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年是中國飼料工業崛起到迅速發展的二十年;末來的二十年將是中國飼料工業發展規范并存,并逐步走上全面規劃的二十年。買方市場的形成與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使得這種趨勢提前顯現,中國飼料工業的發展將在直接與間接兩大層面經受嚴峻考驗。在以經銷商爭奪戰、價格戰和賒欠為主要特征的惡性競爭面前,眾多飼料企業表現出的前所末有的浮澡必將使其付出慘痛代價甚至難躲慘遭淘汰的惡運。
飼料工業是直接為養殖業服務的生產資料制造部門,因而其發展受養殖業發展水平的制約;同時,飼料工業的迅速發展又有力地推動著養殖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末來二十年里,中國養殖來必將實現由千家萬戶的傳統飼養向以外延擴張為主要特征的規模經營,進而向以內涵擴張為主要特征的規模經營過渡,并最終實現以資本、技術、管理高度密集為特征的現代化生產方式的轉變:相應地,中國飼料工業也將同時完成從傳統經營向規模經營、再由規模經營向集約經營,進而向精確經營過渡的“三級跳”,中國飼料行業內部一場由“春秋”向“戰國”過渡的行業大戰不可避免。
科技發展和研究手段的進步,使的飼料工業對高新技術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畜禽品種改良和飼料原料的不斷變化,將給飼料原料供應和飼料工業產品的銷售帶來廣泛的革命。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與知識經濟的崛起,正在推動著傳統種植業、養殖業、飼料加工業向現代化、全球化方向發展。任何一個有遠見的企業家都應對對這種現象有足夠的認識并給予充分的關注,必須練就順應技術變革,捕捉市場機遇的競爭本領。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運籌帷幄,處變不驚,從而在競爭中巧妙地發展自我、狀大自我。一體化、強品牌、重服務、零帳款、短通路、走專營、網絡化將成為末來二十年中國飼料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特征。
二、行業變遷
(一)
全球飼料工業的格局與基本走勢
第一,
發展迅速,生產日趨規模化。1998年,美國、中國、巴西、法國、日本、加拿大、德國、西班牙、荷蘭、俄羅斯10個國的飼料總量的60%:全球約3800家大型飼料企業生產的配合飼料占了全球總量的80%。而在以上10國中,美國位居第一。1996年美國配合飼料生產的產值44億美元,居當時二十大工業的第16位;到60年代末,配合飼料產量達6千萬噸,產值近60億美元;到70年代,配合飼料產量為7千多萬噸,配合飼料工為已躍居美國十大工業之一:到80年代,配合飼料產量上升為0.8-1.0億噸;到90年代配合飼料產量一躍為1.1-1.2億噸,1998年達到歷史最高產量11,975萬噸,產值達到243億美億(表1)
表1
90年代美國配合飼料生產量(成噸)
|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蛋雞和種雞飼料
| 1386
| 1397
| 1420
| 1459
| 1467
| 14483
| 1507
| 1549
| 肉雞飼料
| 2886
| 3084
| 3168
| 3326
| 3473
| 3606
| 3679
| 3764
| 火雞飼料
| 855
| 886
| 899
| 872
| 889
| 911
| 907
| 820
| 奶牛飼料
| 1719
| 1640
| 1623
| 1612
| 1563
| 1567
| 1560
| 1543
| 肉牛和羊飼料
| 1874
| 1860
| 1861
| 1905
| 1973
| 1828
| 1823
| 1846
| 豬飼料
| 1512
| 1514
| 1480
| 1550
| 1500
| 1460
| 1551
| 1613
| 其它飼料
| 745
| 767
| 775
| 770
| 800
| 801
| 810
| 841
| 總計
| 10978
| 11150
| 11228
| 11493
| 11665
| 11658
| 11835
| 11975
| | | | | | | | | | | |
第二,
隨著養禽業的迅速發展,豬飼料在配合飼料總量中的比重將下降,禽飼料、水產飼料等比重將上升已成為世界飼料產品格局變動的總趨勢。
第三,
飼料原料貿易日益全球化,但隨著低利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劇,飼料產品的跨越區域、大格局流通將日益受到抵制,飼料的銷售半徑在不斷地縮小。同時出現產業一體化加速趨勢,因而飼料品牌日益被畜牧產品品牌所取代。
第四,
隨著全球范圍內出現的養殖業區域化趨勢,飼料行業發展的地域性不平衡特點同樣更加明顯。
第五,
全球飼料行業已從高速向中低速發展轉變,行業內部競爭日趨加劇,已從簡單數量擴張轉向以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為主的內涵提升,營養、安全、高效已成為今后飼料行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三大主題。
第六,
飼料加工設備與工藝的高科技性更顯重要。
(二)
中國飼料工業的過去與將來
1、
過去20年中國飼料工業基本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以深圳正大康地為標志的中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飼料工業體系(飼料原料生產、飼料加工工業、飼料添加劑工業、飼料機械工業和支持服務)從無到有得到了迅速發展。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后,中國飼料工業發展更為迅速(表2)。從總量來看,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飼料生產國。80年代是中國飼料工業的持續高速增長期,也是利潤豐厚期;90年代前半期是中速增長期,也是利好期;90年代末的中國飼料工業已步入低速增長期,行業整體進入微利時代。
表2
1991-1999年中國工業飼料產量(萬噸)
年 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配合料
| 2639.0
| 2918.6
| 3028.0
| 3477.8
| 4197.7
| 5105.7
| 5473.8
| 5573.3
| 5800.0(估)
| 濃縮料
| 59.0
| 126.0
| 172.5
| 231.2
| 345.6
| 418.9
| 700.7
| 887.4
| 1000.0(估)
| 預混料
| 29.9
| 32.4
| 45.0
| 59.5
| 64.2
| 72.7
| 124.7
| 138.3
| 160.0
| 合計
| 2727.9
| 3076.9
| 3245.4
| 3768.5
| 4607.5
| 5597.4
| 6299.2
| 6599.0
| 6960.0
|
從上表不難發現,1991-1999間全國飼料總產量增加了1.55倍,這其中配合料、濃縮料、預混料分別增加了1.20倍、15.9倍、4.4倍,既在這一時期以濃縮料的增長速度為最快;但到90年代后期,預混料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1998年至1999年間,飼料總量增長5.49%,濃縮料總銷量增長了12.74%,預混料與添加劑總銷量增長了15.94%,由引可知:98-99年間,對全國飼料總銷量增長貢獻最大的是預混料和添加劑,其次是濃縮料,真正全價料銷量的增長并不大。這是一個值得引起飼料企業高度重視的事實。
由于受東南亞金融風暴和我國經濟宏觀調控的影響,過去兩年是全國飼料行業普遍不景氣的兩年,特別是1999年中國畜牧業與企業工業最為低迷的一年,中小企業大面積虧損,甚至倒閉關門,大型飼料企業普遍開工不足,不能實現規模效益,養殖業生產的不景氣。
其原因主要有:
直接原因——動物性食品過剩,價值急劇下降,效益大幅下滑導致養殖生產嚴重受挫,因而在需求量、價格、品種結構等方面反映到飼料工業上業。
深層原因——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尚處于深化調整階段,經濟增長速度的減緩、城鄉居民在收入增幅降低的同時在住房、醫療、養老、子女入學等方面的支出加大,降低了人們對動物性食品的消費需求增長。
國際原因——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末完全消除,周邊國家貨幣貶值而導致中國動物性產品的出口景氣回升緩慢,原本出口的產品紛紛受阻,導致本已有限的國內市場更趨飽和。
疾病原因——國內部份地區發生的烈性畜禽傳染病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國際出口和國內消費需求。 行業原因——飼料行業發展的無序性與外延擴張性導致生產能力過剩,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低下,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面對市場困境,許多企業不能適應變化了的市場形勢而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
2,未來20年中國飼料工業發展走勢的基本判斷(八大趨勢)
第一,
中國人均動物性食品的消費量仍處于溫飽水平,許多指標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的動物性食品的消費也將不斷增長,飼料工業前景總體看好。
第二,
全球動物性產品的相對過剩使得中國在加入世界經濟貿易大循環后的困難加劇,對中國飼料工業的發展提出了全新挑戰。如從成本角度分析,中國飼料成本占畜產品總成本的比重常高達65-75%,而歐美僅為45-55%,這表明隨著中國畜牧業的發展,飼料成本占畜產品總成本的比重也會向國際水平靠攏。因此,由于受國際化的影響,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里,飼料價格的增長速度將明顯低于其它生產要素價格的增長速度,也就是說飼料價格的成長空間極其有限,飼料行業的利潤水平將受剛性約束。市場競爭將促使整個養殖業、飼料工業的生產經營方式發生重大改變。
第三,安全性無法回避。人們在關注營養的同時將普遍關注食品安全與健康,飼料添加劑帶給動物體內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過高而使人類的健康受到威脅,特別是生長素與有毒物質的添加更加引起消費者的恐慌,動物性食品的標準化生產將是在未來20年里中國養殖業發展的一大主題,與此相關的飼料的標準化生產則是養殖生產標準化的基礎。
第四,中國飼料工業在經歷了過去20年的快速發展并形成相當規模后,將步入發展與調整并存,并以調整為主導的微利時期。隨著中國飼料市場競爭日趨激勵,中國飼料企業間的市場爭奪戰無可避免,那些生產規模小、資金缺乏、無核心競爭力、產品類同的企業必定會退出市場。面對當前飼料加工企業多而亂的基本現實,在未來的二十年的時間里,中國的飼料加工企業將迅速減少,收購、兼并、托管等多種形式的資源重組將日益普遍,畜牧業產業化生產與經營將是中國畜牧業發展的基本形式,最終將形成區域性大型飼料加工企業。在這一時期,若按我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上升到45-50%、飼料生產總量達1.5億噸、每一地區2-3個飼料加工企業進行推斷,20年后中國僅需年產能力為12-18萬噸的飼料廠1000-1500家,而目前中國飼料企業的總數則高達15000家,意味著絕大多數的企業將會在競爭中淘汰出局。
中國飼料經銷商的興起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飼料生產的工業化與養殖生產的傳統性之間的不協調。若按一個經銷商平均最多做六個廠家的飼料推算:當飼料廠按算術級數增長時,經銷商就會呈幾何級數增長。因此,與在賣方市場條件下的中國飼料企業的高速增長相伴隨的經銷商的迅速增長也就成為必然;同樣可以推斷:隨著大量缺乏競爭力的企業迅速退出市場,經銷商將同樣以幾何級數的速度遭到淘汰,中國飼料行業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不可避免,飼料企業選擇經銷商的時代既將來臨。
第五,“逆調節現象”是中國飼料工業全面走向現代、全面與國際接軌前的正常現象,其根源仍在于養殖業的小規模分散經營,濃縮料、預混料將是末來幾年內飼料市場競爭的焦點。這種“逆調節現象”主要表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