖成草莓樣突起,由于皮潰后發生感染,患畜駐立時非常小心,因為局部碰到物體或受兩指(趾)壓迫時,患畜可感到劇烈疼痛。增殖的突起后期可角化。
      有跛行時,泌乳時可明顯降低。
      由于指(趾)間有增殖物,可造成指(趾)間隙擴大或出現變形蹄。
      治療 在有炎癥期間,清蹄后用防腐劑包扎,可暫時緩和炎癥和疼痛,但不能根治。對小的增殖物,可用腐蝕的辦法進行治療,但不易成功。根治的辦法是手術切除,手術的方法是將患畜側臥保定,注射化學保定劑或電針麻醉,配合用神經傳導麻醉,常規局部消毒后,沿增殖物周圍將其徹底切除。手術中如不碰破大血管,則出血不多,壓迫止血后,可縫合,可不縫合。切除增殖物后脫出的脂肪不要過多的切除,以免影響將來的指(趾)間皮膚愈和。最后,將兩蹄尖處鉆洞,用金屬絲將兩蹄固定于一起并用繃帶包扎,外裝防水蹄套。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8:1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陵市| 徐水县| 南澳县| 潮安县| 呼和浩特市| 榕江县| 莱芜市| 湘西| 奈曼旗| 松溪县| 漳平市| 翁牛特旗| 黄浦区| 洛浦县| 剑川县| 东至县| 澎湖县| 大丰市| 神池县| 连平县| 沭阳县| 蒲江县| 康保县| 运城市| 泰来县| 昌都县| 泉州市| 湄潭县| 龙州县| 西乌| 瑞丽市| 玉溪市| 新田县| 连山| 崇州市| 邵阳市| 确山县| 信宜市| 平果县| 丽江市|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