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奧地利奶牛業發展考查報告
中國奶業協會代表團應邀赴以色列和奧地利考察,于2007年12月10日至19日,為期10天。考察團團長為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成員有中國奶業協會副理事長徐定人、全國畜牧總站處長徐桂芳、黑龍江省農墾牡丹江分局畜牧水產局局長江云俊、黑龍江省雙城市五家鎮奶牛協會會長喬青山、利拉法(上海)乳業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家淇、利樂中國公司項目經理柴彤濤。考察重點是奶牛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養殖和協會組織建設情況。考察期間走訪了以色列奶業協會、奶牛養殖協會(ICBA )、奶牛育種中心(IDB)、飼料配送中心、奶牛養殖場和獸醫服務中心等8個單位。訪問了奧地利乳品加工企業、西門塔爾牛飼養場和利拉法奶牛場設備銷售服務中心3個單位。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圓滿完成了考察任務,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 一、兩國奶牛養殖的基本經驗和做法
以色列位于亞洲西部,是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氣候炎熱干旱,缺乏水源和飼料資源,飼養奶牛條件比較差,但是他們依靠自主創新、科技進步和奶業行業的有效協調,使以色列成為世界著名的袖珍奶業國,具體表現在“三高”、“兩低”和“四效”。 “三高”即奶牛單產高、含脂肪高、含蛋白高。2006年以色列成年母牛存欄11萬頭,年生產牛奶占奶類總產量的98.5%。奶牛全群單產平均達11.5噸,牛奶脂肪和蛋白含量分別為3.52%和3.14%。“兩低”是細菌總數和體細胞數低,89%以上的牛奶細菌總數在10萬以下,93.7%的牛奶體細胞數在29萬以下。“四效”是高產增效、節本增效、優質增效、環保控制有效。奧地利地處中歐,奶牛以飼養西門塔爾牛為主,全國奶牛成母牛存欄53萬頭,其中西門塔爾牛占80%,年產牛奶314萬噸,西門塔爾牛平均單產達6噸,位居世界前例。以色列和奧地利奶牛養殖的基本經驗和做法是:
o (一)發展規模經營,實行標準化生產
規模化經營是現代奶業必然之路。以色列奶牛養殖場有三種類型:一是基布茲(合作社)奶牛場(合作社是以色列農村的社會組織,財產屬集體所有,建了奶牛場的合作社一般配套建有乳品加工廠),1999年有基布茲(合作社)奶牛場218個,2006年下降到166個,牛場飼養成年母牛由40頭上升到230頭。二是莫沙夫(家庭)奶牛場,1999年有莫沙夫(家庭)奶牛場1211個, 2006年下降到843個,飼養成年母牛由50-55頭,上升到 70頭。三是學校奶牛場1999年有16個,下降到2006年的15個。養殖場個數在減少,但是飼養規模在擴大。規模牛場的發展為奶牛養殖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創造了條件,他們集成了良種繁育、飼料營養、疾病防治和飼養管理等技術,并根據這些技術的標準和規范,實行標準化生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1998年至2006年的9年間,全國奶牛單產由10.85噸,上升到2006年的11.5噸,增加0.66噸;乳脂率由1995年3.21%,提高到2006年的3.66%,增長0.45個百分點,乳蛋白由1995年3.03%,提高到2006年的3.26%,增長0.23個百分點(詳見圖1)。牛群在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牛奶總產量由1998年的108.5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117萬噸,增長7.8%。
圖1: 以色列1995年-2006年牛奶乳脂、乳蛋白統計情況
通過介紹,有三項基礎工作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制定標準。為促進奶業健康發展,國家制定了原料奶收購標準,良種繁育標準、飼料營養標準和飼養管理標準等,其中原料奶收購標準最受關注,成為奶牛場和乳品加工企業真正的焦點。奶牛場希望標準低一些,以便較容易的達到原料奶收購標準。而乳品加工企業希望標準高一些,以便保證牛奶質量,這些都需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制定。目前,以色列收購原料奶的標準是檢測牛奶的細菌總數和體細胞數含量(詳見表1),抗生素檢測呈陰性、色擇和感觀良好。對特級、A級牛奶按質加價,對B級牛奶按質減價。對抗生素檢測呈陽性的牛奶予以拒收。
表1:2006年以色列原料奶收購標準
二是大力開展品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和種公牛后測。以色列開展奶牛品種登記的比例達90%,進行生產性能測定的比例達85%,種公牛全部開展后裔測定。
三是建立奶牛信息數據庫(系譜大全)。奶牛數據庫信息主要包括奶牛場生產情況、品種登記信息、生產性能測定數據、種公牛后裔測定數據、疫病防治狀況、乳品加工企業生產情況等,數據庫采用阿菲金(afimilk)軟件。數據庫的信息資料免費供相關組織和奶牛場查詢,為他們開展業務工作和改善奶牛場的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這些工作主要由奶牛養殖協會負責,該協會下設有遺傳評估、牛奶分析室、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室、牛群管理、應用研究和媒體宣傳等7個部門,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
o (二)重視奶牛育種,提高種源質量
以色列奶牛育種工作,由奶牛育種中心(ICBA )負責,其組織機構如圖2。
圖2:以色列奶牛育種中心組織機構圖
從上世紀20年代,以色列利用本地牛(Baladi)為母本,引進國外優秀荷斯坦牛的種質基因進行改良,經過80多年的不懈努力,培育出質量居世界首位的以色列荷斯坦牛。他們的育種目標明確,而且不斷加以完善,1996年前以提高奶牛的單產、脂肪和蛋白含量為主,1996年增加了奶牛的健康指標,2002年增加了奶牛繁殖率、持續力、長壽性和產犢難易性指標,以進一步提高荷斯坦牛的質量。以色列奶牛育種方法是建立核心牛群,采用人工授精的技術培育后備公牛(詳見圖3)。目前,全國共有經后裔測定的種公牛250頭。
圖3:公牛選育培育流程圖
以色列每年從300頭核心母牛群生產的150頭犢牛中,選擇50頭后備青年公牛開展后裔測定,每頭青年公牛測定100頭女兒前三個泌乳期的生產性能,同時結合奶牛體型、健康、繁殖率、持續力等性狀,經多次淘汰最終每年向全國養牛者公布前20名優秀公牛,實際每年只使用5頭驗證公牛。
全國有50名奶牛人工授精員,根據農戶要求和提供的信息,由人工授精員提出選種選配方案,攜帶冷凍精液及時到奶牛場進行配種,并將配種母牛的編號和生產冷凍精液種公牛的編號以及相關信息錄入手攜電腦,輸入聯網數據庫,有效的保證了配種質量。
o (三)堅持以防為主,控制奶牛疫病
以色列哈克雷獸醫服務中心負責奶牛的疫病防治。目前,服務的奶牛場有900個,奶牛頭數超過9萬頭,占全國奶牛總數的80%以上。獸醫服務采取按區域包干的方式,有38名獸醫分別負責各個地區的獸醫服務工作,另有8名獸醫作為這些地區的臨時代理獸醫。服務的領域包括關注奶牛群體健康和疫病防治。同時還關注飼料安全,動物福利和臨床試驗,獸醫每周到每個奶牛場,檢查和就診2-3次,為每個奶牛場出具周期報告,向奶牛場主提供關于如何改善奶牛健康狀況,如何提高生產及繁殖性能的建議。獸醫服務克服周圍國家疫情復雜的困難,有效的控制了奶牛疫病發生。
o (四)區域飼料中心,配送奶牛全混日糧
以色列區域飼料中心的模式始于25年前,其目的是為小規模牛場配制奶牛全混合日糧(TMR)。目前,以色列60%的奶牛日糧來自區域性飼料配送中心,每個飼料中心每天提供的飼料一般可供1500-10000萬頭奶牛飼用。飼料中心的工作主要有:按市價收購并及時收獲全株小麥、玉米青貯作物,采取大窖方式青貯;統一購買玉米、糠麩、棉籽餅和飼料添加原料;發掘和收購可作飼料的其他飼料資源;根據奶牛場的要求,設計奶牛全混合日糧配方;利用飼料攪拌機制作奶牛全混合日糧;利用運料車將全混合日糧送往奶牛場,或者奶牛場直接到飼料中心取料自己飼喂。這樣做的好處:一是保證奶牛飼料質量;二是多方利用飼料資源,降低飼料成本;三是減少了小規模農戶購置設備和加工調制的困難;四是飼料中心實行微利經營,利潤率控制在2%,奶牛場得到了實惠。我們參觀的Nahalal Feeding centre飼料配送中心,日生產全混合日糧250噸,共有員工7人,向周圍的奶牛、奶山羊等配送飼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據介紹,每生產 1千克牛奶,消耗的全混合日糧為3元,原料奶收購價每公升為4元,由于奶牛單產高,牛奶質量好使奶牛養殖者獲得了好的效益。
o (五)調整奶牛飼料,生產特色乳制品
在奧地利我們訪問了《乳酪世界》奶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由650個農戶組成,飼養1.4萬頭西門塔爾牛,其中有300個農戶生產有機牛奶,合作社乳品加工廠由農戶入股建設。合作社引導奶農通過調整飼料,生產特色牛奶和乳制品。第一種是利用有機飼料生產有機牛奶和乳制品,每公升牛奶收購價為0.42歐元;第二種是采用有機飼料,用青干草代替青貯,生產有機牛奶和乳制品,每公升牛奶收購價為0.43歐元;第三種是利用常規飼料,采用青干草代替青貯,生產特色牛奶和乳制品,每公升牛奶收購價為0.37歐元;第四種是采用常規飼料和常規調制方式,生產牛奶和乳制品,每公升牛奶收購價為0.36歐元。乳品廠生產的乳制品受到用戶的歡迎,同時取得了較好的效益,該乳品廠建廠只有兩年,2007年將向合作社奶農分配紅利,他們的做法值得研究。
o (六)實行清糞計劃,保護生態環境
以色列奶業協會通過牛奶生產配額管理,使奶牛場配套一定數量的耕地(每頭奶牛應有0.5公頃耕地),確保奶牛粗飼料的來源,保證奶牛糞便的消納,形成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平衡的良性生態系統。1998年農業部投資5億歐元,對奶牛場的環境設施進行改造給予補貼,使每個奶牛場配備糞便機械和貯糞設備。奶牛場把牛糞尿送到沼氣站生產沼氣,作為生物能源加以利用。對沼氣渣液進行分離,渣液還田,沼渣一部分用于鋪墊運動場,減少奶牛肢體疾病,另一部分作為有機肥料,既節約了資源,又保護了生態環境。總之為奶牛場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o (七)改善牛舍環境,緩解奶牛熱應急反映
以色列夏季炎熱干燥,最高氣候達39OC,奶牛的熱應急反映嚴重,據介紹在炎熱的夏季奶牛日產奶量將不同程度下降,而且影響奶牛的健康和繁殖(詳見圖4)。
圖4: 成母牛、犢母牛第一次受精率隨月份的變化
經過研究,牛舍環境對熱應急反映有嚴重影響,以色列探索了一系列改善牛舍環境的措施,概括起來是“通”、“吹”、“淋”、“遮”相結合。“通”是牛舍通風,提高牛舍建筑的高度,并在房頂建有可調控的通風口;“吹”是在牛舍裝備大型吹風機,進一步改善通風條件;“淋”是在奶牛擠奶等待廳,安裝噴淋和吹風機,降低氣溫;“遮”是在運動場和飲水處建設遮陰棚,防止奶牛被太陽直接照曬。
以色列奶業協會列專項,對牛舍的改造予以補貼,補貼的比例達40%,對緩解奶牛的熱應急反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詳見表2),基本保證了牛奶的均衡生產。
表2:奶牛在不同降溫強度下日產奶量情況
o (八)采用機器人擠奶,提高擠奶水平。
我們在以色列和奧地利參觀了兩個采用機器人擠奶的奶牛場,以色列的Nahalal VMS Family farm家庭牛場,飼養荷斯坦成母牛70多頭,奶牛平均單產達12噸,從利拉法公司購買一臺機器人擠奶設備。奧地利Maislinger Paul farm家庭牛場,飼養西門塔爾牛75頭,其中成母牛60頭,奶牛平均單產達9噸,為奧地利之冠,幾年前從利拉法公司購買一臺機器人擠奶設備。經過運轉他們都感到滿意,機器人能自動清洗乳杯和乳頭,自動套乳杯,自動單頭脫落,自動記錄每個乳頭的產奶量,自動測量體細胞數、自動記錄奶牛在擠奶過程中攝取的精料(由TMR到PMR),集擠奶技術為一體,實行規范化操作,其好處:一是節約人工,減少因擠奶員操作不到位而帶來的損失;二是提高牛奶的質量,減少了奶牛的交叉感染;三是有利于根據機器人提供的數據改善奶牛場的管理。目前機器人擠奶適用于飼養成年母牛60-100頭的農戶,機器人擠奶設備市場價格為150萬元左右。
• 二、奶業協會工作的基本經驗和做法
考察期間,我們對以色列的奶業協會進行了重點了解,該協會實質上是界與民間組織和政府之間的奶業協調管理委員會,具有代表性強,權威性強、協會調性強和服務性強的特點,他們工作的基本經驗和做法是:
o (一)理事會組成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該協會有19個人組成,其中奶農代表9人,占47.4%,乳品加工企業4人,占21.1%,來自農業部、財政部、衛生部等政府代表 5人,占 26.3 %,其他1人。該協會于1964年受政府委托成立,制定了規章制度,健全了組織機構(詳見圖5),有效地開展了工作。
圖5:以色列奶業協會組織機構
o (二)職責定位明確,符合產業發展的要求
以色列奶業協會的職能為:
 1、為政府部門管理奶業和制定政策提供咨詢。
 2、受政府的委托管理牛奶生產配額,收集、整理原料奶生產、加工、銷售信息,檢查禁止原料奶上市的執行情況。
 3、制定原料奶收購價格,檢查原料奶按質論價的情況,協調牛奶生產者、乳品加工者的利益。
 4、管理牛奶生產的順差、逆差和乳品的庫存,擬定奶業標準。
 5、開展培訓和推廣服務,提高奶業的專業化標準化水平。
 6、促進乳品消費和出口。
 7、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為了保證奶業協會的正常運轉,并履行其職能,政府決定每年按商品奶量,每公升提取0.1歐元,合計約一億歐元作為協會的工作經費,由協會提出預算,報農業部審批后實施。
o (三)制定原料奶收購價格,保護奶農利益
協會委托權威中介機構,每兩年開展一次對不同規模的奶牛場,進行全成本核算,核算的奶牛場有150家,約占總奶牛場數的15%,定期提出成本分析報告,協會商政府加上適當的利潤,制定出標準牛奶的收購價,全國統一實行。為了保證對城鄉居民奶的基本消費,政府商乳品加工企業制定鮮牛奶和稀奶酪銷售價格,這部分乳制品約占全國乳制品的65%(詳見圖6),其他乳制品采取市場價格。
圖6:以色列乳制品市場消費結構情況
o (四)實行第三方檢測,保證牛奶按質論價
奶牛養殖協會實驗室承擔第三方檢測工作,該實驗室每年做150萬份奶樣測定,其中70%為生產性能測定,25%為原料奶計價測定,其他為5%。奶樣計價測定的結果每天上午送達乳品加工企業,并保留檢測奶樣。乳品加工企業依據檢驗結果計價,向奶牛場支付奶款,如有爭議對留樣進行復檢,并作出仲裁。
o (五)加強社會服務,促進行業發展
由于奶協機構完善,職能明確,經費落實,協調力強,為加強對奶業的社會化服務創造了條件。奶業協會會同奶牛養殖協會、育種中心、獸醫服務中心和農業部技術推廣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上述經驗和做法就是這些服務的結果。我們參觀時協會正在開展一日三餐飲奶的宣傳活動,發放了惹人喜愛的宣傳品,目的是宣傳飲奶知識,為擴大牛奶的消費服務。目前以色列每人每年消費奶類達195公升,雖然消費水平較高,但仍然堅持不解的宣傳飲奶知識,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 三、幾點建議
o (一)建立健全奶業標準體系
原料奶質量標準是奶牛養殖標準的核心,我國原料奶質量標準已頒發二十二年,指標不完善,有的指標偏低,不利于保證牛奶和乳制品的質量安全,也不利于引導奶農生產優質原料奶,建議農業部委托有關單位深入進行調查研究,提出修改意見,頒發新的標準。中國奶業協會將吸收這次考察的成果,開好2008年四月在上海召開的以奶牛養殖標準化為主題的第三次奶牛發展大會。
o (二)加強奶牛良種繁育
西門塔爾牛適應性強,耐粗飼,產奶產肉性能好,在奧地利普遍飼養,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氣候和經濟技術水平差異較大,奶畜育種方向應實行品種多元化,既有乳用中國荷斯坦,又有乳肉兼用西門塔爾牛等,還有奶山羊、奶水牛和牦牛等。我國肉牛生產供不應求,奧地利的經驗證明,西門塔爾牛既有良好的產奶功能,又有優良的產肉性能,綜合效益有明顯優勢。建議農業部設立專項,加強西門塔爾牛的育種工作,提高生產性能,擴大西門塔爾牛的飼養規模。
o (三)加強奶牛良種登記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良種登記和種公牛后裔測定是實施奶牛改良計劃和完善奶牛場管理的一項公益性、基礎性工作。以色列農業部把他作為一項重要職責,從資金上、物質上和政策上采取有力措施,把工作做好,取得了好的效果。這是育種和改善飼養管理的基礎,是遲早必做的工作。建議農業部商財政部,設立專項,予以財政支持,扭轉我國良種登記、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種公牛后測覆蓋率低的局面,使這項公益性、基礎性工作出現新的突破。
o (四)開展飼料配送中心試點
建議在黑龍江農墾牡丹江分局和雙城市五家鎮奶業協會開展飼料配送中心試點,請他們結合當地的情況,提出可行性報告,盡快報送有關部門審批,爭取支持和指導。通過試點積累經驗,為在其他地區推廣做出示范。
o (五)探索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
目前,我國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的利益關系不順,原料奶定價機制不合理。建議農業部選擇有基礎的省(區)對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進行研究和試點,為建立合理的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積累經驗。中國奶業協會將積極做好“重點奶牛養殖企業監測月報表”和“重點乳品加工企業產銷監測月報表”工作,為各地及時調整奶價提供參考數據,防止奶價忽低忽高,損害奶農和行業利益。
o (六)加強協會建設
當前,我國協會建設基礎薄弱,尤其是基層奶業協會更為突出,不能適應奶業發展的需要。黑龍江省雙城市是全國奶牛養殖第一大縣,該市五家鎮奶業協會的工作已有一定基礎,建議有關部門給予重點支持,使其辦成奶農合作經濟組織,完善服務手段,增強服務功能,為加強基層奶業協會的建設積累經驗。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