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目前有很多不同品牌的“土雞”“土雞蛋”“柴雞”“柴雞蛋”銷售,而且價格比一般的肉雞(或者稱洋肉雞)雞蛋(洋蛋雞下的雞蛋)高很多,消費者也樂于購買。
問題是,(以下是引用一個地方品種雞的育種養殖者的話)家禽的口味是否良好,取決于兩點:第一是品種,第二是飼養方式,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存在,缺一不可。
首先,品種指的主要是我國各地的地方品種,即土雞、柴雞。(從歷史上沿襲下來的飲食習慣,讓人們已經習慣于這些土雞的風味。)其次,雞的食物主要從大自然中取得,即使是谷物,也是未經化學肥料和藥劑污染的。第三,土雞大都是散養,土雞的活動空間大,雞的肌肉發育良好,形成良好的食物口感。第四,最重要的是,家禽的飼養周期比較長,遠遠高于目前集約化生產狀態下家禽的生長周期。這樣才能稱為真正的“土雞”“土雞蛋”“柴雞”“柴雞蛋”。缺少任何一個條件都不應稱為“土雞”“土雞蛋”,最多叫“仿土雞”“仿土雞蛋”。
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很正確,同時感覺我被“忽悠”了,花了冤枉錢。我有點不相信市場上銷售的“土雞”“土雞蛋”了。今后不一定會購買了。
問題是請問各位養殖者:如此養殖者“土雞”,養殖者能生存下去嗎?(或者是:“土雞”養殖者怎樣才能生存發展?)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