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52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仔豬梭菌性腸炎分析和防治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3-16 10:26: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仔豬梭菌性腸炎也叫仔豬紅痢,有的也叫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是新生仔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藥物對本病基本不起作用或作用較小,一旦患病造成新生仔豬的整窩死亡,給飼養戶造成較多損失。本病的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該病菌能形成芽孢,通常存在于土壤、飼料、污水、腸道和糞便中。梭菌繁殖體的抵抗力不強,但在形成芽孢以后,對外界如干燥、熱、消毒藥等的抵抗力顯著增強。 1流行特點 在患病的豬群中,C型魏氏梭菌在一些母豬的腸道中存在,常隨糞便排出體外并污染了周圍環境,新生仔豬在出生后接觸到被污染的母體、乳頭、墊草、泥土等,會將芽孢食入消化道造成感染發病。本病主要侵害出生后3d以內的仔豬,7d以上的仔豬發病的較少。發病率可達90%~100%,死亡率55%~90%;發病較急、病程也較短;死亡率較大,應引起高度重視。 2癥狀 仔豬在出生后的數小時至1~2d發病,發病后的幾小時至2d出現死亡,有的仔豬出生后突然不吃母乳,精神萎靡,并不拉稀,在抽搐狀態下死亡。有的病程稍長的病仔豬,離群獨居并四肢無力、怕冷、腹瀉,排出灰黃色或灰綠色的稀便,然后逐漸變成紅色糊狀,有的混有壞死組織碎片并混有氣泡,但體溫并不高。大多數病仔豬死亡。有少數耐過恢復健康。 3病理變化 它的主要病理變化發生在小腸,在小腸的某一段大多在空腸部位,呈現深紅色或黑紫紅色,腸腔內充有紅黃色或暗紅色的內容物,并有較多量的氣泡。腸粘膜腫脹潮紅或出血,有的在腸管內發現灰黃色的麩皮樣的壞死物。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腹腔內有多量的紅黃色液體。 4防制 對曾經發生過本病的豬群,應針對妊娠母豬在產前30日齡或15日齡肌肉注射仔豬紅痢菌苗l0m1,預防效果較好。對母豬的產房要徹底清掃干凈并徹底消毒,并提前做好接產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特別是應把母豬的乳頭用清水擦洗干凈,可以減少紅痢的發生和傳播。在本病發生較頻繁的豬場,可以在仔豬出生后用抗生素類藥物,如青霉素、土霉素等進行預防性口服,可以有一定的效果。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02:4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伊吾县| 临安市| 林州市| 泸水县| 宾阳县| 临夏市| 合肥市| 连平县| 鄯善县| 乌苏市| 岐山县| 十堰市| 延吉市| 庆云县| 嘉黎县| 神池县| 雷波县| 故城县| 永和县| 盐亭县| 竹溪县| 绿春县| 博兴县| 万载县| 九台市| 饶河县| 临夏县| 大英县| 浦城县| 西乌| 峨眉山市| 图木舒克市| 祁连县| 水富县| 天门市| 楚雄市| 左云县| 晋中市| 商都县|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