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改委價格司司長介紹當前價格形勢(實錄)轉:liuhan: :liuhan: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今年以來我國價格總水平上升比較快,引起了各方普遍的關注。為了幫助網民客觀分析當前價格結構性上漲的原因和特點,全面地了解穩定市場供應、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的政策措施,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接受專訪。歡迎您,曹司長!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各位網友好,非常高興到中國政府網參與訪談,我也愿意就實際工作和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大家進行交流,講得不對的地方請網友們批評。
[網友天遠路長]今年以來,我國價格總水平上升較快,11月份上漲到6.9%,這是否意味著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曹長慶]我們注意到對當前價格總水平較快上漲性質的判斷還存在一些分歧。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價格作為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總水平變化當然與貨幣價值變化相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決定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人民銀行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加強窗口指導等措施,就是為了解決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從價格工作者的角度看,我們認為影響價格總水平變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價格變動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市場經濟就是通過價格的變化來引導資源的配置。需求擴大、成本上升、供應減少,這些都會推動價格總水平的上升。之所以說這輪價格總水平上漲是結構性的,并不是回避矛盾,而是通過各方面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正確地分析價格上漲的原因,是為了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來解決價格總水平上漲過快的問題。
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為什么說是結構性上漲:首先,從價格指數看,今年1-11月份,在構成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八大類商品中,上漲幅度較大的主要是食品類和居住類價格。在1-11月價格總水平上升4.6%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1.9%,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4個百分點,占漲價因素的87%。其中僅豬肉價格上漲就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1.4個百分點。居住類價格上漲4.3%,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0.6個百分點。其余六大類商品價格基本保持平穩,升降相抵,對價格總水平基本沒有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的價格上漲結構性特征非常明顯。
其次,從市場實際情況看,結構性問題十分突出。總體上說,我國糧食、生豬、玉米等這些產品的總供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品種結構和區域結構矛盾突出。所以引發了價格的上漲。
比如現在南方部分省區稻谷收購價已經比最低收購價高1毛錢,而東北部分地區稻谷價格卻跌至最低收購價水平;又比如前段時間東北地區玉米價格下跌,而廣東等省玉米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漲了兩、三分錢;小麥供求總量是平衡的,但西北部分省份由于小麥減產,目前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糧食品種結構、區域結構供求不平衡,這也會對價格水平變動產生較大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關注市場整體情況,也要關注結構性的變化。
第三,從調控效果看,準確判斷價格形勢是政府有針對性地采取宏觀調控措施的基礎。針對5月份以來豬肉價格大幅度上漲,并帶動整個食品類價格上漲的具體情況,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對生豬生產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生豬的公共防疫服務體系;加強市場調節和監管工作;妥善安排低收入群體和大中專院校學生生活;完善豬肉儲備體系;改進生豬等畜禽產品生產消費統計工作等。
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目前生豬生產正在逐漸恢復。根據全國物價系統農產品成本調查隊調查,11月底,生豬存欄和母豬存欄分別比10月底上升2.2%和8.5%,生豬生產滑坡的情況已經初步得到扭轉。這將對穩定后期豬肉價格水平發揮重要作用。調控措施的有效性說明我們對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
[網友xtforever]物價上漲的這么快,對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到底影響多少?政府有沒有考慮過?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低收入老百姓的生活?
[曹長慶]價格的上漲無疑要增加消費的成本,如果要正確評估價格上漲對消費者的影響我想有三個問題要把握:第一,要看價格上漲的幅度;第二,要看居民收入增長的幅度;第三,要看收入的增長和價格上漲的結構。要從這三方面進行分析才能得出一個比較全面的結論。
首先,從整體上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價格漲幅,居民生活總體上是有所改善的。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1548元,增幅為1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2%。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增加558元,增幅為24.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8%。也就是說,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幅度均明顯高于同期物價漲幅。
其次,從結構上看,價格上漲對不同收入群體的影響是不一樣的。這輪價格上漲主要是食品價格上漲,而當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較大,食品支出在低收入群體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明顯高于高收入者,也就是說,收入低的所占的比重大,收入高的所占比重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數據計算,2006年我國城鎮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5.8%。其中低收入家庭為44.7%,高收入家庭為29.6%,二者相差15.1個百分點。農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3%。其中低收入家庭為49.6%,高收入家庭為37.3%,二者相差12.3個百分點。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來,這輪價格上漲對低收入家庭或者收入增長較慢的家庭影響大。
到底上漲了多少錢呢?在這方面我們也有一個初步的統計,按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幅度匡算,平均來看,價格上漲影響城鎮居民,按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實際上升6.1%計算,每人每月增支47.8元;按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升7.2%計算,每人每月增支17.9元。所以這輪價格上漲對城鄉低收入家庭的影響是較大的。
第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價格上漲對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的影響問題,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歸納起來有六個方面:一是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2008年繼續提高,提高幅度要明顯高于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執行時間由原定明年7月1日提前到1月1日。二是對低保對象在今年8月份和10月份已經兩次增發臨時補貼。國務院要求以此為基礎,根據價格總水平上漲情況適當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確保困難群眾生活水平不因價格上漲而降低并有所改善。三是對未納入低保范圍、但實際生活水平比較困難的城鄉居民,要采取臨時性的補貼措施進行救助,使他們的生活有保障。
四是各地要根據物價上漲幅度和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提高情況,適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失業保險金標準。特別是要研究提高鄉村教師的工資水平,完善企業員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五是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成品油價格調整對公益性行業的補貼政策。繼續做好清理拖欠職工和農民工工資工作,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進一步落實關于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解決城市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的各項政策措施,增加住房供給,穩定住房價格。六是切實落實國務院對大中專院校學生食堂的補貼政策,根據物價上漲情況及時增加補貼資金,穩定大中專院校食堂飯菜價格。
因此,這輪價格上漲應該說對考慮低收入群體這塊,黨和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要把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網友andy我要發言]據報道,我國糧食已經連續四年豐收,為什么糧價還上漲?主要消費品供應充裕,為什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到了6.9%?
[曹長慶]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確實我國現在很多產品在供應總量上都是很充裕的,價格水平的上漲是國際、國內多種因素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綜合作用的結果。
我想首先介紹一下國際市場的情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與外界聯系越來越緊密,對外依存度也越來越高,國際市場價格變動對國內價格水平的影響越來越大。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傳導,是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一是國際市場石油價格高漲。近四年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漲近兩倍,今年每桶上漲了近40美元。一方面直接推動消費價格上漲,另一方面造成部分玉米轉化為燃料乙醇,一部分大豆轉化為生物柴油,從而推動糧食和食用植物油價格大幅度上漲。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2006年上漲85%,今年又比上年上漲7%。11月份大豆期貨價格同比上漲57%。
二是糧食減產。澳大利亞、加拿大、阿根廷等小麥主產國因干旱連續兩年減產,目前全球小麥庫存降到20多年來最低點。11月份,國際市場小麥期貨價格同比上漲62%。近幾天漲勢進一步加劇,12月7日比11月31日上漲了16%左右。
三是美元貶值。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大部分用美元標價。2005年以來,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大幅度貶值,比如對歐元貶值了20%左右,導致國際市場石油、鐵礦石、糧食、大豆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此外,隨著石油價格上漲,又帶來了國際海運費的大幅度提高。比如,現在從巴西運往我國的大豆海運費每噸上漲到120美元以上,去年這個時候不到60美元,也就是說同比上漲一倍多,影響大豆進口成本每噸約增加500元。所以這就是最近食用植物油價格不斷上漲的原因。
因此,今年以來市場價格的上漲不是一個國家的個別現象,而是全世界的一種普遍現象,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都是如此。而且相對應的,發展中國家漲幅更高一些。由于發展中國家居民用于食品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要高于發達國家,所以發展中國家的價格漲幅也比發達國家高。
從國內市場看,有四種因素拉動了價格的上漲:一是成本推動。國際市場原油、鐵礦石、糧食、大豆等基礎性產品價格上漲增加了我國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生產成本。
二是需求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和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仍比較突出。城鄉居民收入連續多年保持較快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9%,分別比去年同期加快3.2、3.4和2.4個百分點。
三是供給減少。受糧價上漲、周期性波動和疫情的綜合影響,生豬生產下降,供應偏緊,致使5月份以來豬肉價格暴漲,帶動其他副食品價格上漲。大豆和油菜籽減產,價格上漲,影響食用植物油價格上升。
四是農產品存在品種結構和區域結構不平衡問題。這個問題前面已經說過了。大體上就是有這么幾方面的原因。
[主持人]那價格上漲持續了一段時間了,那今后一段時間價格是否還會繼續上漲呢?
[曹長慶]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從我們的主觀愿望講,我們希望價格水平停止上漲。但是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綜合國際、國內各種因素分析,現在價格總水平漲幅較高的這種狀況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從具體品種來看,比如這輪價格上漲最顯著的特征,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價格上漲的共同特征就是以食品為主,而食品價格主要取決于農產品價格。農產品的生產,由于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具有周期性。我們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說明某一方面的農產品供應出現短缺或者供求不平衡,這就要增加供給,增加供給就要擴大種植面積,從而增加供給量。如果人努力、天幫忙,一個年頭就可能緩解;如果天不幫忙,發生災情,供給不足持續的時間還會長一些。生豬生產周期一般為三年,從留養母豬、生出仔豬再到長成育肥豬需要16-17個月。所以農產品的短期內供給難以大量增加。
從需求方面看,食品需求是剛性的,不會因為價格上漲就少吃或者不吃,那是做不到的。豬肉上漲一個時期不吃可以,但是長期不吃豬肉也是不可能的。同樣,價格下跌的時候也不可能多吃。所以在剛性需求的情況下,要使食品達到新的均衡價格還需要一個過程。
[網友zhuroujiage]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把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明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請問能做到嗎?有哪些有利條件?
[曹長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明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這對控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是非常有利的。具體分析:一是宏觀經濟環境進一步改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把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明年宏觀調控的兩個首要任務之一。國家決定將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進一步鞏固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繼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著力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平衡,這些措施都有利于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
二是商品供給充裕。我國糧食連續四年豐收,預計今年產量超過1萬億斤。小麥、稻谷、玉米等重要農產品國內供需基本平衡,庫存是充裕的,可以保持價格的基本穩定。比如我們針對近期部分地區小麥、玉米價格上漲情況,加大政府儲備市場投放力度的措施,目前價格已經開始回落趨穩。
三是國家財力充裕。我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今年1-10月份財政收入同比增收約1萬億元,目前的外匯儲備超過1.4萬億美元。少數商品,比如食用植物油這些商品國內供應不足,但是它可以通過進口調劑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因而也可以保障國內市場供應。
四是經過這些年市場經濟的實踐,從中央到地方對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逐步深化,宏觀調控的手段、方式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工作經驗也日益豐富。這些都有利于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所以,防止價格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是可能的。
[網友zhuroujiage]成品油已經調了一次價了,現在國際市場的油價依然是非常高的,請問還會再調油價嗎?
[曹長慶]油價問題是大家非常關切的問題,今年11月1日成品油價格每噸提高了500塊錢。調價后,我國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倒掛的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煉油企業的虧損額度也有所減少,這對于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增加市場供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實際上我們的調價幅度趕不上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漲幅度。所以從長遠來看,要保持市場的供應還是要理順價格,也就是說要使生產者、經營者都有利可圖,這樣才能調動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改善市場的供應。
在目前情況下,為了增加成品油的生產,保障市場的供應,國務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包括采取財稅、價格支持政策來促進油品的生產。比如對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委托地方煉廠加工和收購的地方煉廠成品油,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由雙方協商定價,調動地方煉廠加工成品油的積極性。對增供的進口成品油,國家給予增值稅先征后返,以減少進口成品油在國內銷售的虧損等。
隨著這些措施的逐步落實,部分地區成品油供應偏緊的局面將得到有效緩解。至于近期是否調整成品油價格,我想這個事情既要結合國際市場油價變化,考慮調動企業生產積極性,同時還要考慮兼顧下游行業和居民實際承受能力,要考慮油價調整對價格總水平的影響等多方面的因素,統籌兼顧,積極地推進理順成品油價格的工作。
[網友尉遲經濟]曹司長: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提高城市生活困難群眾生活補貼。我想問一下,農民們也承受著物價不斷上漲的巨大壓力,誰來給他們生活補貼呢?
[曹長慶]成品油價格調整,對農民生產成本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成品油價格調整,對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由于不同行業對石油的消耗和依賴程度不同,不同行業消化漲價的能力不同,國家采取了不同政策來應對成品油價格調整對各方面的影響。
一是對受影響較大的公益性行業和困難群體采取了適當的補貼措施。二是對鐵路、民航、出租車等行業采取價格聯動的辦法來疏導成品油漲價的矛盾。三是對受影響較小和已經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要求企業盡量消化,同時允許企業在合理成本范圍內上調其產品的價格。比如對農村公路客運給予適當補貼,中央財政拿了一部分資金,同時也要求地方政府配套進行補貼一部分,努力減輕農民的交通成本。應該說我們在制定價格調整方案時,對如何補償農業、農民這塊的考慮是比較充分的。
[網友上班族的]曹司長:你好。近期肉、糧、油、價格不斷上漲對百姓的生活質量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生活在城鄉結合部的百姓影響較大,對于這部分人沒有土地,也沒有社會保險的群體來說承受更的壓力更大些。對于這樣一個尷尬的群體,政府會有哪些措施解決這部分人的生活成本問題?
[曹長慶]前面我也談到了,價格上漲肯定會對消費者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困難群體的影響更大一些。為緩解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國家主要是通過提高補貼、救助標準等方式來解決。
剛才也談到,對城鄉居民、對低收入群體、對離退休人員、低保對象,以及沒有納入低保范圍,但實際生活比較困難的城鄉居民都已經采取了救助措施。應該說這方面各級黨委、政府都比較重視。今年財政收入增收較多,加大對困難群眾的補貼的條件更好一些。
[網友andy我要發言]豬肉漲價,國家采取了很多措施。這些措施都落實了嗎?什么時候豬肉價格能穩定啊?
[曹長慶]我可以回答這位網友三句話:第一,現在國家采取的這些政策措施已經基本落實到位了。比如對飼養母豬的補貼已經發放到位了,各項生豬的防疫措施普遍落實,母豬保險工作全面啟動,豬場建設資金全面下達,標準化、規模化養豬廠扶持資金已經安排到位,對生豬調出大縣的獎勵資金也已經按時兌現,國務院采取的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基本落實到位。
第二,現在生豬生產在逐漸恢復。農業部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從成本情況調查來看,今年六月份以后,生豬生產,包括母豬存欄、仔豬存欄是在不斷攀升的。到11月底,母豬存欄比10月底增長了8.5%,所以應該說現在生豬生產已經在逐漸恢復正常。
第三,調控措施進一步深化。在這輪生豬價格的調控過程中,主要從扶持、發展生豬生產,改善市場供應出發來制定相關政策。另外,我們也在逐步探求生豬生產的發展規律,研究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的調控預案,來保護養豬戶的利益。目的就是通過政府的調控建立促進穩定生豬生產發展的長效機制。
[主持人]近期國內化肥價格大幅度上漲,主要是什么原因?化肥價格能不能穩定下來?春耕用肥能不能保證?農民利益如何得到保護?
[曹長慶]國家通過一系列的補貼和優惠政策使化肥的價格保持在較低的水平,這是我們歷來的一個支農政策。這個政策執行得很好,今年10月份以來國內市場化肥價格一直比較穩定,但是在10月份以后市場化肥價格確實有所上漲,特別是磷肥和復合肥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目前部分磷肥企業磷酸二銨出廠報價達到每噸3500-3600元,比上半年上升1000元左右。
化肥價格存在上漲的壓力,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國際市場化肥價格大幅上漲。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化肥價格持續上漲,對比顯示,11月底國際市場化肥價格比10月同期上漲10%左右。二是生產成本上升。硫磺是生產磷肥和復合肥的重要原料,我國硫磺消費量的80%要靠進口。12月上旬,我們進口硫磺到岸價是每噸340美元,比10月份上漲了近一倍,比上年同期上漲了近五倍。三是由于國際市場化肥價格大幅度上漲,出口化肥有利可圖,因而企業加倍出口化肥。比如今年1-11月,尿素出口增加2.5倍,磷酸一銨出口增加3倍以上,磷酸二銨出口增加1.7倍以上。特別是10月份以來,國際市場價格上漲較大、化肥淡季出口關稅稅率較低,出口量更是大幅度增長。
現在從總量上講我國的氮肥(尿素)是供過于求,全國的產能大概多了800萬噸左右,磷肥供略大于求,鉀肥將近70%是要依靠進口的,相對比較緊缺。所以國際市場的價格上漲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很大。
我們現在正在研究采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歸納起來有這么幾條:一是繼續實行優惠政策,包括化肥生產的用電、用氣、化肥運輸價格都實行優惠,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這一政策不做改變;二是加大關稅的調節力度,我們對化肥的生產實行優惠政策,但是不能讓生產出來的化肥出口。出口是得不償失的事情,所以要采取相關的關稅措施來抑制這種盲目的出口。三是實行補貼政策,根據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情況,增加對農民的農資綜合直補。
[網友jiageshangzhang]最近好像糧食也在漲價,我家門口的超市面粉都漲價了。請問什么原因?價格能穩定嗎?
[曹長慶]剛才講到了糧食價格上漲的原因,在這里我就不多說了,這與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密切相關。可以這么講,我們糧食的供應是不成問題的,無論是小麥、玉米、還是稻谷等主要糧食品種,生產是正常的、供應也是正常的,庫存是充裕的,完全可以滿足市場的需要。
國家也會加大調控的力度,以確保這些產品價格的穩定,比如最近一個時期,我們針對部分地區市場上面粉價格上漲,稻谷價格上漲和玉米價格上漲,以及食用植物油價格上漲都采取了增加投放的措施,現在這些措施的效果也在逐步顯現過程中。
[網友jiageshangzhang]現在什么都漲價,煤炭也漲價,煤老板賺的不少了。但是聽說國家有個煤電聯動,是不是煤價漲了,電價就會漲嗎?
[曹長慶]這是很多網友關注的問題,我要告訴網友這樣幾點:首先我們現在煤炭價格確實上漲了,從今年1到11月份價格來看,電煤價格平均上漲了25元/噸,少數地方上漲幅度多一點,比如云南、貴州、四川有的上升了60元/噸。現在的煤炭價格整體水平已經不低了,可以彌補煤炭企業的生產成本,并且有利潤,所以現在這個價格能夠促進煤炭的生產,能夠保障市場的供應。我們現在煤炭供應的總量也是平衡的。
二是電價,按照煤電價格聯動的機制,煤炭價格上漲以后應該相應調整電價,但是今年沒有進行調整,主要是考慮今年價格總水平上升幅度較大。這幾年電力企業單位煤炭消耗大幅度降低,再加上加強管理,節能降耗,所以企業發電效益可觀,消化了很大一部分煤炭價格上漲的壓力。這是今年沒有進行煤電價格聯動的重要原因。但是沒有進行聯動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一些煤炭價格上漲幅度過大的地方,比如云南、貴州、四川,由于煤炭價格上漲幅度過大,企業消化困難,現在部分發電企業面臨很大的困難,有的已經趨于虧損狀況。
三是大家關心的會不會聯動,什么時候聯動,這個事情需要認真地進行研究。電價的調整既要考慮煤炭成本上升的影響,也要考慮電力企業消化煤炭漲價的能力,還要考慮電力企業的發展等因素。另外,我們還要考慮整個工業企業的承受能力,居民家庭的承受能力,對價格總水平的影響等。
[主持人]又到年底了,春運的話題我們也是不可回避的,春運涉及到廣大網友切身的利益。您能不能透露一下政府打算如何安排明年的春運價格呢?
[曹長慶]春運價格應該說是今年的亮點,今年鐵道部率先宣布了鐵路客運車票價格不上浮,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2008年的春運要繼續執行今年的春運政策。一是鐵路客運票價不上浮;二是經營固定線路的公路客運繼續實行票價不加成。但針對非固定的線路,比如臨時包車運輸,比如幾個人租一輛車回家,這種價格還是按照過去的方式由市場自發調節。
三是要采取多種措施以減輕經營者的負擔。中國的春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別的國家就沒有這種情況。這么多的人全部要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回家,這種情況帶來的壓力是很大的,春運的組織難度是很大的。所以要有效地調動運營企業的積極性,除了正常的班車以外還要組織大量的社會車輛集中進行運輸。在這方面我們現在也正在積極地和各地商量,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同時要采取一些補貼的措施、減免稅費的措施,以降低客運的成本,使經營者有利可圖,確保春運任務圓滿完成。
[網友小小一平民]現在的房價高的怕人,今后對中下層收入的居民,有什么樣的政策呢?
[曹長慶]房價的問題是社會上普遍關注的問題,有這么幾點情況需要介紹:近年來,商品住房價格持續攀升,今年1-1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3%,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9%。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5%;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2.2%。應該說社會各方面的反響是非常強烈的。
對房價上漲問題,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但是房價的上漲涉及的面很寬,解決起來難度很大。從供應方面來說,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住房的土地不能無限制的供應。從需求方面來說,由于城市化迅速發展,大量人口向城市遷移,需要住房;原來住房條件差的,也迫切希望改善住房條件,這些都是剛性的需求。另外,當前貨幣供應充裕,流動性過剩,對住房的投資需求和投機需求也有一定增長。因此,我們一定要加強對房地產價格調控措施的研究,分清輕重緩急,有針對性地逐步解決住房問題。
首先要解決好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在這方面國家也采取了很多的政策,包括廉租房、經濟適用住房方面進行保障,國務院明確要求要擴大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保障范圍,要拓寬住房保障資金,對土地出讓收益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包括要加大土地供應,實行土地劃撥,免收相關稅費,多渠道增加房源。
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努力滿足中等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國務院對這點也已經做了明確的規定,對中等收入者要在限房價、限套型的基礎上,通過競地價的方式降低住房價格。這些政策措施目前正在落實當中。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逐步落實到位,住房價格是可以保持穩定的,群眾的住房需求也是可以逐步滿足的。從最近這一段時間來看,有部分原來房價漲得過高的城市已經開始在往下走了,有的銷售量比原來下降很大,有的價格已經開始下降,比如深圳、廣州等先期漲得很高的地方逐步在回落。
[主持人]您所說的這些有回落趨勢的城市都有哪些?
[曹長慶]像剛才所講的深圳、廣州、上海甚至是北京這些城市,原來銷售很旺的個別地段現在有價無市,銷量有所下降。當然,這到底是一個趨勢,還是一個暫時性的現象也有待觀察。但是我想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這種住房供應過于緊張的局面會逐步得到緩解。
[網友andy我要發言]最近網上報道國家發改委要推出藥價改革新舉措,要制定和標示藥品出廠價、醫院實行零差率等。問一下,您認為這些改革措施會有效嗎,什么時候會開始實施?謝謝!
[曹長慶]我們注意到網上對這些問題的評論和反映。總的看,許多網友對改革設想給予了肯定,認為將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價格形成的透明度,規范醫藥購銷行為,有利于抑制"開大處方和用高價藥"等不合理行為,有利于促進醫藥分開改革目標的實現。當然,也有一些網友認為這些措施并不能解決深層次的問題。
改革藥品價格管理的目的是要促進藥品價格的合理形成,規范醫藥購銷行為,推動群眾“看病貴”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推進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我看到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好像都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改革起來難度也很大。推進醫藥體制改革也研究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根據各方面意見研究成熟后將出臺。
[主持人]非常感謝曹司長回答了網友這么多的問題,非常感謝各位網友的積極參與。謝謝!
[曹長慶]感謝各位網友對價格工作的關心與支持!感謝中國政府網給我這么個機會來與網友就價格問題進行交流,希望今后還能有機會向大家匯報價格形勢和價格工作,謝謝大家!
(采編: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50581010-273)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