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豬生產上,發現許多關鍵時期與人有類同之處,而且很有意思。
1、配后三天減料:對母豬來說,配后三天減料可以增加受精卵存活的數量。不謀而合,古代婦女出嫁時都會嚴格控制吃喝,美其名曰:“怕上廁所不方便”。
2、母豬懷孕前期如果應激太大會引起化胎,特別是在配后一個月內。而許多人結婚后一直在一起,而且雙方都正常,但卻不能生子,是否也是應激過多的緣故?
3、臨產:現在豬場因母豬難產而造成的損失是很大的,人工助產效果差時往往給母豬判了死刑,因為沒人會做剖腹產手術。而醫院為婦女接產時多采取剖腹產手術,他們認為這是最安全的。除了醫院是為了我掙錢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豬場的技術人員不過關,簡單的小手術都不能操作下來,這是養豬界的悲哀。
4、人到一定年齡要搞對象,豬到一定年齡時也需要抗對象,這對以后的繁殖是有利的。現在許多豬場不給豬提供搞對象的機會(公豬到后備母豬欄內調情),出現大體重不發情也在情理之中了。
5、小孩生下來沒奶可用牛奶甚至小米稀飯都可以養活,但小豬生下來不吃夠足夠的初乳則無法活下去,這是人與豬胎盤的差異,這點豬就不能按人的方式去做了。
6、仔豬斷奶是一生中應激最大的時期,許多豬無法渡過這個關口。但小孩在斷奶時往往很正常,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小孩斷奶時,除了不吃母乳外,其它的條件都比以前強。如果小豬斷奶后的條件也都優于斷奶前,小豬也不會出現問題,這一點已被許多豬場所證實。
了解了豬與人的相同點,按人的方式考慮豬,豬會養好;考慮到豬與人的不同點,采取相應措施,豬會養得更好。
為了讓養豬者更便于理解,“人與豬的思考”在詞句上對人有許多不敬之處,在此向我們偉大的人類表示歉意。
知人者明,知豬者智,這是本人對明智的另一種解釋,“人與豬的思考”到此結束。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