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經歷了幾次爬山的過程,現在想起來,養豬與爬山有太多的類似之處:
1、目標
養豬的目標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爬山的目的是為了征服越來越高的山頂。
2、方向
爬山如果選不對路子,可能永遠在半山坡轉悠,養豬如果走錯路子,賠錢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
3、功力
如果一個人的功夫很好,可以一躍十幾米高,再難的山也能爬上,就像《俠客行》里的摩天居士謝煙客。一個豬場的技術人員如果有很高明的技術,也能應對太多的問題。
4、設施
如果一個人乘坐飛機或纜車,可以不費力氣就能到達山頂。一個豬場如果有好的設施,溫度自控、濕度自控,豬生活在比人還優越的高級賓館里,是很少會發生問題的。
5、代價
乘坐飛機或纜車上山,只可用于旅游,如果是用于上山采藥,則是不劃算的。養豬的設備也只能限于一般水平,過高的設施只能增加賠錢的數量。
綜上所述:養豬成功需要選準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也必須選對路子,參照成功豬場的模式是有益的,一般別人走過的路子更可靠一些,但也要有自己的主見,因為別人走過的路未必就是上山最近的路,或許是別人上不去又翻下來的路。上山必須自身有足夠的體力,豬場也必須有足夠的技術力量。上山也需要有好的設施,穿登山鞋與穿普通鞋的效果是明顯不同的;養豬必須計算成本,如果豬養成了,錢也賠得差不多了,那還不如不養。
爬山時,找一個有經驗的向導可以省很多事,養豬時,聘一個有經驗的人更容易成功,但是爬山時要聽向導的,如果非要向導聽自己的結果就不一定了。豬場老板如果非要技術人員聽他的話,豬場也難辦好。
爬山時,要根據自己的體力選擇適宜的山,如果山太高或太陡,往往爬不上去,可能連半山坡也爬不到,因為差一步與差十步都是爬不上山。養豬也不要定太高的指標,否則看到完不成干脆就不干了,反正也達不到標準。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