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551|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獸醫臨床診治需與時俱進 (轉)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2-19 21:2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獸醫臨床診治需與時俱進

        近年來,常常聽到這樣的感嘆:禽病越來越難治了,可供選擇的藥物范圍越來越窄了,真不知如何是好。在筆者看來,這不僅僅是壞事,也是好事,好就好在禽病難治才會促使人們提高飼養管理水平,用藥范圍窄才會促使大家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生產出更安全更高效的好藥,反過來還會迫使違禁藥、原粉藥退出獸藥市場,讓濫用藥、亂投藥的現象有所改善。

           由此筆者想到,這不只是飼養管理和獸藥產品的順應時變、與時俱進,作為診病施治主體的獸醫技術人員,我們的診治觀念也要與時俱進。

     

        在臨床診治實踐中,技術服務人員常會碰到跟傳統報道與習慣認識相去甚遠的病例,原本有效的治療方案和藥物,卻不能治愈疾病,于是懷疑是不是又一種新病出現了?是不是現成的治療方案過時了?是不是病原產生強耐藥性了?以至懷疑是不是藥物不如從前了,不能用了?

           這種疑惑很正常,因為投藥是我國養禽業防治禽病的“特色”,因此對藥物的信任依賴程度大于對其他原因的分析對比,所以說,這些懷疑都有道理。

           但筆者還想說,禽病的臨床治療是一種靈活、不斷變化、實踐性極強的思路理順過程,正如在人醫界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沒有萬無一失的醫生一樣,禽病的診斷、施治也只能是成功與失敗經驗的積累、發揮、選擇、規避,這其中診治思路的與時俱進顯得尤為重要。

        舉例之一:      

        水質與診治思路的與時俱進

           不同的地區水質不同,水的硬度(鈣、鎂離子含量)、酸堿度對藥物溶于水后的影響也不同,溶后飲用的時間長短也有差別,溶解溫度、季節也有不同影響。同一藥物在不同水質地區使用,療效就會有差異。偏堿性的藥物在偏酸性水質中會因中和作用而減效。再者,水質污染程度不同(尤其是表層水質污染已成各地共患),禽類飲用后的健康差異也會很大,有毒化學元素鉛、汞、砷超標的水質會使家禽中毒;有害菌(如大腸桿菌)超標的水質會使家禽經常出現拉稀癥狀,使用抗生素后會好轉,而在停藥后幾天又會復發。另外,受氣候、耕作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有的土壤會呈現不同程度的鹽堿化,導致水質變劣,這對肉雞腹水癥的發病、日采食增重都會產生影響。此外,水質中鉀、鈉、鎂含量過高,有導瀉效應,會導致肉雞水樣腹瀉。

        舉例之二:      

        發病與診治思路的與時俱進

            目前,許多疾病的發病日齡都出現提前與后延的現象,這也是我們診治必須及時跟進和進行相應診治處理的方面。傳喉本是雞5周齡后發生的較烈性的傳染病,現在提前至3周齡即可發病,且呈現溫和化;球蟲病本是2周齡以上發病,現在3日齡幼雛即呈現盲腸血便;傳染性法氏囊病,臨床傳統報道主要發生于2-15周齡,以3-5周齡為最易感,春末夏初為多發季,而在現實病例中,最早的病例可發生于1日齡的幼雛,晚者可遲至產蛋期,四季都發已無明顯季節性。習慣認識中,此病病程一周左右,一般第3天出現死亡,4-6天達到高峰,8-9天自然歸轉康復,而現實中,3周齡前發病的幼雛,有的病程可達2周以上。教科書記載的胸肌、腿肌條狀出血也已少見,多數雞的法氏囊缺乏特征性病變(如腫大),法氏囊萎縮現象更是很難見到,這在臨床診治上易與新城疫、腎傳支等相混淆。

        舉例之三:      

        免疫與診治思路的與時俱進

            以前,法氏囊發病多見于未免疫或免疫空白期雞群及母源抗體低的雞群,而現在不少雞場反復多次使用活疫苗仍然發病,有的用毒力強的進口苗做首免,后用毒力弱的國產苗做二免;有的則反過來,免疫程序也各不一樣,其結果是無論怎么免疫也會發病,無論怎么用藥也難治病。

            有的雞場認為免疫沒有效果,干脆發病就打卵抗,認為治療效果快,殊不知少數卵黃抗體制備工藝粗糙,滅菌不嚴,致使用過卵抗的雞群頻繁暴發大腸桿菌病、支原體、葡萄球菌病,要連續用藥多次方能控制,而這樣用藥的最直接副作用,就是對肝腎功能的損害,都知道藥源性肝腫、腎腫是用藥過度導致的結果,肝的解毒功能、腎的排毒功能一旦被破壞,機體酸中毒則成為不可逆轉,此時只有停藥才是上策。而實踐中一藥不靈又投一藥,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再如雞痘,常規認識中,多數雞群在發病3-4周左右即可自然康復,死亡率也低。但近年來,雞痘的發病病程、死亡率都有增加趨勢,不用藥就不會痊愈。同時雞痘本身又是一種免疫抑制病,發病后機體免疫力下降,極易誘發大腸桿菌、新城疫、法氏囊、沙門氏菌等病,人們恰恰容易忽略藏在雞痘背后的隱患。傳統認為雞痘免疫采用刺種方式,刺后應有紅腫結痂,如無則可以認定免疫失敗,現實中,多數雞接種后并無此癥,但也不發病。

            許多養雞場采用與新城疫凍干苗混合注射的方式來接種雞痘,理論上是不妥當的,因為雞痘病毒不能在深層肌肉中增殖擴繁;還有一種說法,新城疫苗對雞痘病毒有干擾作用,于是有的雞場干脆對雞痘發病雞群直接打新城疫苗,以毒攻毒,這些都給診斷、施治帶來困難。

        舉例之四:        

        飲水給藥與診治思路的與時俱進

            雞的味蕾有29個,幾乎不辨滋味,可實踐中,有的藥物溶于水后,雞就是不喝,有的即使喝也很細慢,換為清水它就搶著喝。味苦是人的味覺感受,雞本不應如此,但雞不喝某種藥水,卻是不爭的事實。

           究竟怎么認識這些問題呢?是書本理論指導實踐,還是實踐在不斷刷新修正理論?臨床診治需要善于在實踐中摸索規律,獸醫技術人員要敢問為什么?把懷疑的范圍擴大,單純地分析某一種原因很難準確把握診治思路,同時又把判斷的選擇范圍濃縮,要考慮非典型化、變異株、耐藥性因素,同時要對曾用藥、飼養管理、環境變化、發病日齡、用藥天數等進行綜合分析,才能使自己的診治技術在發展的實踐中與時俱進。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2-2 17:44:50 | 只看該作者
    盡管是轉帖,但還是感謝樓主的好貼!??!里面的內容也非常務實!??!
    板凳
    發表于 2009-2-3 23:10:43 | 只看該作者
    很好的資料啊 ..............
    地毯
    發表于 2009-2-7 23:21:35 | 只看該作者
    :liuhan::)3::shuya: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18:1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湘潭市| 西宁市| 禄劝| 泸水县| 海兴县| 渝中区| 历史| 古田县| 开封县| 舞钢市| 新疆| 富蕴县| 成都市| 福安市| 山西省| 天气| 夏河县| 南靖县| 吴桥县| 高清| 丰都县| 罗田县| 八宿县| 太和县| 奉化市| 甘孜县| 南阳市| 高州市| 弥勒县| 永泰县| 二连浩特市| 赞皇县| 平南县| 井陉县| 朝阳市| 祁东县| 明溪县| 章丘市| 郸城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