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3381|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轉。劉德旺老師著)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5-9 18:58: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

    此文為劉德旺老師著 這是本人在濟南講課時說過的一句話,我認為這是養豬成功的訣竅。

    人人都明白但卻很少做到,原因是對“正確的事情”概念的認識模糊和執行力不足,下面是本人任生產場長時的做法: 一、 什么是正確的事情? 要讓員工把事情做正確,首先讓他們明白什么是正確的事情,本人在一次培訓會上是這么解釋的:

    1、符合法律法規的是正確的 不能觸犯法律,也必須遵守場規場紀,這是任何員工必須無條件遵守的;也就是說接受了這個豬場,也就得接受場內所制定的各種制度和條例。

    2、大家公認的是正確的 也就是常說的公理,比如一加一等于二,不許隨地大小便等,不需要理由,但都認為是正確的。

    3、上級的指示是正確的 每一個部門都必須是一個聲音,這樣才能保證思想的一致性。這在豬場里尤為重要,只要是公布了的事情就必須執行,如果有疑問可以保留或反饋甚至向更高一級投訴,但不能不執行或消極應付;如果出現上級與上級的上級有分歧,則必須執行直接上級的指示,不要認為誰權大聽誰的,這樣會打亂正常的管理程序。

    4、符合科學的是正確的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技術,比如場內制定的防疫程序、飼喂程序、各種技術措施等;母豬配后三天必須減料,是防止因代謝旺盛造成受精卵死亡,仔豬斷奶必須使用專用斷奶飼料是因為斷奶飼料是減小斷奶應激的最理想飼料,小豬生后要給以足夠高的溫度,這些都是有科學道理的,也就是說是正確的。

    5、必須具有可操作性 正確的事情必須有可操作性,場內制定措施時必須考慮是否可以操作,能否辦到;比如小豬生后固定奶頭是有道理的,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套合理的措施使其執行下去,如果強制性地讓員工執行只會引起員工的反對;而做豬瘟超免,如果我們執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產房值班,疫苗隨時可保證供應,有完整的仔豬出生時間記錄和每頭仔豬明確的標記,有管理人員的隨時監督,有斷奶后仔豬的抗體監測等,超免則是可以執行的,否則只能是漏洞百出,起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誤導人們的思路。 上面所說的正確的事情也有相對性,受設施條件、管理思路等具體情況而變化,是否正確的最后判定是讓事實說話,也就是生產的結果。

    二、怎樣做正確 怎樣做正確比正確的事情判定更難,因為勞動與舒服是有沖突的,每個人都樂意舒服,很少人能把勞動當成快樂的事情,更不用說豬場一線的素質相對較低的員工,我們的做法是這樣的

    、明確標準 每個人都必須明確自己的工作標準,這個標準是豬場與員工個人共同制定的,是雙方都接受的,完成這個目標也就是完成了任務;標準不能過高,否則員工會破罐破摔,不求上進。比如一般豬場,每胎母豬產十頭活仔是正常指標,如果讓產十頭健仔則難了。

    2、指出方法 現在的飼養人員多是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人員,技術水平和操作技能并不過關,需要在技術與技能方面給以指導,也就是由技術人員或有經驗的人員給他們提供方法;培訓是指導的最好辦法,新來員工每周安排培訓時間,正常員工也要定期進行培訓,使他們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3、嚴格執行 這是豬場里存在最多的問題,許多好的方案因執行不力而被廢棄;原因一是員工來源于農村,多年的習慣難以改變;二是許多工作難以量化,不能在短時間內衡量效果;三來源于管理者的隨和心里,特別是老板往往是制度的破壞者;最后的結果是正確的方法卻產生了不正確的結果。 增強執行力采用兩種辦法,一是用硬件,如進門口處安裝自動噴淋消毒裝置和S型通道,兩米長的消毒池中有十公分深的消毒水,只有穿水鞋才能走過;二是用軟件,使用嚴厲的處罰手段,殺雞給猴看,先從自己親近的人下手。 豬場也應遵循管理學的減法:“100減1等于0”,也就是要求不能有任何的含糊。

    4、檢查與督導 布置工作+不檢查=0,這個公式應成為執行力的標準;不檢查,員工會認為這事不重要,會認為領導不重視,會認為做好做不好關系不大;這樣應付的心里就有了,工作不認真去干,結果不會理想;檢查不一定親自到現場,也可能是一句詢問,也可能索要一份報告,也可能是一個處理過程的記錄表。

    5、必要的獎勵與處罰 每個員工都需要上級對自己工作的認可,認可的方式就是要高于正常的回報;所以他們對獎勵的需求很大,在他們工作后獲得獎勵對每個人都是鼓勵;獎勵可以是多方面的,物質獎勵可以改善員工生活,精神獎勵卻可以增強自信心,二者結合起來效果會更好。同時,有獎必有罰,罰可以促進員工改進不足之處。但獎罰必須有限度,諸葛亮說的一句話應該作為獎罰的參考:“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 恩榮并濟,上下有節。 為治之道,于斯著矣。”

     三、例證

    1、疊被子 不疊被子是絕大多數豬場員工的惡習,按正常的做法卻做不通,因為無法列入豬場管理條例,也就難以強制執行;但本人認為這是一件大事,對自己都不愿照顧好怎能照顧好豬?但是人人都有自尊心,這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開會時提出這個問題,因為是人人都認為是正確的事情,也就毫無疑問地通過了;本人提出了照相參觀和評比的辦法,用照相機把每個員工的床鋪和本人照下來,在開會時向大家展示,過一階段再照相比較,自己和自己比,自己和他人比;結果非常理想,這一多年的惡習終于得以解決。 這個辦法利用的是精神獎罰。

     2、早上班時間 按時上班是誰都認為正確的事情,但對住在豬舍邊上生活間的飼養員來說卻是個難題,因為管理人員難以在第一時間將所有豬舍轉到,而且發現后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解決;本人采取了開班前會并簽字報到的辦法,簽字報到可檢查員工上班的時間,班前會則是讓大家監督執行;有會議內容則開會,沒開會內容時只報到即可,這樣員工都能夠接受。 以上兩項都有相關的處罰條例,第一項評比最差者,罰打掃公共衛生,利用的是精神獎罰;第二項做不到則是小額罰款(五元以內),然后由車間內部消費;這是利用物質獎罰。我們罰的思路是既能引起當事人注意,還要使他們接不產生抵觸情緒。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最后再重復一下:“養豬成功的訣竅是‘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 認定正確的事情是技術,把事情做正確是管理,二者結合起來才是養豬的訣竅。 但養豬場規模不一,兩種能力都具備的技術管理人員少之又少,而只具備其中一種能力的兩個人未必能遇面,或是因各種因素,出現一加一小于二的現象;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本人提出以下幾個思路,供豬場參考:

    1、 大型豬場 場內既有技術人員,又有管理人員,那么該以哪個為主?這里舉個例子,比如一個軍隊,打了勝仗或敗仗時,功勞和責任該歸哪個? 技術人員如同軍隊的謀士,管理人員如同軍隊的將軍,這樣比喻就一目了然了;當然不論勝敗,主要責任人都在將軍身上,而不是謀士。 針對這種情況,場內的技術措施由技術人員起草,由管理人員認可才可執行,最后起決定作用的仍是管理人員。明確了責任,管理也就容易得多了。

     2、 小型豬場或個體戶 沒有能力雇用技術水平高的技術人員,是否正確的事情難以確定,但可以請顧問,因為掌握大方向并不需要多長時間,由顧問和場內技術員和老板一起制定了各種程序,由老板或管理人員直接執行即可。

     這里提醒大家,在金錢面前人人平等,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特別是在技術方面,如果只花很少的代價請顧問,顧問也會安排很少的時間,也不在乎豬場的情況;高技術人員也是人,也需要金錢和享受,他們也懂得重金之下必有勇士,他們更在意拿了重金之后該干什么;一些知名專家在講課時為企業做廣告,不惜拿自己的名譽做代價,就是這個道理。至于管理人員,在軍隊時是以生命做賭注,而在豬場,他們一旦失敗,損失也是很大的,所以豬場老板在使用管理人員時,也需要不惜重金,更要給他們機會;現在豬場高水平管理人員嚴重缺乏,所以更要珍惜。

    (請參考本人文章:《將軍與謀士》和《豬場需要人才,人才需要什么》

    附1:豬場需要人才,人才需要什么? 近幾年,常聽到養豬老板說一個共同的問題“養豬人才太少了”。我們在思考人才奇缺的同時,也就想到另一個話題——豬場需要人才,人才需要什么?怎樣才能留住人才? 現實情況是,豬場里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很少,能在豬場連續干上三年以上的很少,能固定在一個豬場工作三年以上的就更少,原因是什么呢?

       綜合長期在生產一線工作過的專業人員的情況,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人才需要提高 人才不同于普通人,他們明白只有能力不斷提高,才會受到更多的尊重,也才能獲取更高的待遇。如果長期生活在豬場,缺乏與外界的交流,能力的提高會受到限制。一些老板為防止場內技術人員與外界交流而產生跳槽的想法,嚴格限制技術人員出入,阻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系,往往更不利于人員的穩定。希望老板們給他們一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從感激心里出發,他們會更加努力工作的。

    二、人才需要好環境 豬場環境差人所共知,沒有娛樂,沒有可口的飯菜,而且實行封閉式管理后,還得長期住在場里,缺乏與親朋好友的勾通,特別是適齡青年搞對象是一大難題。他們甘愿吃苦,不怕臟,不怕累,是因為他們有一個想干出一番事業的信念。但如果長時間生存在這樣的環境里,再堅強的人也會動搖。所以建議我們的老板在努力改善豬環境條件的同時,也想一想我們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

    三、人才需要尊重 所有的人才都需要得到尊重,他們的勞動需要尊重,他們的人格更需要尊重。一些老板在場內生產不景氣時會把責任推到管理人員頭上,將他們的功勞一筆勾銷,對他們的辛苦無動于衷,這些都會讓他們寒心的。現在許多豬場對待人才,往往是請到場后,幾年不給長工資,有的是工資長期拖欠,甚至有的卻以抵押工資或有效證件,像防賊一樣。這樣的人才還會是人才嗎?

    四、人才需要理解 豬場的工作是非常費心的,一位作過生產場長的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生產場長的工作時間是一天二十四小時”。是的,豬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需要照顧,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出現問題,生產場長就要時刻準備應對。特別是出現疫情時,想盡辦法卻無助于問題的解決,這時他們的壓力相當大,他們的精神幾乎崩潰,他們最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責難和奚落。

    五、人才需要金錢 養豬業是微利行業,養豬場的職工工資相對要低,所以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工資也相應較低。人才也是人,也要養家糊口,也明白錢多好辦事的道理,再加上養豬場的工作相當艱苦,如果沒有高的工資,有能力的人很快會有跳槽的想法。 在豬場工作的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才,他們也有缺點,所以要想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就要允許他們有缺點,也要允許他們犯錯誤,讓他們放下包袱,給他們創造足夠的空間,發揮其最大潛能。 附:論將軍與謀士 這里說的并不是武俠小說中的將軍與謀士,而是與之類似的豬場場長與養豬專家。 專家像謀士,只要有高超的功夫,就可以縱橫江湖;而場長像將軍,不一定有高超的技術,但卻有一套管理人的方法,能為豬場創造更多的利潤。 專家考慮問題是一條線,只在與它專長有關的部分發揮作用,但它能做到精細;而場長考慮問題是一個面,甚至是一個空間,必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 專家的思路在于事情的合理性,場長的思路在于事情的可執行性,同一個目的不同的方式。 專家主要對事,場長則主要對人。 專家做錯事還是專家,場長犯錯誤后可能不再是場長。 豬場需要場長,也需要專家,二者密切的配合才是豬場最佳選擇。 養豬界的朋友,你是屬于將軍還是謀士,你是適合作將軍還是適合當謀士?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5-9 19:15:03 | 只看該作者
    人力更需要錢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08-5-9 19:17:4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bbbbaaaaa88 于 2008-5-9 19:15 發表 人力更需要錢
    人才需要什么中的第五條有特意提及。。。。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呵呵
    地毯
    發表于 2008-5-9 20:42:50 | 只看該作者
    又是一本類似翻版的書吧,看看比爾。蓋茨的你就知道了
    5
     樓主| 發表于 2008-5-20 20:09:25 | 只看該作者
    這個說的比較經典。。。。希望大家好好看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3 16:4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忻州市| 龙岩市| 红安县| 静宁县| 县级市| 新建县| 凤城市| 当阳市| 北安市| 新闻| 丰台区| 咸阳市| 定西市| 耒阳市| 武鸣县| 雅江县| 邢台县| 怀远县| 东城区| 夏邑县| 紫阳县| 周至县| 稷山县| 加查县| 元谋县| 正蓝旗| 武山县| 礼泉县| 河北省| 铜川市| 古田县| 荆门市| 乳山市| 咸阳市| 罗平县| 菏泽市| 江口县| 临洮县| 长宁区|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