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啄食癖是因代謝機能紊亂,味覺異常的一種非常復雜的常見疾病,是單向或相互啄個別部位或異物的一種惡癖。不同日齡、不同品種、不分季節,無論平養或籠養的雞均可發生。表現為互相攻擊傷害,自食或爭食所下的蛋,以至吞食各種異物。雞群中一旦發生,很快蔓及全群,如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嚴重時啄癖率可達80%以上,死亡率約50%左右。給養雞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分析雞啄癖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飼養管理方面
育雛溫度過高或光線太強;天氣炎熱,雞體內熱量散發受阻而使雞煩躁不安;持續強光照射;濕度過大或空氣高度干燥;雞舍通風不良,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過多;墊料不合適,如墊料中含尖銳的木片;料槽、水槽位不夠,引起雞采食時爭斗;有的兩次喂料時間隔得過長;缺水時間太久;產蛋箱不足,母雞隨地下蛋,雞吃破蛋可引起食蛋癖;產蛋初期,強烈光照,可使肛門緊縮,導致微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啄肛;飼養密度過大或過少;不同日齡、不同顏色;強弱不同的雞混群飼養;換羽時,雞自啄解癢偶而出血引起群體啄食。
二、營養方面
飼料過分單一,日食中蛋白質不足;氮氨酸、胱胺酸、精胺酸、甘胺酸等缺乏或不平衡;缺乏某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硫胺素、核黃素、泛酸、生物素等;鈣、磷缺乏或比例不當;鋅、硒、銅、鐵等微量元素缺乏或比例不當;日糧中粗纖維含量不足;日糧中鹽分不足;日糧中長期使用某些抗球蟲藥。
三、疾病方面
雞群發生球蟲病時易引起啄癖;雞群發生白痢時也易引起啄癖;雞體表患有寄生蟲,如雞羽虱、刺皮螨;個別雞發生外傷;母雞病原性或生理性脫肛;雞群感染傳染性法氏囊病早期易引起啄尾。
四、防治措施
為防止雞啄癖,近年國內外的有關報道歸納如下:
1、及時抓走互有啄傾向的元兇雞;
2、斷啄(5—9日齡首次,10—12周齡整修)可減少互啄;
3、避免產生強光區,除1—2周齡可用較亮光照外,一般10—15平方米雞舍可用15瓦燈泡照明,俄羅斯提出用藍色玻璃窗;
4、減少飼養密度,通風要良好;
5、鋪優質墊料,并適當在墊料上撒以谷料以吸引啄食谷物,防止啄食地面或互啄;
6、進行強弱分群,冬溫夏涼,設沙浴池;
7、日糧要全價平衡;
8、備足飼槽與飲水器,且高低適宜;
9、可采用廢機油或瀝青涂被啄雞的傷口,有助于其不再被啄;
10、治療:如啄羽癖,添喂煅制石膏0.50—3克/日,連喂3天有效。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