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行業正經歷一場不可避免的劇烈改變。在這個關鍵時期,如何將行業原有的資源,行業的發展規律,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市場的要求,政府的法律法規,財政扶持有效的結合到一起,探索出一條良性的,在市場基礎上的,適當干預的良性體系。需要政府、專家、行業內人士共同努力。盡快地,代價最小地完成行業改造。改造這個行業必須考慮到以下各方面的問題:
1. 行業改造主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是:充分利用市場規律進行品牌化生產,建立符合生物安全的生產工藝
2.最大限度地利用行業原有資源:依托原有的有經驗的從業者。不能連根拔除,要搞嫁接。
3.以農民為主體:安排農民就業,適應農民的勞動力水平和資金能力,農業不能拋棄農民,農業不光要給國民提供食物,也要給農民安排就業。
4.適合農村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適合循環農業的要求,避免環境污染。
5.大型自動化養殖場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需要資本量大,成本難以控制,搶農民飯碗子。糞便處理難度大,環境污染也是個難題。不能解決生物安全危機,數量大本身就是同生物安全相矛盾的。盲目上自動化養雞是絕對錯誤的,七、八十年代很多大型國營養雞廠的失敗經歷就證明了這一點。當廣大的養雞戶生產模式調整合理之后,大型養雞廠肯定沒有競爭力。蛋雞生產工業化是必然的,但是不一定需要形式上的集中,像日本工業的生產模式、中國溫州工業的生產模式,即小生產單元專業生產,契約協作,產業集群連片,公司統一經營。這種模式適合中國的蛋雞業。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同樣適用于蛋雞行業。
6. 以前農村工作有一些提法值得商榷,例如:引導農民致富,這種說法不科學,應該改為安排農民就業,改善農民生活生產方式和環境。致富是沒有止境的,每個村落的農民生活和諧穩定才是農村發展的出路。農民的居住方式,生產方式直接影響到農村生活和諧的程度。農民占有的資本,技術,信息和他們的自身能力都有局限性,這就決定他們沒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致富,即使少數人致富了,也是暫時的,而且對整個區域的社會和諧和自然環境的良性化沒有任何益處。政府的農村工作應當考慮的是,如何科學的引導和規范農民的生活生產行為。使其自覺地實現穩定,均衡,公平,同自然環境相和諧。以這種思路出發,一切將進入良性循環。農業生產的所有權、經營權和生產的具體的勞作應該有靈活的組合方式,以更利于市場的需求和變化,更利于農民收入生活的穩定,更利于農村生活環境的改善,更利于自然環境的良性循環。政府對農民的財政扶持應當成為引導資金,使農民走向市場,接受正確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按科學規律辦事,這樣會事半功倍。
7.目前改造蛋雞生產的時機非常好,禽流感的爆發,生產過剩,雞蛋價爆跌,所有的養雞戶都虧損,大多頻臨破產。國家主管部門應當立法,讓低質雞蛋被市場淘汰,從而把低水平的生產方式淘汰,資助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飼養模式,使其在市場占據有立地位,得到有效發展。利益趨動,政策引導,法制規范,政府、公司、農戶、市場協同作用,從而按照行業規律和市場規律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模式更新。政府如何投入資金,盤活蛋雞行業已有的生產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使原有的生產模式合理化,做到四兩撥千斤,值得專家和政府官員考慮,深思。
8.生產品牌蛋是蛋雞行業的唯一出路
雞蛋的消費發生了變化:消費水平多層次化,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關注超過對價格的關注。禽流感更刺激了消費者對優質安全無公害雞蛋的需求,雞蛋的清洗、消毒、分級、包裝已逐漸成為上市的先決條件。農村人口城市化,城市人口急劇擴張:生活方式越來越快捷,對安全衛生,方便購買烹飪的優質凈蛋需求量會不斷的上升。畢竟,雞蛋是最廉價的動物蛋白來源。消費者購買方式變化:正在由農貿市場轉向超市和便利店,方便包裝也成為雞蛋重要的賣點。雞蛋質量標準已經出臺:迫于生物安全的考慮,國家也會在政策上向優質雞蛋生產者傾斜,普通蛋雞戶如果不及時轉變生產模式,生存將越來越艱難。當前市場上的品牌蛋價格遠遠高于散蛋,會刺激生產者向這個方向發展。
9.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公司操作,政府扶持,建立蛋雞生產聯合體。農民做不好的事情,不愿做的事情,做不了的事情由公司來做。讓他們集中精力飼養產蛋雞。按訂單農業的模式,同達到生物安全要求生產模式合理的養雞戶簽合同,保底價收購優質雞蛋。這樣不用任何其它投入,就可以刺激養雞戶采用新的生產模式,迅速使養雞戶規范飼養行為,禽流感,環境污染等一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但是保價收購需要承擔市場風險,應該由政府支助分擔一部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