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成本約占整個雞生產成本的60-70%,尤其是隨著蛋白質原料的短缺和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廣大養殖戶和飼料生產經營者不得不尋求一些提高飼料利用率的方法,以此來降本增效。筆者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進行了如下總結,謹供參考。 一、影響雞飼料利用率的因素
1、動物本身因素。不同生長階段的雞群對飼料的利用率也不同,如雛雞低而成雞高。雞個體之間的差別,對飼料利用率也有差別。
2、飼料因素。不同種類的飼料,營養物質消化率不一樣。大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致甲狀腺腫的物質、皂角素和血凝素等物質,這些物質都會影響其消化利用和雞的一些生理生化過程,如果加熱適當,其毒素和酶就會受到破壞。菜籽餅、粕中含有硫葡萄糖苷,經芥子酶水解而產生硫氰酸鹽或唑烷硫酮等有毒物質,這兩種化合物可影響能量代謝和飼料轉化率。其他一些飼料原料如谷實、青飼料、草粉、羽毛粉、血粉等也含有一些影響飼料利用率的因素。
3、飼料配合的科學性。配制飼料時,只有各種營養物質如能量、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能夠滿足雞的營養需要,并且達到最佳平衡,才能夠使飼料的轉化率達到最高;反之,必然造成飼料營養物質的浪費。
4、飼料的加工和貯藏。同一種飼料因加工方法不同,其營養價值也不一樣。如機榨的餅類比浸提的粕類蛋白質含量低,高溫也可使蛋白質變性,從而使營養價值降低。飼料貯藏時間越長,飼料的營養價值越低,嚴重的會發霉變質,甚至導致動物疾病的發生。
5、飼養環境及應激。雞群所處的飼養環境,如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空氣中有害氣體含量等的變化,都可以引起動物應激,從而降低飼料轉化率。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