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規模化豬廠因在生產管理、防疫措施和技術等方面,存在信息不靈和對疾病缺乏有效的監控手段等因素,使得一些原來就有的豬病(如豬瘟、大腸桿菌等)在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又爆發了諸如偽狂犬、藍耳病、豬斷奶多系統衰綜合癥等新病,導致豬只大量死亡,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方面:
1.疫病多發季節為對豬廠實行封閉性管理;
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于疫病多發季節對豬廠實行全封閉管理,禁止人員隨便進出豬廠(尤其是生產區),是防止外疫傳入,進而切斷傳播途徑的有效辦法。然而許多規模化豬廠并為采取上述措施,常可見到豬廠人員工作之余隨便離廠回家吃飯或休息,而外來參觀人員甚至買豬的流動人員也可隨意進入豬廠這是許多流行豬病發生的主要傳播途徑。
2.對引入的后備種豬未經隔離觀察就直接進入生產區;
這個問題在許多豬廠都客觀存在,許多規模豬廠內根本沒有建造觀察隔離舍,如若引入的豬只帶有某些潛伏疾病,則本病在豬廠發生是遲早的事。
3.對出產母豬發生的疾病持續感染重視不夠;
一些豬廠的繁殖障礙性疾病隨無大的爆發,但每月發生此病的現象確實時常不斷,這些具有繁殖障礙的母豬因不是全窩死胎和木乃伊而未造成明顯或太大的經濟損失,故未引起豬廠的重視染病豬只在發生持續感染后即向外排毒,進而成為一個“接力幫手”感染其他種豬,最終使繁殖障礙病無法根除。
4.誤診的原因;
每當疫病發生時,相當部分豬廠采取病料或血清送檢,但因在操作過程中存在不規范或錯誤,導致了實驗室的結果不準,從而出現誤診。
實驗室操作人員水平欠佳或操作失誤,從而出現誤診。
缺乏對臨床觀察和尸體剖檢結果的綜合分析,沒有將實現室結果與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等多方面結合分析從而引起誤診。
5.不能對疾病的發生做出預測導致疾病發生時束手無策
疾病的發生和流行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通常將這些因素劃分為致病因子、環境因子和宿主因子,三者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從而導致了豬群群體的發病,這就要求豬廠技術人員不僅要熟悉臨床治療,還應該通過查閱病史、發病季節和疾病診斷記錄,結合現有豬群的臨床觀察,了解和掌握社會疫情動態,對疾病發生做出預報,以采取相應對策加以防范,但是不少豬廠在疾病爆發時,廠內負責人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疾病亂投醫,專家請了一撥又一撥,錢沒少花,疾病也沒控制住。
6.所請專家對疾病的診斷結果不一;使豬廠無所適從
許多豬廠沒有專一的技術顧問,往往是在疾病來臨或發生之中請一些畜牧獸醫專家來廠里診治,但專家在廠內的時間很短,對本廠的疾病史和當地疫情并不了解,往往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就斷定是某一種病,當豬廠據其建議采取措施結果不理想或無效時,只好再請另外一個專家,這樣治療方案提了一套又一套,錢沒少花就不治病,耽誤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造成了重大損失。
7.消毒滅源不徹底,留下了疫情隱患
豬廠的銷售工作使消滅傳染源、防止疫病發生的關鍵措施之一,但現實中的豬廠大多未認真做到嚴格消毒這一關,有的雖有消毒設施,但未達到應有的消毒效果,另外許多豬廠未注意到對病、死豬停留或走過的地方做嚴格認真的消毒,直接留下的疫情隱患。
8.其他認為因素;
疫病的發生和流行還與疫苗本身的質量、保存及多種人為因素密切相關,如疫苗質量不合格,疫苗存放不當,注射過程中打飛針,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劑量不足,接種前使用抑制機體免疫反映的藥物,都會使豬群健康狀況處于不穩定或疾病的潛伏狀態。
[ 本帖最后由 qyj888 于 2008-2-9 10:48 編輯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