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976|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豬萎縮性鼻炎的防治對策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3-3 21:4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豬萎縮性鼻炎的防治對策
    范玉霞
    (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青海西寧 810016)  
    :萎縮性鼻炎是豬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病原是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和多殺性巴氏桿菌。該病的主要特征為慢性鼻炎、顏面部變形和鼻甲骨萎縮。仔豬感染本病后,除引起鼻甲骨甚至鼻腔變形、萎縮或消失外,還可引起全身鈣代謝障礙,致使仔豬發育遲緩,飼料利用率降低,有時伴發急、慢性支氣管炎,導致仔豬死亡。文章概述了豬萎縮性鼻炎的發病情況、診斷方法及防治對策。
    關鍵詞: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產毒素多殺性巴氏桿菌
    萎縮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AR)是豬的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此病病因復雜,環境因素和病原因子在本病的發生中均起一定的作用。現已確認其主要病原為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和多殺性巴氏桿菌(Pasteutella multocida,Pm)的產毒菌株(DNT+ Pm)。BbDNT+ Pm感染豬后損害呼吸道的正常結構和功能,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極易感染其他病原,如支原體、嗜血桿菌、豬流感病毒等,增加了豬的死亡率[1]
    本病1830首次在德國發現,現已分布于養豬業發達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感染率為25%~50%,病原菌的分離達91%,發病仔豬遲滯率達10%25%[2]。我國因引種而將本病帶入國內,目前許多地方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和流行。一般認為所有造成鼻甲骨萎縮的都叫AR,但隨著對病原、致病機理和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由BbDNT+ Pm所引起的AR有許多不同之處。為了在世界范圍內達成共識,Pedersen等提出命名區分建議,得到了歐洲、北美、南美和亞洲豬病專家的贊同。將DNT+ Pm的引起或與其他因子共同感染引起的稱為進行性萎縮性鼻炎(PAR),由Bb引起的稱為非進行性萎縮性鼻炎(NAPR)[1]
    1 流行特點
    一般認為BbPm是本病的原發感染因子,各種應激因素是誘發本病的重要原因,如營養缺乏、不同年齡的豬共同飼養、密集、擁擠、過冷、過熱、空氣污濁、通風不良、長期飼喂粉料等都能誘發AR的發生。本病常年均可發生,冬春兩季是本病的多發季節,任何年齡、品種的豬均易感,但以仔豬最為多見;筆者發現國內土種豬發病較輕,也有此種現象的相關報道[3],具體原因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
    2 臨床癥狀
    Bb引起的NPAR的主要癥狀為打噴嚏及鼻塞,有時可見黏液或膿性分泌物。發病常見3~4周齡的仔豬或斷奶豬,日齡越小癥狀越嚴重,經過幾周癥狀會逐漸減輕;如果繼發有DNT+ Pm感染,則會出現持續性的鼻甲骨萎縮并導致不斷打噴嚏。PAR的臨床癥狀一般多在4~12周齡,初期癥狀與NPAR相似,但隨著病程進一步發展,鼻腔分泌物增多,甚至鼻腔流出血液; PAR的典型癥狀為吻部扭曲變形,上頜短于下頜,面部皮膚皺縮。由于經常流淚,內眼角下的皮膚上形成灰色或黑色的淚斑,病豬生長緩慢,飼料報酬低,育肥期比正常豬長1倍。如伴發其它呼吸道傳染病MPSPRRSPCP等可加重病情,嚴重時可導致死亡[4]
    3 病理變化
    剖檢鼻部變形的病豬,沿兩側第1和第2臼齒間的連線鋸成橫斷面可見鼻甲骨卷曲變小而鈍直,鼻中隔歪曲,有的病豬鼻甲骨萎縮消失,使鼻腔成一大空腔、鼻腔內常有大量粘膿性甚至干酪性滲出物。?
    4 診斷
    4.1 臨床診斷及病理學診斷

    病理剖檢是目前診斷AR最實用的方法,臨床實踐中,常根據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做出臨床診斷,有條件時可用X射線作輔助診斷,可以早期診斷豬萎縮性鼻炎,此法檢出率高,且對生長發育無不良影響,但操作困難,且不能檢出輕度病變病例[1]
    4.2 細菌學診斷
    病豬鼻外部消毒后,用無菌棉拭子插入鼻腔中較深部位,輕輕轉動,采集的病料接種于鑒別培養基。
    Bb在鮑-金氏培養基上培養24 h,可看到針尖大小、透明的小菌落,48 h菌落增大到2 mm左右,灰褐色,半透明或不透明,光滑隆起,有一種特殊的霉臭味,菌落密集處形成灰褐色菌苔;在痢特靈-麥康凱培養基上培養40 h~70 h,形成1 mm~2 mm淡茶色的菌落,光滑隆起,在血液瓊脂培養基上培養48 h形成灰白色、圓形較大菌落(直徑2 mm以上),周圍有明顯的溶血環。革蘭氏染色陰性。堿性美藍染色見有兩極著色的小桿菌,單個散在或成對排列,有時形成短鏈。經純培養后觀察菌落形態,并進行系列化試驗和菌型鑒定。
    Pm在痢特靈-麥康凱培養基上不生長;在血液瓊脂培養基上24 h形成極細小透明的菌落,48 h形成圓形、隆起、光滑、灰白色、中等大小的菌落(直徑 2mm3 mm),無溶血現象。革蘭氏染色陰性,堿性美藍染色呈明顯的兩極濃染。
    生化試驗,Bb不分解葡萄糖、麥芽糖、蔗糖,能利用枸櫞酸鹽,尿素酶、氧化酶陽性,VP試驗陰性,不形成靛基質。Pm分解葡萄糖、麥芽糖、蔗糖,產酸不產氣,不利用枸櫞酸鹽,氧化酶陽性,尿素酶和VP試驗陰性,能形成靛基質。
    PCRELISA方法。用PCR法時不需做目的菌的分離培養,在高濃度的目的菌存在時不必做增菌培養,可直接從所采取的鼻腔分泌物中分離DNA應用于檢測,該方法操作比較簡單,易于推廣??[5\] ?;ELISA20世紀90年代后期推出的一種方法,但該方法操作繁瑣,費時費力[6]
    4.3 血清學診斷?

    有試管凝集試驗和乳膠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在病原菌感染豬后,2~4周血清中開始出現凝集抗體,但感染時間在3個月以上時才能在部分感染豬體內檢測出抗體,因此,會出現假陰性情況,這種方法對商品診斷價值較小,只對種豬有一定的診斷價值[7];據吳斌等報道[8],乳膠凝集試驗檢出率高于試管凝集試驗,而且該方法操作簡便、快速,是基層獸醫部門和豬場較為理想的一種檢測方法。
    5 綜合防治
    必須綜合考慮飼養管理、營養、環境衛生等多方面因素,才能使AR得到有效的控制。
    1)切斷傳染源。本病一旦傳入豬群就很難清除,因此防止本病傳入很重要,要做到不盲目引入種豬,應該從經過專門檢疫的種豬場引進種豬。
    2)預防為主。制定一個好的免疫程序并嚴格執行。試驗表明,接種豬萎縮性鼻炎、多殺性巴氏桿菌二聯滅活疫苗,可使豬群AR臨床發病率由51.39%降至8.33%[9],應用市售的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和產毒素D型多殺性巴氏桿菌制成的油佐劑二聯苗。在妊娠母豬產前1個月注射1次,免疫母豬所生仔豬在4周齡和8周齡各注射1次,未免疫母豬所生仔豬14周齡和8周齡各注射1次,可產生較好的免疫力[10]。種公豬每年注射2次,在防疫時要搞好環境衛生,在此基礎上疫苗才有良好的效果。建議采用頸深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易引起腫包,極易繼發細菌感染形成膿皰,從而影響疫苗的吸收,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對于仔豬免疫,由于注射疫苗量少,為了防止注射后疫苗外滲,建議采用較細的9號注射針頭,按照“慢推快拔”的要領注射,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藥物控制。可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在飼料中進行添加來預防本病。無藥敏條件的豬場,可在飼料中添加大環內脂類藥物和磺胺類藥物,例如磺胺嘧啶400 mg/kg~2 000 mg/kg飼料,土霉素400 mg/kg~1 000 mg/kg飼料,飼喂未見臨床癥狀的豬;飼料中添加一種或幾種有效抗生素對治療PAR和促進生長均有益,但長時間應用抗生素的豬會產生耐藥性,且容易造成體內藥物殘留,尤其是疾病流行時對臨近屠宰的育肥豬,藥物治療的意義有待于進一步評價[11]。對有臨床癥狀的仔豬可以肌肉注射氨芐青霉素、鏈霉素或用卡那霉素液鼻腔噴霧。中草藥對該病的防治亦有較好的效果[12],藥用辛夷、黃柏、知母、半夏各40 g,梔子、黃芩、當歸、蒼耳子、牛蒡子、桔梗各15 g,白蘚皮、射干、麥冬、甘草各10 g粉碎后分2份,早晚各1份,25 kg1 d用量,連用9 d
    4)全進全出。 豬全部出場后空欄兩個星期,并使用“復合醛”并對欄舍進行全面消毒,是控制AR的有效措施,但規模較大的豬場一般飼養有不同日齡的豬和自己繁育的種豬,所以難以實施全進全出的措施,此方法適用于小型豬場和個體養殖戶。
    5)加強飼養管理。 飼料營養要全價,飼料營養缺乏可致使本病癥狀進一步加重。降低豬群的飼養密度,注重欄舍環境衛生,減少塵埃;改變飼喂方法,改干粉料為濕拌料,對預防本病有一定意義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3-5 19:41:10 | 只看該作者
    好像輝瑞有疫苗,價格貴得很,17元每頭份,也不知道效果怎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05:0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松县| 锦屏县| 古田县| 宁都县| 历史| 千阳县| 理塘县| 手游| 华容县| 上犹县| 灵台县| 襄汾县| 扎兰屯市| 苏州市| 普格县| 咸宁市| 伊金霍洛旗| 罗田县| 新乐市| 镇远县| 桦甸市| 扎囊县| 绥阳县| 民乐县| 安岳县| 聂荣县| 肇东市| 耒阳市| 华安县| 姜堰市| 昔阳县| 仁化县| 临夏县| 洮南市| 灌阳县| 云霄县| 阿荣旗| 城口县| 英吉沙县| 孝感市|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