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生理性原則
(1)飼料的干物質含量和飼料體積必須與動物消化生理特點相適應。飼料中粗纖維含量與有效養分濃度有關,也與飼料體積有關。飼料中除應滿足動物對各種養分的需要外,還需注意日糧中的干物質含量,使之體積最小而有效養分含量最高,可吃得下,吃得多,能滿足營養需要。常見一些科普資料沿用80年代的觀點,介紹的原則是,日糧要有一定體積!給豬以飽感,這至少在仔豬飼料配方設計上是一個過時的觀點.
(2)市場上多數的普通乳豬料,延習80年代配方,沒有考慮小腸營養這個要害,而采用低營養濃度,使用酶制劑、酸制劑、收斂劑、抗菌藥物等治標手段來緩解癥狀,仔豬生長相對緩慢;另有些乳豬料,以“不拉稀”作為市場目標與定位,生長其次,易出現僵豬。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斷奶應激問題,也不能很好適應規模養殖場的發展需要。
(3) 設計飼料配方時要注意與仔豬的營養生理相符合,配合飼料要能夠滿足仔豬的兩個基本需求:生存與生長發育。所以要注意所用原料的體積、消化率、對仔豬的營養與保健作用。
[ 本帖最后由 牧童 于 2008-1-12 18:54 編輯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