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制母豬存欄數量,提高母豬年生產能力
飼養母豬風險高,投資相對比較大,因為母豬群造價昂貴,資料數據顯示,每頭母豬年消化飼料在1.2噸,用藥保健不低于100元。提高母豬年出欄商品豬數量和商品豬的出肉率是減少母豬存欄數量的唯一途徑。
二、地區養殖結構的調整
為了方便豬場糞尿污水的處理,另外從防疫安全,加之中國國情的制約,中國未來養殖走向小規模,大群體出現養殖行政村,養殖小區。
三 、建立有效的傳染病布控方案
如何控制傳染病是規模化豬場產期以來最主要的議題之一,從獸醫學角度來講:應該用消毒、藥物、疫苗等方法。但這種方法有時不一定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
傳染病傳播的三個規律
①病毒離不開活體。
②一般抗生素對病毒不起作用。
③病毒容易發生變異。
四、SPF豬群的建立
基本方法為:母豬在臨產前采取剖腹產取出仔豬,然后在無菌條件下飼養,這種技術對消滅傳染病十分有效,但由于技術要求高,因此生產上很難實施推廣。
五、成敗在防疫 效益在管理
徹底貫徹防重于治,降低藥殘,現階段中國養豬生產存在的問題。
1、養豬水平不高 母豬存欄數量過多
中國商品豬的產肉率為76%左右國外先進的平均在85%。
2、生豬及其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水平不高
重大疫情控制體系建立不夠完善, 藥物殘留,使用違禁添加劑。
3、散養戶過多且分布廣
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程度不高,抗風險能力弱。豬爪爬天下談的不夠細致,謹以此獻給養豬的,賣獸藥的,賣飼料的,2008年祝你們好運氣。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