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野豬技術、質量指標 (參照特種野豬DB330225/T12-2000標準和企業Q/NY001-2001標準)
--------------------------------------------------------
品種特征:初時身上有縱向深褐色條紋,被毛為黃褐色或灰黃褐色,隨著月齡增長條紋逐漸消失,被毛轉為灰黃褐色或棕灰褐色,嘴尖臉長,耳小直立,體軀寬窄適中,背腰平直,胸腹深,腹線呈水平,鬃毛長,體質健壯,性情溫順,行動敏捷,護仔性強;
繁殖數量:年產兩胎次;
窩產仔數:經產母豬8~12頭;
日增重:約400~500克;
純種野豬血液含量:在62.5%~87.5%之間;
屠宰率75%以上,適宜屠宰體重75~90Kg;
胴體父系瘦肉率70%以上,母系胴體瘦肉率65%以上;
皮厚適中、肉質鮮嫩,野味濃郁,富含亞油酸;
飼料報酬3~3.5:1;
飼料投入成本低于家豬。
質量指標:
-----------------------------------------------------------------在同樣體重時,特種野豬的胴體瘦肉多,高達72.35%,比家豬高出16.97個百分點,脂肪比例少38.07個百分點,背膘較薄。根據胴體中脂肪的分析,其亞油酸含量比家豬高出2~2.5倍。亞油酸在體內不能合成,需要通過從食物中攝取,是一種重要的人體必需脂肪酸,因此,野豬肉也是一種保健食品。野豬肉剪切力小,幾乎只有家豬的50~67%。
| 商品家豬 | 特種野豬 | 投入比例 | 1 | 1 | 產出比例 | 1.15 | 2~3 | 經濟效益 | 15% | 100%~200% | 瘦 肉 率 | 65%~70% | 70%以上 |
[ 本帖最后由 秋風勁 于 2008-2-22 17:26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