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耳病診療體會
鐘家振
藍耳病又稱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給我們的養豬生產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同時由于藍耳病病毒能引起機體免疫抑制,所以本病一旦發生容易造成并發或繼發感染,給治療帶來一定難度。筆者在服務過程中經常遇到本病,現摘錄兩例與大家共同探討。
1 實例一
1.1 臨床癥狀
2007年10月26日,新泰市岳家莊鎮一養豬戶,有8頭育肥豬發病,體重40-50千克,已死亡2頭,體溫41℃,耳朵發紺,臀部、腹下發紺,食欲減退或不食。(如下圖)![]() 1.2 治療方法:
治療用諾克(豬用轉移因子、美國產)1.5倍量、頭孢噻肟鈉2克(人用)、黃芪多糖1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連用三天;同時使用口服補液鹽、電解多維、黃芪多糖飲水,除有1頭在第二天因注射頭孢金針(青霉素+安乃近)造成體溫下降(低于36℃)而淘汰外,其余5頭全部康復。
2 實例二
2.1 臨床癥狀
2007年10月21日,龍口市徐福鎮南王村鄭某,十余頭育肥豬及2頭母豬發病,體溫在40.5~41℃,咳嗽、氣喘,部分病豬耳部發紺,有一頭呈犬坐姿勢伸舌呼吸,食欲廢絕或減退。
![]()
2.2 治療方法
用新必妥(豬用轉移因子,山東諸城信業)、頭孢噻肟鈉、黃芪多糖注射,連用3天,同時用口服補液鹽、葡萄糖、電解多維、黃芪多糖、阿司匹林飲水,全部治愈。
3 體會
本病在發生時早期癥狀與感冒等熱性病相似,及早正確診斷、正確用藥是關鍵;豬用轉移因子或干擾素在治療本病過程中應占主導地位;在發病過程中經常是以高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但是在治療過程中盡量不要使用退燒藥或只使用一些較溫和的植物性退燒藥,以免造成低溫不起,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一些廠家生產的所謂“頭孢xx”往往含有大量的安乃近等藥物,一旦用量稍大就會造成體溫下降,增加治療難度;在發病過程中病豬的胃腸道損傷較重,往往出現不食或減食,所以要用飲水法投藥以期使其消化系統盡快恢復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