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耳病曾被稱為“神秘豬病”、“新豬病”、“豬流行性流產和呼吸綜合癥”、“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癥”(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PPRS)、“藍耳病”、“豬瘟疫”等,被列為二類傳染病。藍耳病以妊娠母豬的繁殖障礙,如流產、死胎、木乃伊胎,以及各種年齡豬特別是仔豬的呼吸道疾病為特征,現已經成為規模化豬場的主要疫病之一,一旦發生,養殖戶損失慘重。
作為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豬藍耳病呈地方性流行,不同品種、不同年齡和用途的豬均可感染,尤其以妊娠母豬和1月齡以內的仔豬最易感。患病豬和帶毒豬是藍耳病的重要傳染源。藍耳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接觸感染、空氣傳播和精液傳播,此外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易感豬可經口腔、鼻、肌肉、腹腔、靜脈及子宮內接種等多種途徑而感染病毒,豬感染病毒后2~14周后,通過接觸途徑,又可能將病毒傳播給其他易感豬群。易感豬與帶病毒豬直接接觸,或與被藍耳病毒污染的運輸工具、器械接觸均可受到感染。感染豬的流動也是藍耳病的重要傳播方式。持續性感染是藍耳病流行病學的重要特征,藍耳病毒可在感染豬體內存在很長時間。藍耳病毒可通過血液循環穿過胎盤使胎豬受到感染,從而引起妊娠后期母豬流產等繁殖障礙。藍耳病的潛伏期差異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豬群發生藍耳病的潛伏期,一般在3-37天左右。藍耳病的臨診癥狀變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狀態及飼養管理因素和環境條件的影響。低毒株可引起豬群無臨診癥狀的流行,而強毒株能夠引起嚴重的臨診疾病。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預防藍耳病呢?
1、采用新型養豬模式,遠離病毒雜菌。
蒼蠅不盯無縫的蛋,疾病永遠是防重于治。從藍耳病豬的鼻腔、糞便及尿中均可檢測到病毒,因而搞好環境衛生是預防包括藍耳病在內所有傳染病的關鍵環節之一。藍耳病毒在室溫及37℃以下迅速失活,56℃時45分鐘即被完全滅活,對高溫和化學藥品的抵抗力較弱,對乙醚和氯仿均敏感。根據藍耳病這個特征,可以利用豬圈發酵床對這種病進行有效的預防。通過筆者近幾年對金寶貝發酵床上千家用戶的跟蹤調查,用金寶貝發酵床方式養豬沒有發現得藍耳病的。其主要原因,是發酵床在預防流行病上確實有得天獨厚的優點。由于發酵床內墊層一般不低于50公分,其有益功能微生物無論在數量還是功能上均占絕對和壓倒優勢,內層發酵溫度在35-55度左右(表層常年恒溫,在二幾度左右),而且規范的發酵床一般都通風透氣,舍內空氣清新,這樣病雜菌及病毒就很難有生存和繁殖的空間,發酵床方式養豬能最大限度地使藍耳病等多種的流行病得到有效預防。關于金寶貝發酵床的防病機理與操作流程詳見本刊近期。
2、做好相關免疫接種,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別是豬瘟、豬偽狂犬和豬氣喘病的控制。在豬繁殖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豬場,應盡最大努力把豬瘟控制好,否則會造成豬群的高死亡率;同時應竭力推行豬氣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種,以減輕豬肺炎支原體對肺臟的侵害,從而提高豬群肺臟對呼吸道病原體感染的抵抗力。定期對豬群中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感染狀況進行監測,以了解該病在豬場的活動狀況。一般而言,每季度監測一次,對各個階段的豬群進行采樣進行抗體監測,如果4次監測抗體陽性率沒有顯著變化,則表明該病在豬場是穩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體陽性率有所升高,說明豬場在管理與衛生消毒方面存在問題,應加以改正。
3、堅持自繁自養,力爭根正苗紅。建立穩定的種豬群,不輕易引種。如必須引種,首先要搞清所引豬場的疫情,此外,還應進行血清學檢測,堅決禁止引入陽性帶毒豬。引入后必須建立適當的隔離區,做好監測工作,一般需隔離檢疫4~5周或更長時間,健康者方可混群飼養。
4、做好善后處理,避免留下后遺癥。對發病豬場要嚴密封鎖;對發病豬場周圍的豬場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疾病擴散,對流產的胎衣、死胎及死豬都做好無害化處理,產房徹底消毒;注意隔離病豬,對癥治療,同時改善飼喂條件等。
5、做好日常管理,注意防微杜漸。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豬場,應做好各階段豬群的飼養管理,用好料,保證豬群的營養水平,以提高豬群對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從而降低繼發感染的發生機率和由此造成的損失。此處,還可選用一些可靠疫苗,但應慎重使用活疫苗。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