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價持續漲養豬還行嗎?
http://www.aweb.com.cn 2008年3月27日08:29 農博-市場報 |
|
|
|
這幾年,生豬生產緊張了,豬肉價格上來了,市場反應強烈了,管理部門才去抓養豬業;一旦豬肉市場平穩了,養豬業又往往被人忽略了,結果豬肉生產和豬肉市場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感冒發燒”一次。如何根除這一頑疾?農民開出了藥方。 “一年之際在于春。”眼下正是東北各地農村謀劃種養業市場發展的關鍵時節。最近,東北三省一些農民紛紛向《市場報》記者反映,2008年東北各地生豬生產市場前景大好,然而影響、制約生豬市場的一些問題并沒有解決,農民們盼望兩會代表委員向政府建言,盡快出臺具體政策,實化、細化惠農措施,從產、供、銷多個環節上建立和落實促進生豬市場和諧發展的長效機制。 問題養豬風險大農民難承擔 吉林省四平市葉赫鎮砬子溝村孫海珠書記告訴記者,他們那里的10公斤左右的豬崽子每頭要兩三百元,每公斤的價格都在20多元左右;一般的農民仍然不敢、或不愿意養豬。據了解,黑龍江省望奎縣、黑河地區等地的農民也有類似的情況反映。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農民對養豬業持悲觀看法,因為養豬投入的風險太大,影響養豬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 東北的一些養豬農民們說,制約養豬業發展有三大問題。一是豬病太多,死亡率較高。以豬藍耳病為例,防不勝防,豬只要得病,死亡率高達50%,甚至更多;豬疫病給養豬農民造成恐懼心理;二是市場缺乏宏觀調控機制。在發達國家,養豬數量是根據市場豬肉的供需平衡進行調控,而我國卻是自由生產,缺少計劃。由于近幾年養豬業嚴重虧損的陰影還未散去,農民生怕把豬養起來,又會出現豬多價跌的現象,結果養豬越多虧損越大;三是養豬生產成本大幅提高。豬飼料平均漲價50%,人工費平均漲價30%,成本越高,生豬死亡損失越大。農民反映的這些現狀,也是影響東北各地生豬生產亟待解決的問題。 出路未來想突破當靠規模化 連日來,東北糧食主產區黑龍江省望奎縣、黑河地區、吉林省及遼寧省農村的一些農民向記者反映,目前東北農村養豬業遇上了規模發展的好時機。大連養豬協會的彭會長把養豬業面臨的好形勢歸納為“三喜”:一是政府支持生豬生產的力度不斷加大,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產發展的優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養豬積極性;二是今年是中國的奧運年,市場豬肉消費總量會比往年增加,能有效地推動生豬生產和生豬價位,養豬效益會持續看好;三是經歷去年市場波動,農民散養豬戶在萎縮。這給規模化養豬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機遇。黑龍江省望奎縣蓮花鎮寬五東村孫奎書記告訴記者,現在豬肉價格漲上去了,可是豬飼料價格也漲上來了,散戶養豬利潤不大,只有發展規模養殖,還是有效益的。 業內專家指出,化解養豬業市場風險,保障豬肉食品安全、平穩的運行態勢,必須發展規模養殖業。養殖業有市場投入風險、疫病風險,主要的風險出現在難于控制的分散、無序的業態之中。規模養殖才能降低市場投入風險,規模養殖才能降低肉食品市場的安全風險;國家的惠農政策唯有通過規模養殖才能產生巨大的市場調控、整合的作用。 |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