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166|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肉價空中盤旋找不到著陸點 規模化養殖解決問題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5-3 05:58: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連續一年高價位運行的豬肉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鄭州市商務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最近市場上的豬肉仍有小幅上漲。豬肉何以能漲到歷史最高?今后豬肉價格走勢又會怎樣?究竟如何才能使豬肉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我們的生豬生產,出路到底在哪里? 

      “長期市場預警系統一定要建立起來,客觀地來統計社會上的存欄情況。”“只有走向規模化,國家才能控制好這個市場。”這是畜牧專家給出的兩條出路。 

      零售市場豬肉價格還在漲 

      4月3日11時40分,淮河農貿市場里來買菜的顧客還不多,這里有七八家豬肉攤位。商販張女士一見記者走近就熱情地招呼:“買肉哩?后腿肉14元一斤,排骨有13元的也有15元的(一斤)。”而在一路之隔的雙匯專賣店,后腿肉每斤15.7元,排骨18塊多。 

      “最近豬肉是不是又漲價了?”記者問。“過完年后,漲得并不多,一斤也就上下浮動1塊錢左右。”張女士告訴記者,春節過后,買豬肉的人就少了,她一天只能賣出去一頭豬。“俺也不想賣恁高,它落不下來。”張女士說,除了攤位費等各項成本,賣一斤肉也就是五毛錢的利潤。“幾年前每公斤賣六塊時掙五毛,現在賣到二十多還是掙五毛。” 

      與張女士一樣,其實許多農貿市場的商販都不想讓豬肉漲價。緯四路農貿市場經營豬肉的商販程女士就有同樣的想法。程女士是下崗工人,五年前,她和同樣下崗的丈夫呂先生開始租用市場內的攤位賣肉。一年多來,收入沒有因為漲價增加,反倒下降了,豬肉批發價格的翻倍增長,市場租賃費的提高都讓她感到力不從心。她說,緯四路農貿市場原有肉攤15個,從2007年5月肉價上漲以來,直接導致五六個肉攤歇業。 

      鄭州市商務局上周發布的數據顯示,近期鄭州市的豬肉市場價格與去年相比雖然仍在高位運行,但基本保持穩定,價格浮動均在合理范圍內。 

      上游生產規模養殖場大幅增加 

      武陟萬頭豬場現在存欄生豬超過6000頭,場長梁中志打算今年年底將生豬存欄量提高到1萬頭以上。關于每一頭豬的利潤,他算了一筆賬:“現在出來一頭商品豬,成本1200元左右,而一公斤生豬市場價17元左右,100公斤賣到1700元,一頭豬的利潤就是500來元。” 

      而在2006年,生豬價錢每斤2.8元,賣一頭生豬的利潤是100到150元,現在利潤提高了將近300元。 

      “每頭豬賺200元已是高的了,現在每頭利潤最高可以達到700多元,這是養豬戶歷史最高利潤。”滎陽市養豬協會會長魯百順說。 

      有著11年養豬經歷的魯百順每天都很忙,他除了要照顧自己名下的3個豬場、負責會員單位之間互通信息、交流飼養技術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定期向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匯報生豬生產情況,還要提供相關建議,“我的建議很受重視的。” 

      按照鄭州市的統計標準,現在鄭州生豬存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有6000多家。在滎陽,存欄50頭以上母豬、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的養豬場就有150多家。 

      由于現在養豬利潤很高,所以滎陽的養豬大戶們都鉚足了勁增加生豬生產,魯百順的3個場現在可以出欄生豬1萬頭,計劃年底出欄兩萬頭。 

      “現在規模養殖場戶積極性很高,生產規模擴張較快,據最近對鄭州市23個自然村、18個規模養殖場的調查,90%的場戶均滿負荷生產,存欄平均上升30%。”鄭州市畜牧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從網上查詢得知,全國的情況大抵如此。去年以來,由于養豬利潤大幅提升,再加上國家的扶持政策,各地的規模養殖場增加了不少。 

      生豬供應為何不足?全國散養戶下降50% 

      雖然飼料、人工、保育、防疫等成本增加了四成以上,但養豬利潤相當可觀,每頭豬掙500元左右,這樣的利潤可以說是歷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規模養殖場又如此大干快上,為何市場上的生豬仍然供不應求?繼而導致價格一路攀升呢? 

      “很多人都預測今年下半年豬肉價格會下降,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完全準確,因為現在生豬的存欄量仍然不足。”之所以拋出這樣的觀點,魯百順給出了原因。 

      “2006年那場席卷全國的藍耳病,讓2/3的小規模養豬場和千家萬戶的散養戶,都嘗到了苦頭。50%以上的散戶和小規模養豬戶退出了生豬生產行列。生豬存欄數量的整體不足,造成了豬肉價格暴漲的畸形市場。”魯百順說,根據公開的數據,2006年以前全國的生豬生產格局是散養戶占75%,規模養殖場占25%,河南的情況是,規模場基本與散養戶持平。“而現在太多散戶退出了生豬市場。” 

      魯百順說,豬病對養豬業往往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比如全國第一養豬大省四川,自幾年前遭受豬鏈球菌后元氣大傷,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恢復,已由生豬調出大省變成了調入大省。“豬群一旦得了病以后,它的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抗病能力非常差,一發病就要造成死亡。截至目前,還有很多散養戶和規模豬場受疾病的影響,出欄率下降。” 

      散養戶退出市場,生豬數量供應不足,不只魯百順一個人這樣說。 

      “我們國家原本是全民養豬,現在好多農民都不養了,所以到市場供應環節,肯定是供不應求。”鄭州市一名養豬大戶這樣分析肉價為何不斷上漲。 

      武陟萬頭豬場場長梁中志說:“出一頭豬,對農村飼養戶來說能掙到800元,這么高的利潤為什么他還不養呢?因為他的危險性太高了,養了1年,突然出疫情,豬就死掉了,也就是養成的系數太小了。” 

      梁中志舉了個例子,一戶農民喂了10頭豬,3個月內可能會死上一半,利潤再高,他也是賠錢的,所以現在沒人養豬。因為農民出去打工,一個月也能掙上1000多元,相對來說沒有風險。 

      為防止各種疫情的發生,生豬養殖戶和養豬場,都在增加藥物保健疾病防治、豬舍消毒等費用。魯百順說,光這一項的投入就比幾年前高出了4到6倍。“原來我一個場每月5000元的獸藥就夠了,現在每個月需要3萬元的獸藥。” 

      “只養十頭二十幾頭豬的小散戶沒有這樣的能力抵抗風險,所以大規模退出市場。而相比之下,我們河南甚至全國,上規模的養豬場還是太少了。”鄭州市一名畜牧行業專家這樣分析。 

      記者近日從鄭州市畜牧局了解到,鄭州六縣(市)區不再養豬的散戶超過80%。滎陽市王村鎮韓村以前是養豬專業村,全村3700戶有1900戶養豬,而現在70%的豬舍是空圈。村里的養豬大戶王天河說,由于行情不穩定,小戶養豬還不如出去打工掙錢多,所以最近幾年小戶一直在減少,特別是去年,村里80%的小戶都不養了。 

      專家觀點解決問題有兩條路 

      怎么把農民的積極性提高起來呢?“國家還得把疾病控制住,藍耳病、5號病,損失都比較大,國家還得拿出更好的方法措施,需要人力、資金投入,豬不得病了,農民就敢喂了。”魯百順等養豬大戶們還認為,政府應該建立起現代化的信息網絡,及時掌控市場生豬供求關系,將市場數據及時傳遞給養豬戶。 

      那么,我國生豬生產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專家認為,要想讓普通百姓能經常吃上價格合理適當的豬肉,就要健全生豬預警監管體系、變革生豬產業機制。這恐怕是解決問題的兩條根本途徑。 

      在幾千年小農經濟的影響下,中國的生豬生產直到現在依然沒有走出以農戶家庭為單位的散養模式。這種模式決定了生豬養殖的抗風險能力非常低。在疫情面前他們常常顯得無能為力。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學會副理事長、河南農業大學豬生產教研室副主任任廣志的觀點是:長期市場預警系統一定要建立起來。他說:“2006年5月到2007年5月存欄情況出現問題,直接原因是病的問題。如果按正常的預測,是能夠預測出來市場的情況,是可防可治的。各職能部門如果能像總理那樣關注,生豬市場就不會出現大問題。”

      目前的豬肉價格持續走高,雖然和散戶大批退出市場有關,但從長遠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的吃肉問題,“只有走向規模化養殖模式、加大生豬生產投入,國家才能控制好這個市場。”任廣志說,現在在我國,規模養殖、不上規模的養殖、千家萬戶散養,養豬業猶如一盤散沙,經營無序,因此,培植大型養豬企業,走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產業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這也是我國未來生豬生產的發展道路。

      “我們國家肯定要走這個模式,國外多少年前已經走過了這個模式。像美國20世紀60年代有150萬戶是從事生豬生產的,到現在只有六七萬戶,缺少競爭力的戶都慢慢給去掉了,但是其總的養豬存欄和出欄量都在9000萬頭左右。只有這樣才便于養豬行業的成熟,便于這個市場不會這樣大起大伏的。”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5-4 10:27:33 | 只看該作者
    切記規模化豬場過熱,導致惡性循環!
    板凳
    發表于 2008-5-4 10:40:40 | 只看該作者
    已經開始降了喲................
    地毯
    發表于 2008-5-7 14:24:48 | 只看該作者
    國家的政策到下面有的時候就變樣了,不是在執行政策,有的時候是在鉆政策的空子,很多人都在拿著國家的錢,但沒有真正的做事業,真正做事業的反而拿不到國家的政策,這也是個矛盾.如何能讓養殖業有個平穩的收入是養殖者最應該想解決的,作為養殖戶,我們不想一夜暴富,但也不想一夜就賠的什么都沒有了.所以走規模化,產業化是我們的必經之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抵御風險.其實市場是有調節能力的,為什么國家還老調控呢?宏觀越調控,市場越不穩定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14:0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临西县| 湛江市| 珲春市| 调兵山市| 双柏县| 峨眉山市| 囊谦县| 桂东县| 永修县| 手游| 沧州市| 万安县| 淄博市| 淮北市| 孟州市| 隆安县| 鞍山市| 轮台县| 沐川县| 朝阳区| 连州市| 涟水县| 华坪县| 西和县| 长顺县| 山丹县| 临桂县| 天镇县| 靖边县| 泸西县| 土默特右旗| 镇远县| 大洼县| 凉山| 义乌市| 马龙县| 保山市| 内江市| 巴彦县|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