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370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雙腔吸蟲病

    [復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5-9 22:44: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雙腔吸蟲病是由矛形雙腔吸蟲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常和片形吸蟲混合感染。主要發(fā)生于牛、羊、駱駝等反芻動物,其病理特征是慢性卡他性膽管炎及膽囊炎。
      (一)病原
      矛形雙腔吸蟲比片形吸蟲小,色棕紅,扁平而透明;前端尖細,后端較鈍,因呈矛形而得名。蟲體長5—15毫米,寬L5--2.5毫米。矛形雙腔吸蟲在發(fā)育過程中需要兩個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為多種陸地螺(包括蝸牛),第二中間宿主為螞蟻。當易感反芻獸吃草時,食入含有囊蚴的螞蟻而感染,幼蟲在腸道脫囊,幼蟲在腸道脫囊,由十二指腸經(jīng)總膽管到達膽管和膽囊,在此發(fā)育為成蟲。
      (二)癥狀
      雙腔吸蟲病常流行于潮濕的放牧場所,無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疾病后期可出現(xiàn)可視黏膜黃染,消化功能紊亂,從而出現(xiàn)腹瀉或便秘,病牛逐漸消瘦,皮下水腫,最后因體質(zhì)衰竭而死亡。
      (三)診斷
      取糞便做蟲卵檢查。其病理診斷要點為:
      ①膽管和膽囊之黏膜卡他性炎癥,嚴重時肝臟邊緣出蟖硬變;
      ②切開膽管時可見到蟲體和膽汁。
      (四)防治
      預(yù)防矛形雙腔吸蟲的原則是對患畜驅(qū)蟲,消滅中間宿主螺類井避免牛吞食含有螞蟻的飼料。治療該病常選用的藥物有:
      ①吡喹酮,按每千克體重50毫克一次口服;
      ②海濤林,按每千克體重30-40毫克一次口服;
      ③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按每千克體重300毫克一次口服;
      ④噻苯唑,按每千克體重150—200毫克,一次口服。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guān)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7:40, 技術(shù)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酉阳| 长春市| 边坝县| 九江县| 溧水县| 雅安市| 娄烦县| 松潘县| 韶关市| 宣恩县| 中方县| 洪湖市| 禹州市| 福建省| 鲜城| 乐山市| 简阳市| 长兴县| 手机| 南岸区| 石台县| 广丰县| 师宗县| 东乌珠穆沁旗| 洛川县| 南川市| 应城市| 治多县| 类乌齐县| 嘉义市| 乌苏市| 孟州市| 兰考县| 曲麻莱县| 浠水县| 靖远县| 尼勒克县| 右玉县| 固阳县| 乐平市|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