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5524|回復: 2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才女解秘李清照:莫道不銷魂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15: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清照是個才女,大家都知道,可楊雨認為,李清照是個異類,這個異類不僅僅是極其有才,而且好酒—逢喝必醉;好賭—逢賭必贏;還有“好色”—留下“遺情書”數封,這些恐怕很多人都不了解吧。另外,就算是在“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放下奶瓶,走出廚房”這些口號滿天飛的現在,她還是個“異類”—優異的異,因為基本上只有李清照做到了極致。而那么一個男權橫掃一切、 以“詞”為標榜的時代,李清照以壓倒性優勢摘得“一代詞宗”之桂冠,更何況她的競爭對手是那么一群優秀男人—柳永、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陸游、辛棄疾—如雷貫耳吧。原因何在?大部分人只認一個理—李清照太有“才” 了。如果用簡單一個“才”字解釋,上面提到的那些家伙豈是吃素的?—顯然不是這么單純。所以,楊雨通過《莫道不銷魂》挖掘一個“才女”背后的故事,將平面李清照豐滿成三維李清照。

    李清照到底是個啥樣人?要換在前幾年問這個問題,估計不會有爭議--鼎鼎大名的古今第一才女、宋代第一女詞人嘛。讀過幾年書的人都知道,中學課本選了那么多名人才子的作品,可是古代歷史上惟一一位入選的女作家,就只有李清照一位。中國歷史上多少有名有姓的大文豪大才子,要在中學課本里露一下臉,這不是比"超女海選"還難上加難嘛!

    第1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1)



      第一講 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美女李清照

      李清照到底是個啥樣人?要換在前幾年問這個問題,估計不會有爭議--鼎鼎大名的古今第一才女、宋代第一女詞人嘛。讀過幾年書的人都知道,中學課本選了那么多名人才子的作品,可是古代歷史上惟一一位入選的女作家,就只有李清照一位。中國歷史上多少有名有姓的大文豪大才子,要在中學課本里露一下臉,這不是比"超女海選"還難上加難嘛!

      這不?"李清照"也要"海選"了。據說有家影視公司準備拍一部表現這位曠世才女傳奇一生的電視連續劇《亂世佳人夢》,兩岸三地的眾多明星加盟,據說,還有韓國明星,陣容超豪華。但現在萬事俱備,就是主角定不下來。看來,前一段時間"《紅樓》選秀"剛剛轟轟烈烈地結束,"李清照"選秀恐怕又得天翻地覆一陣子了。

      說起來,這"李清照"一個人的選秀似乎比"紅樓十二釵"的選秀還難,為什么難呢?《紅樓夢》里有兩個角色最難選,一個是秦可卿,字"兼美",所謂"兼美",就是集中了所有美女的優點,比所有美女都美的演員,您說難不難選?另外一個更難選的角色是林黛玉。中國十幾億人呢,選啥都難,就是選美女不難,可林黛玉不光是大美女啊,她可是《紅樓夢》里最有才的才女。而且人家啊,還是天上的"絳珠仙草"下凡,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連曹雪芹都不敢正面描寫她的長相,一個人間找不到的美女加才女,這個演員難不難選?

    第2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2)



      難!太難了!

      但是秦可卿和林黛玉再難選,都比不過選"李清照"的難。為什么?秦可卿、林黛玉都是小說里虛構的人物,《紅樓夢》洋洋灑灑幾十萬字,每個重要人物都刻畫得很詳細,什么時候干了什么事,說了什么話,甚至穿了什么新衣服,披了什么樣子的斗篷……照著它去演總能演個八九不離十。李清照就不同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那可都是男人們寫成的歷史,女人們要在歷史書上留個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兒,除非她的老公出人頭地,當了大官或者出了大名,博了個封妻蔭子,夫貴妻榮,才能在正史上附帶著提那么一筆。但附帶著提的這么一筆也不是自己的名字,不是馬楊氏,就是朱劉氏。李清照的命也好不到哪兒去,她雖然嫁了個情投意合的丈夫,可惜丈夫又沒當過什么大不了的官,還不夠資格在正史的光榮榜上占一篇"列傳"。《宋史》里面只有在她父親的傳記中附帶提了一句,說是有這么個女兒,嫁了某某人,很有才華云云。要從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敷衍出她的一生來,你說難不難?

      更難的還不在這里,正因為正史里沒李清照什么事兒,野史里可就是你來一句,我寫一段,把個李清照傳得神乎其神,越傳越邪乎。要說中國歷史上的美女、才女也不少了,可沒見過為了一個女人這么吵來吵去的,吵了一千年,到現在好像還沒停下來的意思。一會兒把她說成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大才女,一會兒又嗤之以鼻把她說成是一個只會無病呻吟風花雪月的小女人;這個人把她描述成一個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絕代佳人,那個人又罵她是搔首弄姿晚節不保的蕩婦;有人說她是溫柔賢淑的大家閨秀,還有人,干脆把她描繪成一個慷慨激昂指點江山的女革命家……

    第3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3)



      "李清照"選秀難哪!選一個花容月貌的美女不難,選一個出口成章的才女不難,選一個啼啼哭哭的小女人不難,選一個風騷妖艷的蕩婦不難,選一個笑不露齒的大家閨秀不難,選一個昂首挺胸的女革命家也不難,可是,要把這所有的"不難"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來,可不就是難為編劇、難為導演、難為演員嗎?

      不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越是難,才越有挑戰性,越是正史里不寫,越是有人要替她立傳,替她正名,不僅電影電視劇蜂擁而上,連學者也不甘寂寞:2005年,《李清照新傳》問世;更絕的是,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搜羅了200多個重要人物的評傳,從孔子一直評到孫中山,200多號人哪,其中只有一個女人--李清照!才女一轉眼又變成了思想家!最讓女人們揚眉吐氣的是,這回叫某某氏的可不是女人--在《李清照評傳》里附帶了她的丈夫趙明誠評傳,總算是讓這位千古"第一丈夫""李趙氏"也妻貴夫榮了一把。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倒要看看,李清照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把我們中國人為難成這樣了,還偏偏要迎難而上,不把李清照說個一清二楚誓不罷休?這位古今第一奇女子,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能讓一千年后的女人們還屢屢為她流淚嘆息?讓一千年后的男人們屢屢懊惱不已,"恨不與此人同時",哀嘆自己晚生了幾乎整整一千年?

    第4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4)



      首先,李清照是位才女,這一點,一千年來幾乎就沒人否認過。可她畢竟首先是個女人,一個女人再有才,也不至于吸引這么多眼球盯著她一個人看,她還必須得漂亮才行。宋代跟我們現在可不一樣,現在是美女看膩味了,審美疲勞,所以女人們拼命扮丑,越丑越容易出名。可宋代還是個審美的年代啊,而且審美的口味還非常挑剔。女人嘛,最好是美貌加智慧,才貌雙全,秀外慧中,才符合當時人們對才女的審美期望。奇怪的是,一千年來,那么多關于李清照的野史逸聞,那么多關于李清照指手畫腳的評論,都是爭她有沒有才,有沒有德,就沒有一個字評價她的長相。哪怕從她31歲時的那幅畫像,因為年代久遠,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關于李清照的長相,有兩點是可以推測的:

      第一,從遺傳學角度來看,李清照的長相不應該是"恐龍""鱷魚"之類,因為《宋史》說她的父親李格非"俊警異甚",長相非常英俊,是個大帥哥。女兒長得像父親哪,遺傳學上都這么說:子女智商繼承母親,相貌繼承父親。所以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看,夫妻相配不應該是郎才女貌,而應郎貌女才--討老婆要討學歷高的,嫁老公呢要嫁長得帥的。李清照運氣好,她的父母,都是才貌雙全,無論繼承哪一方,她都應該是個大美女。更何況,李清照出生不久,李格非就開始官運亨通,應酬很多,來往交際的都是當時的一些名士才子。女兒從小就很聰明,詩文歌賦無所不通,出口成章,李格非很為這個女兒感到驕傲,所以,他和朋友們之間的交游唱和就常常帶上小清照,讓她從小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這些個名士才子哪個不是"審美"高手啊?如果李清照僅僅是聰明伶俐,長相卻很對不住觀眾,李格非敢把這個小"恐龍"帶出去到處招搖?就憑這,也可以想象李清照就算不是個絕色美女,至少也是個非同一般的美女。不信,去看看李清照的詞就知道,李清照對自己的美貌那是相當有自信的:

    第5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5)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減字木蘭花》)

      這首詞寫的應該是她結婚以后的事情了。你看,春天的花開得多漂亮啊,鮮紅鮮紅的,還帶著清晨的露珠,李清照忍不住買了一枝最漂亮的來插在頭發上。女為悅己者容啊,戴花總不是為了自個兒照鏡子孤芳自賞吧?還得給人看哪!給誰看?當然是給她的丈夫趙明誠看了。怕丈夫說自己還不如花好看呢,就故意把鮮花斜斜地插在云鬢上,在老公面前扭過來晃過去,一定要老公說說看:到底是老婆漂亮,還是花兒漂亮?雖然詞里面沒有說趙明誠怎么回答她的,但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看著這樣嬌滴滴的美女妻子,那趙明誠還不酥了半邊骨頭去?

      第二,從當時的審美潮流來看。李清照的長相是既符合宋代人審美眼光,又符合我們21世紀當代人的審美眼光。為什么這么說呢?宋朝跟唐朝不一樣,唐朝是以胖為美的。楊貴妃就是胖美人們的驕傲,楊貴妃胖到什么程度?據說夏天她都不敢睡竹席,就是因為怕她的細皮嫩肉卡到竹席縫里面去。關于她的胖,還有個小故事: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一個人在看書,正看得投入呢,沒注意楊貴妃已經悄悄地來到他身后,拍拍他的肩膀問:"嗨,三郎,看什么書看得這么認真哪?"李隆基一聽是楊貴妃的聲音,故意裝作手忙腳亂地把書藏起來。這一急一藏,反而把楊貴妃的好奇心勾出來了,非要問他看的是什么書。李隆基皮笑肉不笑地說:"偏不給你看,怕你看了要生氣。"楊貴妃一把搶過書一看,原來是《漢成帝內傳》,李隆基正好看到這一段:漢成帝最寵愛的女人--趙飛燕能夠在人的手掌心里輕舞飛揚。李隆基笑著看楊玉環:"你不怕,隨它什么風都吹不動你!"楊貴妃假裝生氣,說:我雖然胖,可我的霓裳羽衣舞跳起來一點都不比趙飛燕差吧?

    第6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6)



      到了李清照的時代,楊貴妃式的以胖為美早成了過去時,宋代是以瘦為美的。不光是人瘦,宋代人連寫詩作畫都很崇尚"瘦硬"美,所以宋代文人筆下的美女也就一個賽一個地瘦:比如說歐陽修的"清瘦肌膚冰雪妒",柳永的"自家空恁添清瘦",蘇軾的"冰肌自是生來瘦",黃庭堅的"抱琵琶、為誰清瘦",秦觀的"消瘦、消瘦",周邦彥的"玉骨為多感,瘦來無一把"……男人們這么喜歡骨感美人,時代風氣就都按照男人們的喜好來打扮女人了。李清照雖然是特立獨行的才女,可在這一點上并不怎么叛逆。看李清照31歲時候的畫像就知道了--削肩細腰,一口風都吹得起的樣子,典型的古典瘦美人。李清照還有個相當有名的外號,叫"李三瘦"。因為她在詞里,寫過三句帶"瘦"字的經典名句:一句是"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句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另一句就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詞,有的是說花瘦,有的是說人瘦,還有的是說花已經很瘦了,可是人比花更瘦!李清照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國人的審美潮流,在一千年后又得到了遙遙呼應,20世紀以來,"瘦"又成了人人追捧的時尚。

      雖然李清照的美貌最終被她的才名所掩蓋,留傳下來關于她的評論,都是關注她的才華甚于美貌,但是就像現在的世俗眼光一樣,無論任何朝代,對一個女人的評價,總是從容貌開始的。女性的美始終是這個世界的最美。這樣的話也許會讓女權主義者憤怒,可是,一千年前,沒有女權主義。

    第7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7)



      那樣的年代,只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條,一個女人,如果長得很漂亮,就可以成為美女,成為女人中的佳品;如果有才又有色,那便是極品;如果有才又有色還沒有讓才色掩蓋了德,那簡直就是神品了。遺憾的是,縱觀中國文學兩千多年的歷史,佳品盡有,極品寥寥,至于神品?那就更要好好斟酌了。因為"道德"這個東西,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改一個朝換一個代,道德標準很可能就會天翻地覆,甚至在同一個時代,不同的思想派別,關于道德的論爭也可以眾說紛紜、互不買賬。晉代就有一位才色德三者俱全的神品女人--謝道韞。謝道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將鵝毛大雪比喻成漫天飛揚的柳絮,受到她的叔父、鼎鼎大名的宰相謝安的稱贊。于是后來凡是夸女人有才就說她是"詠絮之才",這個典故就是從謝道韞那兒來的。唐朝有一句很有名的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謝家可就是謝道韞她娘家,而王家呢,就是謝道韞的婆家:謝道韞是東晉安西大將軍謝奕的女兒,而她嫁的就是東晉最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子王凝之。王謝兩大家族的富貴風流,被謝道韞一個人占全了。

      謝道韞生活的晉代和李清照生活的宋代,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晉代的才子佳人展示才華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清談"。所謂清談,就是就某一個文化問題進行長時間的辯論,很像今天的辯論賽,不但分正方、反方,還有裁判來判決輸贏。而宋代的才子佳人呢,主要是通過"填詞"來展示才華。于是,兩位才女也就分別通過這兩種方式來展示自己,成為各自時代的"學術超女"、"文化超女"。關于謝道韞的辯論才華,有一個著名故事:有一次王家主辦一場重要的辯論賽,當時辯論的一方是謝道韞的小叔子,東晉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王獻之在辯論賽中漸漸落了下風,抵擋不住"對方辯友"的唇槍舌劍。要知道,王家在東晉是何等地位,要是輸了,那還不臉面丟盡?正在尷尬的時候,謝道韞派了個貼身丫鬟,款款地走到論壇前,遞給王獻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愿為小郎解圍。"意思就是,我可以幫小叔子繼續辯論。王獻之一看,求之不得啊,馬上在辯論賽場掛了一面簾子。大家只看到簾子后面一位風姿綽約的女子,聽到她一連幾個小時侃侃而談,讓本來氣焰囂張的"對方辯友"硬是找不到還擊的機會,最終由裁判宣布,此次辯論由王家獲勝。

    第8節: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8)



      更巧的是,東晉末年,謝道韞同樣遭受了國破家亡的命運,丈夫在混亂中被殺死,而一介弱女子謝道韞硬是保護著三歲的小外孫,義正詞嚴,把海盜頭頭孫恩給鎮住了。一番滔滔不絕的說教后,孫恩不僅大發慈悲,刀下留人,還派手下將她祖孫倆護送回家。

      李清照的命運跟謝道韞還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樣是出身名門世家,一樣是舉世聞名的美女加才女,一樣經歷了國破家亡的不幸命運。但謝道韞比李清照幸運的是:謝道韞在道德方面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瑕疵,丈夫死后,守節終身,最后還在《晉書》的《烈女傳》里面占了一個位置,算是為自己蓋棺論定,立了個貞節牌坊。李清照就沒那么幸運了,雖然她是名副其實的"詠絮之才",又是名副其實的絕代佳人,在后代的名聲遠遠超過了占盡王謝風流的謝道韞。但李清照的處世態度,她的人生經歷,她的"晚節不保",又給道學家們留下太多的話柄。也是,誰讓這個本來應該高高在上的名門閨秀,卻偏偏緋聞不斷呢?在中國兩千多年來的美女譜中,李清照算一個才貌雙全的極品,那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問題是,李清照算不算得上是才、色、德三者俱全的神品呢,那就要留待各位觀眾來進行一番品評了。



     



      








    [ 本帖最后由 hrdong 于 2008-4-5 19:27 編輯 ]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2:57 | 只看該作者
    第17節: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1)   第三講 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 --風流李清照   說實話,要擱現在,李清照實在算不上風流。別說擱現在,就是放在她之前的唐朝,"風流"二字也輪不上她。為什么呢?唐朝女性地位高啊。唐朝的統治階層不是純種的漢族,也就沒有漢族那樣歷史悠久的對女性的壓制,反而帶著點北方少數民族母系社會的遺跡。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就是產生在北方少數民族的民歌。《木蘭辭》最后一句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用兔子來打比方,其實意思就是:別看男女有別,上了戰場,女人跟男人一樣沖鋒陷陣,誰還能分得清是男是女?巾幗不讓須眉啊!有了這樣的淵源,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只有在唐代才能誕生中國封建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也可以理解,為什么楊貴妃可以"三千寵愛在一身",讓白居易都大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想想看,"孝"可是古代中國的倫理核心,"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不生男丁可是要斷了香火的,是最大的不孝啊。可是,唐朝女性地位的大解放,偏偏讓人巴不得多生幾個武則天、多生幾個楊貴妃出來光宗耀祖。我們看留存下來的唐朝仕女圖,雖然趕不上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走光"照,那個開放程度也是夠可以讓人眼珠子掉一地的。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3:34 | 只看該作者
    第18節: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2)   可惜的是,接下來的宋朝女人可就沒那么幸運了。雖然兩個朝代只隔了五十多年的工夫,可是宋朝的理學對女性的態度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三從四德"就是南宋的理學大家朱熹他老人家提出來的。在朱熹之前,北宋還有位理學泰斗程頤老夫子,人家問他:"如果孤兒寡婦的,沒飯吃沒活路了,能不能改嫁?"程老夫子眼一瞪,義正詞嚴地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實際上就是教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當然,宋代理學的擴張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理學主要是知識分子在書房里窮鼓搗的玩意兒,對老百姓還沒那么大的影響力。所以宋代婦女改嫁,讓理學老夫子們氣得干瞪眼的事也常常發生,就連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位程老先生,他自己的侄媳婦也沒有聽從他的教導,毅然改嫁,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了。   話說回來,在理學慢慢發達的宋代,就算出現幾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女人,那也是要相當有勇氣,要挨得起罵,受得起白眼的。就說李清照吧,她可能這一輩子壓根兒就沒把什么三從四德、"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樣的教條放在心里。沒出嫁的時候,父親未必管得住他,嫁人以后老公未必管得住她,丈夫去世以后,社會道德輿論也未必管得住她。不信我們來看看李清照的兩首詞。要按宋代人的道德標準,這兩首詞已經足以說明她的"風流成性"、"荒淫放肆"!
    地毯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3:58 | 只看該作者
    第18節: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2)   可惜的是,接下來的宋朝女人可就沒那么幸運了。雖然兩個朝代只隔了五十多年的工夫,可是宋朝的理學對女性的態度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三從四德"就是南宋的理學大家朱熹他老人家提出來的。在朱熹之前,北宋還有位理學泰斗程頤老夫子,人家問他:"如果孤兒寡婦的,沒飯吃沒活路了,能不能改嫁?"程老夫子眼一瞪,義正詞嚴地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實際上就是教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當然,宋代理學的擴張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理學主要是知識分子在書房里窮鼓搗的玩意兒,對老百姓還沒那么大的影響力。所以宋代婦女改嫁,讓理學老夫子們氣得干瞪眼的事也常常發生,就連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位程老先生,他自己的侄媳婦也沒有聽從他的教導,毅然改嫁,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了。   話說回來,在理學慢慢發達的宋代,就算出現幾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女人,那也是要相當有勇氣,要挨得起罵,受得起白眼的。就說李清照吧,她可能這一輩子壓根兒就沒把什么三從四德、"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樣的教條放在心里。沒出嫁的時候,父親未必管得住他,嫁人以后老公未必管得住她,丈夫去世以后,社會道德輿論也未必管得住她。不信我們來看看李清照的兩首詞。要按宋代人的道德標準,這兩首詞已經足以說明她的"風流成性"、"荒淫放肆"!
    5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4:19 | 只看該作者
    第19節: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3)   這第一首詞,說的是嫁人之前的事兒!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   這首詞寫一個少女蕩完秋千的姿態。李清照沒有寫她蕩秋千時如何迎風飛揚,如何笑聲蕩漾,只是剪取了蕩完秋千以后的鏡頭。秋千已經停了,少女慢慢地從秋千上下來"慵整纖纖手"。一個"慵"字,可以推想出她蕩完秋千后的那種疲倦和慵懶的神態:輕輕地揉著蕩秋千蕩酸了的手。"露濃花瘦"是交代時間和地點,"露濃"表明時間是在春天的早晨,"花瘦"表明地點是在少女的私家花園中。有私家花園的可不是普通人家,不是大富就是大貴,暗示了少女的出身不是一般的小家碧玉,而是大家閨秀。按邏輯,既然是大家閨秀,就應該有大家閨秀的風度,一舉一動都得像個淑女。可是,在這首詞里,這位大家閨秀的表現突然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這個戲劇性變化的原因是:少女的私家花園里突然闖進來一個陌生男子。   按道理,大戶人家的深宅大院,不可能有陌生男子不經通報就擅自闖入后花園,但詩詞本來就講究"無理而妙",沒有道理的道理就是詩詞的道理。如果都要講道理,那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又找誰講道理去?所以,不管有沒有道理,反正,這個陌生男子是闖進來了。按道理(又要講一下道理了),雖然詩詞是"無理而妙",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像這樣貴族家庭的后花園,就算有人擅自闖入,也不可能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肯定是門當戶對、風度翩翩的貴族男子。當然,不管是什么地位的貴族男子,女眷看到,尤其是大戶人家的未婚女眷看到,肯定是要回避的。可是少女剛剛蕩完秋千,很累很懶,衣裳也沒整理好,鞋子也來不及穿,慌慌張張只穿著襪子就往屋里逃,頭發蓬散,金釵也掉到地上,都顧不得了,先溜走再說。
    6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4:43 | 只看該作者
    第20節: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4)   可是,她真舍得溜走嗎?深閨大院里,是誰敢冒冒失失闖進來呢?少女好奇啊,到底還是想偷偷看一下。在她急急忙忙溜走的同時,又依依不舍地回頭看。"和羞走,倚門回首",這個"走"字跟我們今天說的"走"并不一樣,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說明少女因為害羞,溜得很匆忙,但又忍不住躲在門后頭偷看。可以想象,闖進來的人雖然冒失,卻是一位大帥哥,連這位貌美如花的貴族少女也情不自禁地被打動,看了還想看。可是呢,她畢竟還是大家閨秀,還知道點兒體面,所以偷看帥哥還得來點兒掩飾,于是,就用嗅青梅的動作,掩飾一下自己砰砰亂跳的少女春心。   我們來看這整首詞,表面上,李清照好像是在寫少女看到陌生男人后,是如何的害羞,是如何地想趕緊逃跑,生怕被陌生男人偷看了去。可實際上呢,我們再仔細一回想,發現不對:這些都只是李清照設的幌子啊!她想要說的,根本就不是少女的害羞。那她想說的到底是什么呢?一句話:哪個少女不懷春!別看平時一本正經,一副大家閨秀的淑女模樣,那都是做出來給人家看的,是表面文章,骨子里卻充滿了少女天性中對自由、對愛情的本能渴望。這種人性的渴望,哪里是什么三從四德的教條壓抑得了的呢?李清照其實并不比別的女人更"風流",只是她比別人更敢說,別的女人想說又不敢說的話,她全給抖出來了,這就是勇氣,這就是離經叛道啊!
    7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5:41 | 只看該作者
    第21節: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5)   第二首詞,描繪的是李清照結婚以后的事兒。這第二首詞的"風流",比第一首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了。我們倒要看看,這位待字閨中時就敢于藐視道德的女人,結了婚以后,又會有怎樣更加離經叛道的表現呢?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丑奴兒》)   這首詞更絕了。剛才我們講的第一首詞,雖然表現的是少女蠢蠢欲動的"春心",這"春心"好歹還是經過掩飾的,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這第二首詞可就連這點羞答答的掩飾都剝掉了,變成明目張膽的挑逗了。   首先時間上就更加曖昧了:是刮了風下過雨之后的夜晚。而且呢,還是夏天的夜晚,因為"洗盡炎光"啊,也就是說,晚上這場風雨,把白天的炎熱都洗刷干凈了,是夏天里一個難得的涼快的夜晚啊。詞一開始,就交代了時間和天氣,在這樣的時間和天氣里,一看就知道有故事要發生吧?   果然,在這美妙的、涼快的夏夜,我們的女主人公款款出場了--理罷笙簧。李清照是大家閨秀,出身于書香門第,琴棋書畫是無所不通。彈琴畫畫都是她的業余愛好,雖說是業余愛好,可都趕得上專業水平啊。琴彈給誰聽呢?我們說知音知音,琴是彈給懂琴的人聽,對牛彈琴的事傻瓜才會干哪。這聽琴的人是誰,詞里面沒有直接說。她沒說不要緊,我們可以推斷,從哪里推斷?--"檀郎"。
    8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6:10 | 只看該作者
    第21節: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5)   第二首詞,描繪的是李清照結婚以后的事兒。這第二首詞的"風流",比第一首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了。我們倒要看看,這位待字閨中時就敢于藐視道德的女人,結了婚以后,又會有怎樣更加離經叛道的表現呢?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丑奴兒》)   這首詞更絕了。剛才我們講的第一首詞,雖然表現的是少女蠢蠢欲動的"春心",這"春心"好歹還是經過掩飾的,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這第二首詞可就連這點羞答答的掩飾都剝掉了,變成明目張膽的挑逗了。   首先時間上就更加曖昧了:是刮了風下過雨之后的夜晚。而且呢,還是夏天的夜晚,因為"洗盡炎光"啊,也就是說,晚上這場風雨,把白天的炎熱都洗刷干凈了,是夏天里一個難得的涼快的夜晚啊。詞一開始,就交代了時間和天氣,在這樣的時間和天氣里,一看就知道有故事要發生吧?   果然,在這美妙的、涼快的夏夜,我們的女主人公款款出場了--理罷笙簧。李清照是大家閨秀,出身于書香門第,琴棋書畫是無所不通。彈琴畫畫都是她的業余愛好,雖說是業余愛好,可都趕得上專業水平啊。琴彈給誰聽呢?我們說知音知音,琴是彈給懂琴的人聽,對牛彈琴的事傻瓜才會干哪。這聽琴的人是誰,詞里面沒有直接說。她沒說不要緊,我們可以推斷,從哪里推斷?--"檀郎"。第22節: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6)   檀郎本來是指晉代一位名叫潘岳的美男子,后來詩詞當中往往就用"檀郎"來泛指美男子了,女子也常常用"檀郎"來作為對愛人的昵稱。所以"檀郎"就有了兩層意思,一層相當于我們今天說的"帥哥",一層相當于我們說"親愛的"。對李清照來說,她的"親愛的""帥哥",當然就是丈夫趙明誠了。   "理罷笙簧",就是說:奏完了一曲動聽的歌兒。要注意了,這古代的詩詞里面,處處都是陷阱--表面上只是說彈琴,可實際上,彈琴絕對不僅僅是自娛自樂,她總得有聽琴的人,這聽琴的人當然就是她親愛的"檀郎"了。彈琴聽琴又意味著什么呢?我們知道,古代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漢代才子司馬相如用琴聲挑逗美女卓文君,卓文君怦然心動,義無返顧地與父母斷絕關系,跟著窮光蛋司馬相如私奔了,這就是所謂的"鳳求凰"的來歷。可見古人彈琴,在同性,是為了尋覓知音;在異性,可就是為了求愛了。   如果說"理罷笙簧"還只是求愛的暗示,趙明誠這榆木疙瘩聽了半天琴,腦子還沒開竅,那么,我們的女主人公可就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了:"卻對菱花淡淡妝"。菱花,就是鏡子,古代銅鏡后面往往都鑄上菱花的圖案,所以詩詞里就用菱花來代替鏡子了。見丈夫沒從琴聲里聽出"凰求鳳"的暗示來,李清照就只好對著菱花鏡子,開始細細描眉,輕輕點唇了。上一點薄薄的晚妝,向丈夫嫵媚一笑,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9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6:32 | 只看該作者
    第23節: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7)   這里順便得交代一句,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那可是宋朝鼎鼎有名的考古學家。這考古學家,學問自然是沒得說,可就是不解風情。雖說娶了這么個嬌滴滴的才女妻子,夫妻恩愛,可再恩愛的夫妻保不準也有"七年之癢"啊。什么是七年之癢?據說有一種劇毒的植物常春藤,被它毒到了以后每7年會痛癢一次。后來美國人用這個名字拍了部電影,由好萊塢的性感女星瑪麗蓮·夢露擔任主角,把婚姻的"七年之癢"演繹到了極致。這趙明誠本來就是個不解風情的主兒,再加上"七年之癢"可能導致的審美疲勞,對李清照再明顯不過的暗示居然還是無動于衷。說不定,在考古學家丈夫的眼里,絕色美女的老婆看久了,也還不如幾百年前的一個破銅罐子可愛呢。   要換了別的妻子,為了維護自己的淑女形象,說不定就此罷休了。可李清照不是一般的女人,要不人家怎么罵她"不知羞恥"、"荒淫放肆"呢?   當然了,"美女作家"嘛,本來美女就夠招眼的了,再冠上個"作家"之名,而且還是以"身體寫作"的美女作家,不挨罵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看看下面這幾句,就知道那時候的人罵得也不是無中生有。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洗了澡,化了妝還不夠,還要穿上件粉紅色的透明睡衣,雪白的肌膚若隱若現,一陣一陣的幽香散發出來,然后,脈脈含情、溫言軟語地對趙明誠說:"老公,今晚的竹席應該很涼快哦!"
    10
     樓主| 發表于 2008-4-5 19:36:58 | 只看該作者
    第24節: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8)   這無異于一封"遺情書"啊,石破天驚!當時那個叫王灼的就說了:哎呀呀,這種不知羞恥的話居然也敢寫出來,從古至今的大家閨秀,有文采的又不止她李清照一個人,就沒見過這樣大膽放肆的!   這話又說回來了,要按現在的眼光,公平地說,李清照這種明目張膽的挑逗實在算不上有傷風化,人家夫妻間談談情,說說愛,正常得很,礙著誰了?錯就錯在李清照不該生活在那個年代,那個年代,就是看不得人家夫妻恩愛。結婚不是為了愛情,那是為了傳宗接代,主要任務完不成,還好意思情啊愛啊的?   要說,李清照還算幸運的,只不過挨挨罵而已,還不至于影響夫妻感情,灑脫點也就隨他罵去,大不了回他一句: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唄。可宋代還真有夫妻恩愛被人看不慣,硬被拆散了的事情,也算得是一大奇聞。那這對倒霉夫妻是誰呢?就是跟李清照同時的陸游和唐琬。本來這也是一對郎才女貌,你恩我愛的模范夫妻,可偏偏婆婆看不慣了:哦,你們小倆口甜甜蜜蜜,恩恩愛愛了,我還等著抱孫子呢,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啊!沒啥好說的:離婚!   陸游號稱"放翁",多灑脫多豪放的一個人啊,卻也是個沒有原則的孝子:一邊是如膠似漆的妻子,一邊是威嚴的老母親,難做人哪。陸游沒辦法,這邊舍不得妻子,那邊又得罪不起母親,只好偷偷地買了幢別墅,把唐琬藏了起來。可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沒藏多久,不知道是誰嚼舌頭,把這事偷偷告訴了他母親。母親這個氣啊,拄著拐杖就要去興師問罪,幸虧陸游先得了消息,讓唐琬先逃走了,才避免了一場一觸即發的"肉搏戰"。"戰爭"雖然沒打起來,老婆是肯定保不住了。就這樣,堂堂正正一"放翁",居然老老實實把才貌雙全、相濡以沫的妻子給休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9:3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宜黄县| 津南区| 仲巴县| 文山县| 柞水县| 丰宁| 定兴县| 苏尼特左旗| 台州市| 定安县| 乐都县| 美姑县| 合江县| 华安县| 木兰县| 江都市| 延长县| 五台县| 新蔡县| 容城县| 桐柏县| 兴安县| 宜良县| 牙克石市| 长垣县| 禹城市| 高邑县| 广宗县| 德令哈市| 若羌县| 乐亭县| 韶山市| 兴国县| 丰台区| 灵宝市| 前郭尔| 无锡市| 安徽省| 周口市| 夏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