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潤集團在“2007中國農業企業家高峰論壇”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企業家與來賓們:
大家好!
我受雨潤集團董事局主席祝義才先生的委托,十分榮幸地參加2007中國農業企業家高峰論壇。在此感謝中國農學會農業產業化分會提供這一機會,感謝參會的各位領導與朋友對雨潤集團的支持,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雨潤集團生于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潮流中,十四年來與成千上萬家民營企業一樣經歷了艱辛創業、市場拼搏、起死回生、由弱到強的風雨歷程,搏擊市場驚濤駭浪,企業在競爭中迅速成長,其中不乏以小搏大、創新思維決策成功的案例。下面,我就雨潤集團與哈爾濱肉類聯合加工廠(以下簡稱哈肉聯)戰略重組、強強聯合的情況作一介紹:
內容共分三個部分:
一、 雨潤集團基本情況
二、 雨潤集團與哈肉聯戰略重組及企業家的決策
三、雨潤集團展望
一、雨潤集團基本情況
1993年在江蘇省南京市成立了一家生產熟肉制品的民營企業雨潤公司,企業資金300萬元,職工60人。2006年雨潤集團形成以肉食品加工為主業,集百貨、物流、旅游和房地產等五大產業為一體的大型集團企業。總銷售額人民幣267億元,其中食品產業130億元。2006年,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124位,在中國制造業500強中排名56位,在中國肉類食品加工業中排名第2位。目前,雨潤集團在食品產業方面,已擁有一個中國馳名商標、三個中國名牌和四個江蘇省著名商標。在低溫肉制品行業中連續九年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一;雨潤冷鮮肉、冷凍肉的市場占有率分別位列全國第二名和第三名。2005年10月3日,中國雨潤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成功上市,實現了與國際資本的真正接軌,現市值約110億港元。2007年9月,祝義才先生被中國肉類協會評為“中國肉類行業影響力人物”。
二、雨潤集團與哈肉聯戰略重組與企業家的決策
1、 百年老廠----哈肉聯
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哈爾濱肉類聯合加工廠,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企業,始建于1913年,由英國商人馬前氏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傅家甸)投資創辦,原名“濱江物產英國進出口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畜禽屠宰及肉類加工,是哈埠地區最早形成的三大知名企業之一。1941年轉為日本商人經營,1944年由蘇聯紅軍接管,1947年收歸國有,曾是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重要軍需食品生產基地。1958年企業正式命名為“哈爾濱肉類聯合加工廠”。
哈爾濱是中國歐式肉制品的發源地,是紅腸(里道斯)的故鄉,俄籍德國大技師愛金濱斯將紅腸技術帶到了哈爾濱,帶到了哈肉聯,哈肉聯紅腸成為中國最早的歐式肉制品,也成為紅腸的代名詞。
近百年來,哈肉聯歷經創始期、計劃經濟的輝煌期、市場經濟初期的低谷期、機制轉換期、企業變革的轉折期。1978年改革開放后,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于生豬(豬肉)、肉灌制品放開經營,企業陷入低谷。但哈肉聯的企業家和職工沒有氣餒,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政府的支持下,1997年,哈肉聯對企業主導產業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提升“哈紅腸”的質量與培育品牌美譽度,大力開發冷庫出租和南極食品批發市場,使企業重現生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哈紅腸在東北大地繼續飄香。
2、 起因----企業家居安思危
東北三省地處東北亞,背靠華北,側有內蒙、毗鄰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遼闊的東北大平原有豐富的資源、樸實的民風、巨大的市場,黑土地充滿神秘、充滿商機。
改革開放,使肥沃的土地畜牧興旺,東北由原來的肉食品主要銷區,一躍變成了肉食品原料的主要產區;改革開放,也使東北的肉食品消費量大幅度上升。
2001年、雨潤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1.47億元,在全國已建有17家工廠,在華東已形成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但雨潤在東北僅有遼寧省開原市建有一家熟食企業,東北大地對雨潤食品聞之甚少,雨潤集團在東北大地也踏足甚少。雨潤如何進一步發展?是固守華東,還是開拓東北,擺在了雨潤集團決策者的面前。
2002年初,祝義才董事長在集團新年致辭中說:“9年來,我們天天面對的都是危機,對成功從來沒有竊喜過,一直是顫顫驚驚,如履薄冰,也許是只有這樣才使雨潤度過了9個春秋。對于2001年我們取得的一點成績只不過是國際500強末位企業的一個零頭,我們必須明白:我們處在一個危機之中!隨著WTO的加入,中國自己拆除了保護企業的柵欄,直接面對國外龐大企業的競爭。那些企業經常驕傲地宣稱:我們有一百多年歷史。殊不知,經歷過50年乃至100年風風雨雨的企業,早已煉就一身鋼鐵之軀。而我們,剛滿9歲,如果說企業滿30歲才算畢業的話,那么前十年只是讀完了小學。競爭不憐憫弱者,唯有面對,因此我們決不能有絲毫懈怠和自滿。”創新始終是雨潤發展的主旋律、加速開拓東北是雨潤的當務之急。
哈肉聯的企業家也沒有滿足,他們清楚的認識到,單靠企業內部自身改革,要改變一個大型國有企業體制的艱難;單賃一個企業單打獨斗,要開拓更大市場的不易;長持下去,企業只能守地盤,能否守住,只是企業一廂情愿;如果維持現在的局面,不知何日,企業將再一次陷入困境。企業要長足發展,只有徹底的創新轉換思維;一個近百年的企業,要繼續輝煌,就要適應市場,靠大船共謀發展。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號召。“要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路子”是黨中央的決策。溫家寶總理指出:“振興老工業基地,要靠發揮自身優勢,挖掘內部潛力,少上新項目、少鋪新攤子,在改組、改造現有企業上下大功夫,注重整合現有資源”。振興東北與環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發展提上了國家議事日程。“忽如一夜春風來、涼秋黑土梨花開”。雨潤集團與哈肉聯戰略重組強強聯合序幕拉開。
3、 重組----企業家敢為人先
雨潤集團先進的企業運行機制、管理模式、企業文化與哈肉聯在東北多年形成的紅腸品牌和加工優勢是良好的互補,雙方多次洽談、求同存異,形成了戰略重組一致意見,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2003年11月,哈肉聯企業與雨潤集團強強聯手,組建了“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
如何將一個具有2400多名在冊員工的大型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順利的轉型?這考驗著企業家的膽略和智慧。
祝義才董事長在哈肉聯重組中提出了三個負責和三個不變的原則:“即對當地政府負責、對企業負責、對職工負責;對重組后哈肉聯產業結構不變、注冊地不變、納稅地不變。”雨潤集團承諾全力將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建成東北地區最大的豬源基地、屠宰基地、分割基地、肉制品基地和銷售基地。這一舉措和實踐的應證贏得了哈肉聯廣大干部和職工的人心。
哈肉聯企業家在企業重組中,耐心細致的做干部與職工思想工作,統一思想、化小矛盾、以心換心、降低阻力;企業制訂(2003—2007年)五年發展規劃,在強強聯合中使廣大職工看到前進的方向與希望;安排管理者與職工到雨潤集團其他工廠考察實習,轉換觀念、其中副總經理身體力行主動到雨潤集團其他屠宰工廠掛職數月,學習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與技術;為了使新企業今后的產業發展順利,哈肉聯企業家下大決心,整頓并收回了凍品和小商品批發市場,理順了生豬帶宰和定點屠宰業務,增加了肉類產量,在本地擴大了生鮮和熟食的銷售市場;企業職工經過身份置換、科室機構按市場要求重新設置,全體干部重新競聘上崗等等。國有企業改制之路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百年老廠更談何易,涉及方方面面,觸及人人利益。在企業家精心組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班子作用,緊緊的依靠廣大職工、妥善的處理各種矛盾,徹實的解決各類問題,使企業順利的完成了重組。
4、 建設---企業家一展宏圖
戰略重組后,雨潤集團重點打造大眾肉聯集團成為東北地區集團的龍頭強勢企業。哈肉聯改制后通過輕裝上陣,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和機制,國有企業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現代企業管理優勢的水乳交融,使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經濟效益連年遞增,一年勝于一年。
2004年大眾肉聯集團改制徹底完成,根據企業發展需要,重新調整了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確立了生鮮肉類加工產業,肉制品加工產業和南極商貿物流三大產業,產品形成了三大類八大系列,著名品牌為“大眾肉聯”,其中生鮮產品共有70余個品種,肉灌制品共有近百個品種,產品在本埠市場的占有率已達50%。
按照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主副換位,大力發展畜牧業”和哈爾濱中心城市建設“退城進郊”戰略規劃。城市的迅速發展,使原處近郊哈肉聯已在中心市區內,地域狹窄,不適合再作大規模屠宰加工的現狀。2005年5月18日,雨潤集團投入巨資在哈爾濱所屬雙城市新興項目園建設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畜產品加工基地項目——即食品工業園。
新建設的雙城現代化食品工業園,一期工程投資五億元人民幣,總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萬平方米,工廠自然條件優越,整個生產現場全封閉,達到了出口衛生注冊標準。生產車間采用低溫的工藝流程,引進德國、瑞士、荷蘭、丹麥等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建立健全一整套加工體系、研發體系和檢測體系,達到了生產、研發、檢測的規模化、標準化、科學化。設計生產能力年屠宰、分割生豬150萬頭生產能力,年低溫肉制品3萬噸,為國內一流水準的肉食品深加工項目。經過一年多的努力,2006年12月,集團新工業園一期項目竣工投產,百年老廠煥發新春。
5、結晶-----企業家始終不渝
如今,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已有資產總額6.84億元,員工1,500人,從事生鮮肉類加工產業、肉制品加工產業、商貿物流產業等三大產業,下設哈爾濱大眾肉聯生鮮有限公司、哈爾濱大眾肉聯制品有限公司、哈爾濱寰宇紙箱制作有限公司、哈爾濱南極商貿有限公司、綏化大眾肉聯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2006年,大眾集團生豬屠宰82.61萬頭,實現銷售收入7.58億元,實現利潤6,312萬元。比重組前的2003年分別增長2.45倍、5.18倍、21倍。
大眾肉聯牌紅腸被黑龍江省技術質量監督局確定為“省質量免檢產品”,成為黑龍江省的地方特產;“大眾肉聯”連續多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名牌,2004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06年躋身于“黑龍江省企業50強”,位列黑龍江省肉類食品行業企業十強之首,是黑龍江省肉類食品知名品牌、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企業。
雨潤集團在東北的企業也由2001年的一家企業,發展到目前的14家企業,覆蓋了豬、牛、羊、禽類生產產業,集團在東北的戰略格局形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三、雨潤集團展望
成功決不是偶然,成功取決于卓越的產品品質和百折不撓的堅持,雨潤之所以能獲得今天的成功,除了依靠廣大消費者及社會各界朋友的信任與大力支持外,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企業家的品格和堅持。優秀企業家鑄造優秀的企業精神及文化,從而在商海搏浪中帶領團隊、出奇制勝,創造輝煌。
昨天已經過去,雨潤人隨著時光將掀開新的一章:
雨潤集團“十一五”主要目標:
到2010年:
(一)雨潤集團年生豬屠宰量將達到3000萬頭;成為全國第一,并邁入世界生豬屠宰前三強企業行列。
(二)肉牛屠宰將達到100萬頭;肉雞屠宰達到3億只,并發展羊、鴨、鵝、兔等加工企業,豐富百姓的安全食品菜籃子。
(三)集團年生產肉類制品產量將達到60萬噸。
(四)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實現安全生豬養殖量3000萬頭;帶動農戶300萬戶;
(五)集團在全國將擁有100家工廠,并在國外建立工廠,總資產達150億元。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在構筑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中,中國肉食品行業正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幾年以前,企業間的競爭遠大于合作,而現在,合作的動力要遠大于競爭。雨潤集團將信守“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的道德承諾,堅定不移地走“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之路,努力開拓進取,自主創新,唱響“雨潤”品牌,為致力于中國肉食品行業的發展,與各界朋友真誠合作,攜手共創輝煌燦爛的美好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