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啄毛的解決辦法
雞啄毛、互啄是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早在規模養雞之初期,亦即將雞關在固定的范圍內飼養之時,就已經開始困擾養雞界。養雞業在短短數十年間,不論在飼養管理、營養配方、疾病控制、品種改良方面都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所以飼養規模也一天一天擴大,但是雞啄毛的問題卻仍然很難找到確實的答案,以及預防方法。
要預防雞互啄就必須了解什么是互啄。雞互啄是一種天性,這是禽類建立社會階級順序的一種接觸方式。正常情況下我們也可以經常看見雞彼此啄食羽毛,或者出于好奇、補充日糧不足等原因,而啄食地上小顆粒物質,如石頭及砂粒。一旦雞舍內因為墊料材質選擇、過于擁擠等原因而無法啄食外物時,他們唯一可啄取的就是其它雞身上的羽毛了。當生存條件再惡化時,這種啄食行為就會轉變成為拉扯羽毛、吞食羽毛,最后導致同類互相殘殺。
許多專家早在50年代即針對此問題提出他們的看法,并找出一些可能引起啄毛的原因,但是這些也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并不代表這些因素的存在一定會引起雞啄毛。直到目前為止,陸續有更多的因素被找出,但不可諱言的,這方面的研究進步不大,大多數已知之原因可說是被養雞業者所普遍承認、熟悉且存在之問題。
根據50年代專家學者所提出20點雞羽毛發育不良或雞啄毛的原因列舉如下:
1.遲羽性的品種
2.飼料鹽份含量不足
3.蛋白質不足
4.低纖維性飲料
5.飼養方式不當
6.雞健康狀況不佳
7.礦物質不足
8.維生素不足
9.密飼
10.給飼空間不足
11.給水空間不足
12.社會性因素:不同雞齡混養
13.育趨溫度過高
14.日糧不平衡
15.墊料含高量砂
16.外寄生蟲感染
17.缺乏運動
18.光線太明亮
19.墊料潮濕
20.管理不良
以上列舉20點可能引起啄毛的原因,到目前為止雖然有一些新的發現,但仍然與上述20點相關不大,為方便起見,將上列因素歸納為四大類:第一類飼養管理因素
1.飼養密度過高 一般而言,密飼會對雞產生許多壞處,容易造成雞生長慢、料肉比差、死亡率提高及雞羽毛不良等現象。一般飼養者于冬季可能將飼養密度提高,但相對的給飼空間、給水空間并沒有增加,如此一來再加剪嘴不良,就更容易造成雞啄毛的現象。
2.剪嘴不當 適當的剪嘴不但可以減少飼料的浪費,更可以大大避免雞互啄的機會,一般現場所發現啄毛或互啄的情形,大部分都拌有此因素之存在。
3.感染慢性疾病或臨床癥狀之疾病 很多疾病會妨礙營養成份的吸收,尤其是消化道疾病,當吸收情形受阻時,便造成體內營養成份缺乏,當然也可能造成雞啄毛。
4.光線的強度 太強烈的光線會造成雞互啄,一旦控制于昏暗環境之下,可立即改善,當然雞舍建筑方向也和此有關,以南北縱走之雞舍為例,上午陽光可完全照入東邊半舍,雞會擠于西邊半舍,下午則反之,如此不但會造成光線過于充足,也會造成密飼。
5.顏色與金屬 家禽對彩色、光亮、金屬的物體最感興趣,紅顏色似乎最能引起雞注意,他們會渴望用嘴碰觸,一旦碰觸后嘗到血腥味,雞會變得更具攻擊性。
6.通風不良或氨氣太高 通風不良也容易導致雞煩躁不安、應激及采食量減少之現象,應激會提高雞對某些營養成份之需求量,如再加上采食量減少,更容易造成營養成份不足之現象。
7.提早換料 商品化雞種大多經過品種改良,具優異遺傳因子,它們所攝取之營養分子都用來生肌造肉,羽毛發育的重要性一般排在生肌造肉之后。所以一旦營養不足,首先表現出來的是羽毛發育不良,尤其是前期發育較快的雞種,如果提早換料的話,也可能會產生羽毛的問題,以哈巴雞種為例,公司推薦換料的時機為雄性32天、雌性21天后換成后期料,公母分飼則推薦在30日齡后換料。第二類營養因素
1.日糧中蛋白質 雞之疾病或應激可能致使采食量減少,導致蛋白質攝食量也減少,蛋白質最主要考慮的是可利用率及氨基酸平衡。
2.含硫基酸(包括甲酸Methionion及胱酸) 含硫基酸為制造羽毛之成份,但含硫基酸的利用通常必須先供應雞的生長后,再來制造羽毛,所以當雞所吸收的含硫基酸不足時,羽毛的發育會比較差。
3.離氨酸Lysine 離氨酸不足也會造成羽毛的問題。
4.熱能和蛋白質比 雞發育不同時期應配合其適當的熱能蛋白質比,因雞攝食量主要是靠日糧熱能高低來調節,如果前期飼料熱能:蛋白質比太高時(如提早換料),可能導致蛋白質攝取量減少,導致羽毛發育差。另外亦有試驗證明長期攝取低熱能、低蛋白的飼料,也會導致嚴重啄毛問題。而所謂“熱能:蛋白質”,更嚴格的說應該是“熱能:氨基酸”。
5.鈉鉀攝取量 鈉和鉀是維持體內滲透壓、酸堿平衡、離子平衡之主要元素,一旦缺乏時除了會導致上述問題之外,也會影響羽毛發育。
6.粒狀飼料 一般而言,粒狀飼料比粉狀飼料更容易引起啄毛問題,可能是因為粒狀飼料縮短雞攝食時間,讓雞有更多時間養成啄毛惡習。
7.硫酸銅含量 硫酸銅含量太高會增加雞對胱氨酸Cystine之需求量,胱氨酸是含硫氨基酸中影響羽毛生長最主要之氨基酸。
8.霉菌毒素污染 許多霉菌素,如黃麴毒素、赭麴毒素及T-2毒素均會影響營養之吸收及羽毛之發育。第三類品種因素
1.品種改良 近年來雞品種改良進步很大,料肉比不斷由3.0、2.5、2.0提升,雖然雞的生長潛力提高許多,但營養、管理、環境、疾病控制各方面均需要良好的配合,才能達到優良的表現,如果在某些方面出了問題,勢必造成雞攝食量減少,因而導致養分不足。而雞之養分是先供應本身成長之用,多余養分再制造羽毛。因此在這種狀況之下,經常發現雞出現羽毛發育、啄毛問題。
2不同品系 不同品系雞種最好配合不同飼料配方,并依其需要量給予。國際商品化肉雞(白肉雞)之品系較單純,但一般黃雞品系均很復雜,各地區品種亦有差異,可能導致同一家商品化飼料對不同品系雞會有不同反應。另外少部份雞場的飼養管理不能配合,也可能產生啄毛問題,尤其好動性的黃雞也比較可能產生啄毛問題。第四類環境因素
1.濕度 過于干燥或潮濕之環境或墊料會讓雞感到不適,進而互啄。
2.溫度 悶熱而光線太強的環境也增加雞互啄的可能。
3.雞舍太大 田間試驗報告指出,養在大雞舍之雞比養在小雞舍之雞更容易有啄毛問題。
以上列舉四大類與雞啄毛有關因素是目前較為學者專家及業者所接受之原因。然而一般現場所發生啄毛大多是由二、三種以上因素混合在一起,因而造成更嚴重情形,另外雞一旦啄流血后,更容易引發其它雞看見紅色而啄食受傷之雞。
中國黃雞由于羽毛外表具有經濟價值,因而啄毛問題一直是許多業者所關心的重點。如果現場發生啄毛或互啄時,也許不是飼料的問題,但我們仍然可以為客戶提供許多協助之解決方法,將可改善雞啄毛困擾。
1.飲水中添加食鹽,500倍稀釋,每日投予1-8小時,連續投予1-3天。
2.適當的剪嘴。斷喙的要求(注意事項):
●斷去上喙尖到鼻孔的1/2、下喙的1/3。
●操作要準確、迅速、防流血,斷后烙刀不要立即離開,要灼燒3-5秒,可防止流血和再生。
●在斷喙前一天、后一天的飲水(或飼料)中加入維生素K3,每公斤料約5mg。
●雞群正發病或接種疫苗等情況下應緩斷
3.甲硫氨酸Methionine泡水投予或飼料中額外添加。
4.改善通風。
5.設法找出造成啄毛原因并加以改善。
6.將被啄雞捉出涂以黑色藥水或隔離,尤其外傷、血便、下痢、外寄生蟲、泄殖腔脫垂等雞應盡快移除,以避免雞群養成互啄惡習。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