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感散發、爆發、流行和大流行的含義
1、散發:一般在非流行期間,發病率較低,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分布,各病例在發病時間及地點上沒有明顯的聯系。2、爆發:在一個局部地區或集體單位中,在相當短時間內發生許多流感病例。
3、流行:在一個較大范圍的人群中發病率或死亡率顯著超出該病歷史同期的水平。
●爆發與流行是描述疾病分布強度的兩種概況,二者不能通用。常見到“爆發流行”這樣一個名詞,這一般是指流行的突然發生,而不是一個措述強度的專用名詞。
●一例禽流感病例能稱之為爆發?個人認為不能,只能稱之為有重大疫情它不同于polio。
4、大流行(pandemic):流感大流行與流行之間不光是分布強度上的差異,流感大流行有它特定的定義:
●在人群中出現血凝素 新亞型毒株,它的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與當時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株毫無相關,即不是由當時人群中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通過基因突變而來。
●大部分人群對新亞型毒株缺乏免疫力。
●新亞型毒株具有很高人傳人的能力,有高感染率、發病率和死亡率。
●傳播速度快,超出國界和洲界,在一年內波及全球。
二、關於西班牙流感爭議的若干問題
1、1918年西班牙流感首發于中國嗎?個別人認為西班牙流感是中國勞工帶到美國去的,然而,資料清楚表明,當中國勞動到達美國之前,美國許多城市,如底特律等,已發生西班牙流感流行,其首發地應在美國的堪薩斯洲,而不是中國。
2、西班牙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尤其對禽具有高致病性的流感病毒所引起?流感考古研究發現,西班牙流感確由H1N1亞型流感病毒所引起,但其HA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同于1930年所發現的豬( H1N1 )亞型毒株,也不同于禽的流感病毒;它的受體特異性屬于人流感病毒,而不是禽流感病毒;其HA蛋白分子上的連接肽僅含一個堿性氨基酸,而不是多個堿性氨基酸。因此,可認為西班牙流感不是直接由禽傳入人所造成。
3、為何造成2000-4000多萬人死亡?至今仍存在兩種不同看法:一種認為由于病毒毒力強所造成;另一種認為死亡的原因,主要由細菌繼發感染所造成。因當時抗生素質量差,醫療水平低,而且處于兵慌馬亂時期。
三、1968年以來所發生的潛在大流行事件(共22起)
●1970年代 H7N7在美國造成的兩名獸醫眼角膜炎
●1976年 豬( H1N1 )亞型美國新澤洲迪克斯堡新兵營暴發
●1981年 H7N7實驗人員受感,引起眼角膜炎(美國)
●1986年 禽H1N1毒株造成一例嚴重肺炎
●1988年 美國豬( H1N1 )毒株造成一例孕婦死亡 ●1991年 我國從流感患者中分離到PR8類似株
●1993年 荷蘭,豬( H3N2 )與禽( H1N1 )重配株感染兩名兒童
●1995年 我國從患者分離出多株H3N2與PR8類似病毒的重配株
●1995年 英國H7N7感染患者出現眼角膜炎
●1997年 我國香港特區18例H5N1感染,其中死亡6例
●1998年 我國H9N2感染5例
●1999年 我國香港特區H9N2感染2例
●1999年 我國H9N2感染1例
●2002年 美國H7N2感染1例
●2003年 中國香港H5N1 2例,中國香港H9N2 1例
●2003年 美國H7N2 1例
●2003年 荷蘭H7N7 83例,其中死亡1例
●2004年 加拿大H7N3 2例
●2003年12月至今泰國H5N1 17例(死亡12例)
●2003年12月至今越南H5N1 60例(死亡35例)
●2005年 柬博寨H5N1 2例(死亡2例)
●22起中有18起(占81.8%)與禽流感病毒有關,很有趣的是1995年以來所發生的14例均與禽流感病毒有關
●與豬流感病毒有關的共3起占13.6%,同樣感興趣的均發生在1995年之前
●與舊毒株重現有關的2起占9.1%
●發生在我國的8起占36.4%
●發生在美國的6起占27.3%
●1968年以來所發生潛在流行事件的不只是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中也不光是H5N1亞型毒株。至今發現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 H7N2,H7N3,H7N7,H5N1和H9N2 毒株。
四、流感病毒大流行株起源 流感病毒大流行株起源問題是人們普遍關注但至今尚未解決的難題,曾產生過種種不同學說,目前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1、是通過禽與人流感病毒基因重配而來。 2、是禽流感病毒直接傳入人所造成。 3、舊毒株重現 4、多途徑
五、世界上是否存在有流感流行中心 起初有人認為我國南方是流感流行的中心,近來個別人提出我國珠江三角洲是流感流行中心的中心,同時也是高病性禽流感的發源地,并提出一些依據: ●珠江三角洲地區有5多:人多,豬多,鴨多,稻田多和沼澤地多 ●居住條件擁擠,常常人、豬和鴨混居 ●耕作方式較落后,機械化程度不高 ●人口流動大 ●是候鳥的主要集散地 ●一年到頭都有流感活動 但是至今尚未有足夠的證據來證實上述的看法 ●許多東南亞國家的生態環境與我國南方相似 ●上世紀共發生4次流感大流行,其中僅1968年H3N2亞型毒株首發于我國香港地區 ●1959-1999年世界上共發生21起禽中由H7或 H5亞型毒株引起的流感流行,其絕大部分發生在美洲和歐洲國家 ●H7N7毒株于1878年首發于意大利 ●H5N1毒株首次于1959年從蘇格蘭病雞中分離出 六、對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近期內能引起流感大流行嗎? 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自1997年以來,真使人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大家肯定不會忘記1997年我國香港特區發生禽H5N1流感事件,捕殺了150萬只生禽,認為這樣做就可避免了一次災難,至少推遲了下次流感大流行的發生。但遺憾的是禽H5N1流感病毒仍然在香港特區和周邊許多國家發生,幸運的是,時過8年至今禽H5N1流感病毒未能引起世界流感大流行。 本人不相信任何人能準確的預見到下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將發生在何時,何地,是何病毒株所引起?但相信對禽具有高致病性的禽H5N1亞型毒株,在近期內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很少,其理由: 1、史無前例,以前認為1918年西班牙流感可能是禽流感直接傳入人所引起,但近來考古研究未能證實這一點。 2、至今高致病性禽H5N1毒株尚不具備有人傳人的能力,無論越南還是泰國研究均證實了這一點,其原因: ●它們的基因組中不含有任何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節段 ●它們的受體特異性不同于人流感病毒 ●它們HA蛋白分子上的連接肽含一串多個堿性氨基酸,而人甲型流感病毒僅含一個堿性氨基酸 3、歷史事實表明,一旦新亞型毒株在人群中出現后,在一年內就會波及全世界,而禽H5N1于1997年發生感染人后至今已8年。 4、一些動物流感病毒如腺病毒,猴痘病毒也能偶然感染人。 5、許多事實表明禽與人流感病毒不易在相互宿生間直接傳播,流感病毒最易掉失為其傳播的生物學特性,甚至豬都被認為是人流感病毒的墳墓。 6、Bear 等人實驗認為人對禽流感病毒不敏感,那么為何H5N1毒株能突破宿生屏障直接感染人?估計被感者為: ●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 ●肺功能低下 ●呼吸道上皮細胞受體異常 7、從理論上講,禽H5N1流感病毒為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員,同樣具有易變性,有能力來獲得人傳人的能力,但這種可能性很少: ●流感潛伏期短,恢復快,其病原要想在自然界中存在下去就必須有大量的敏感宿主存在,使其能快速,連續地傳播。 ●要想獲得具有人傳人的能力,就必須同時得到:通過與人流感病毒發生基因重配,來獲得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節段;受體特異性由禽傳變為人的流感病毒;其HA蛋白分子上的連接肽由多個堿性氨基酸變成單個堿性氨基酸。 毫無疑問,下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遲早會到來,它可發生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及可由至會想象不到的流感病毒所引起,因此,為防患未然,世界各國制定一個根據本國國情的流感大流行預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是流感的多發地,但不是流感流行的中心,珠江三角洲更不是流感流行中心的中心,也不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發源地。 ●流感病毒大流行株起源為至今尚未揭開之謎,因此,我們必須想到種種的可能性,方可立于不敗之地。 ●對禽高致病性的禽H5N1流感病毒近期內造成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能偶然感染人甚至造成死亡。 ●要防止高致病性禽H5N1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發生最好的方法為控制傳染源,人與病禽徹底隔離開。 ●流感監測工作時刻不能放松 (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郭元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