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新城疫在我國爆發以來,每隔一段時間新城疫就會在我國的不同地區發生。近幾年,其發生頻率加快,發生情況也變為不同程度的散發。最近在河南省、河北省、山東等地區的蛋種雞場陸續發現非典型雞新城疫病例,給這些地方的種雞場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一 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
發病雛雞精神沉郁,張口呼吸,羽毛松亂,采食量下降,排黃綠色稀糞。 蛋雞在產蛋期發生后,產蛋下降,軟殼蛋增多,嗉囊空虛,內含液體并伴有呼吸道癥狀。有的成年雞發病沒有呼吸道和神經癥狀,僅表現為產蛋量突然下降,軟殼蛋增多。
剖檢后病理變化不明顯。腺胃與食道、腺胃與肌胃交界處多不見變化,腺胃乳頭出血也很少見到,腸道與盲腸扁桃體的變化不及典型新城疫明顯,但一經發現則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筆者曾連續剖檢二十多只豫北地區的病、死雞,發現三例典型癥狀,其余僅見氣管有黏液,以及小腸不同程度的出血,直腸黏膜彌漫性出血癥狀。
二 流行特點
1 現在發生的新城疫大多數是在免疫雞群中發生的非典型性新城疫,發病率不高臨床表現不明顯,病理變化不典型,死亡率低。
2 本病不分雞的品種、日齡和性別,均可發生。肉雞多發生在 30 日齡,蛋雞在 10-20 日齡、育成雞合群時、產蛋開始至高峰期。
3 感染的幼雛死亡嚴重,有神經癥狀; 產蛋雞產蛋下降,下降程度不等。該病毒頑固地盤踞在一個地區連續發病,很難根除。
4 常常混合感染大腸桿菌或者多種呼吸道疾病,但不能排除新城疫的癥狀,可以通過多剖檢得出新城疫感染的總體印象。
5 有野毒感染,常能查出抗體效價在 2 13 -2 17 的樣本,用含有加強株的疫苗效果好。
三 當地免疫失敗的主要原因
根據近幾年對這些地區的血清進行血清學檢測及病原的分離鑒定發現,發病雞群的抗體水平較低或者抗體水平參差不齊,當雞群受到野毒侵襲時,抗體水平低的雞群首先感染發病,病毒在機體內不斷增殖,同時排毒,感染其他健康雞,形成“傳染源→易感雞→傳染源”,不斷蔓延,難以控制。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與這些地區的家禽飼養狀態及免疫程序以及所選擇的疫苗質量有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這些地區家禽的養殖規模較小,養殖場比較集中,很難進行正確的、科學的管理和防疫工作 ,容易引起多種疾病的高發、多發。在這種情況下免疫,雞群產生的抗體水平差異較大,容易引起非典型新城疫的發生,從而又導致繼發或伴發大腸桿菌或者呼吸道等多種疾病。形成惡性循環。
2 疫苗選擇不當,有效保護抗體維持時間短。目前市場上生產新城疫滅活疫苗的廠家較多,質量也參差不齊,就目前我國新城疫流行特點對新城疫疫苗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疫苗不僅能抵抗強毒的感染,還要產生高水平的抗體。一些國產疫苗的病毒含量較低,免疫后抗體效價上升慢,產生的滴度低,與下次免疫后疫苗起到保護作用期間很容易感染新城疫.轉載自中國獸藥114網。另外,國產的免疫佐劑純度較低,不能很好地促進機體對疫苗的反應能力,使得免疫后抗體效價比較低,導致新城疫在雞群中的散發。
3 免疫程序不合理,不科學。實踐證明,新城疫活苗與滅活苗同時使用免疫效果最好,二者可以相互促進。目前蛋(種)雞養殖戶和養殖企業幾乎都能做到這一點,而大多數農村飼養商品肉雞的養殖戶,甚至一些有規模的養殖企業圖省事,怕麻煩,從來不免疫滅活苗,存在僥幸心理,一旦受到野毒的侵襲,很難保護雞群不受感染發病,從而造成經濟損失。
四 采取的對策
對于新城疫的防治,關鍵是作好免疫 ,使雞群在整個飼養周期內對新城疫始終保持高度、持久、一致的免疫力。我們對新城疫的發生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采取的措施要有科學依據,應根據當地的流行特點 , 采用病毒含量較高并且含有當時流行株的疫苗進行免疫。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