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水產養殖動物的生活環境,水質好壞直接影響到魚、蝦、蟹等水生動物的生長和發育,從而關系到養殖的產量和經濟效益。因此養殖生產過程中對水質進行,調控顯得十分重要。我們養殖生產必須參照成熟的量化了的指標進行水質調節,最大限度地滿足所養水生動物對水體中不同理化因子的需要,才能促進其生長發育,達到我們從事養殖生產的最終目的。
在水產養殖生產過程中,水體環境中對養殖對象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的理化因子主要有溶氧、酸堿度、氨、亞硝酸鹽、硫化氫等,而這些因子隨著水溫的變化、餌料的投飼以及水生動植物的新陳代謝和光合作用在不斷地變化,想獲得好的效益必須控制好這些理化因子。
1、溶氧
水生動物必須在有氧的條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頭并致死。因此溶氧是水生動物的生命元素之一。
1.1養殖水體溶氧要求:
一般來說,養殖水體中的溶氧應保持在5-8mg/L,至少應保持4mg/L以上。若溶氧低輕則使生長變慢,易發疾病,重則浮頭死亡;而溶氧過高又會引起魚氣泡病。
1.2.導致溶氧不足的原因
①溫度: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此外水產動物和其它生物在高溫時耗氧多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②養殖密度:養殖池中放養密度越大,生物的呼吸作用越大,生物耗氧量也增大,池塘中就容易缺氧。
③有機物的分解耗氧,池中有機物越多,細菌就越活躍,這種過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進行,因此容易造成池中缺氧。
④無機物的氧化作用:水中存在低氧態無機物時,會發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從而使池中溶氧量下降。
1.3.魚蝦蟹缺氧時的反應
輕度缺氧時,魚蝦出現煩燥不安,魚會浮頭,蝦會趨邊,蟹會上岸,呼吸加快少攝食或停止攝食;重度缺氧時,會導致魚蝦蟹的死亡,造成損失。如池塘中水長期處于溶氧不足狀態下,所養水生動物生長會停止。
1.4.溶氧與其它有毒物質的關系
保持水中足夠的溶解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質的化學反應,轉化降低有毒物質(如氨、亞硝酸鹽和硫化物)的含量,例如:水中有機物分解后產生氨和硫化氫;在有充足氧存在的條件下,經微生物的氨氧分解作用,氨會轉化成亞硝酸再轉化成硝酸,硫化氫則被轉化成硫酸鹽,產生無毒的最終產物。因此養殖水體中保持足夠的溶氧對水產養殖非常重要。如果缺氧,這些有毒物質極易迅速達到危害的程度。
1.5.怎樣增氧
最好的最方便的辦法是注入新水,有條件的可使用增氧機增氧。條件不具備或緊急情況下可使用增氧劑,使用增氧劑增氧對水體底層可起到增氧作用,同時也可起凈化水質的作用。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