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2583|回復: 2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微丸酶和包衣酶的概念區分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8-1-5 17:4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搞了一段時間的酶包被工作。對此有一點體會。
      微丸酶和包衣酶,這兩個詞的概念 ,主要是借用了藥劑學里的概念。簡單舉個例子,大家去藥店買感冒藥---像“康泰克”,掰開康泰克膠囊,里面有許多細小的顆粒,這些就是微丸,制微丸的過程要借助制粒機,有擠壓制粒,噴粉制粒。。。。,飼料行業制蝦料的壓粒機就是擠壓制粒,擠壓制粒出來的顆粒不圓,所以要用滾圓機滾圓;噴粉制粒本身即是邊噴粉邊滾圓。出來的產品就是微丸酶了。要做多少粒徑的微丸取決于擠壓機的孔徑目數。噴粉制粒邊噴邊滾圓。
        在生產中通過篩分,合格的,為成品,不合格的,回爐重新融化加工,在國外的大工廠都是如此,光一種規格的產品,就有幾條生產線同時生產,國內還沒哪一家有這種底氣。那些宣傳生產微丸酶的都還是小打小鬧。一條線就得投幾百萬了。十年了,才磨出把破劍?
      包衣也可叫“包被”,“包埋”。包被包埋的概念外延更大些,指用包材包裹固定囊心物質。包衣的叫法在制藥里叫得多些。多數做法是在藥片表面噴上一層膜,就叫包衣。 給微丸噴上一層與外界隔離的膜,比藥片的難度就大了,因為粉末的表面積比藥品大多了,所以成本要增加很多,這種成本,只有在人用藥里,才能被市場接受,你去看病,醫生開的一片藥,就有幾塊錢,你也得買。在微丸酶上包衣,這個成本,那就厲害了。這么說吧,酶的生產成本里最少有一半以上是包衣成本(按國產包衣材料計,還要看是什么類型的材料腸溶型?胃溶型?。進口材料更貴)。   
      其他行業的概念及技術,用于添加劑和酶行業,是必然的。在今天各個學科之間互相融合很平常。或則有衍生出一個新學科。藥劑學里很多概念及做法,如靶向給藥(即是說的定點釋放)等等,在醫藥里早已應用,技術已成熟。
          添加劑里為何現在還應用的不普遍?主要還是成本問題!
          另外搞包材輔料的技術人員,搞制粒設備的工藝設計人員對飼料行業很陌生,隔行如隔山,市場上沒有信手拿來的材料,設計出來的設備不適合于飼料業用,要單獨設計,國外廠家比中國的走得早走得遠,技術配套成熟。國內添加劑行業找不到十分對口的包材產品,依賴進口材料不現實。 現有設備為制藥設計,時產量很低,一條線一個班最多幾百公斤,如專門設計能力只能達到最多一天2班2~4噸,這對企業是很大難題,設計能力高,而生產不足,設施投入太大;設計能力低,庫存資金必然被大量占用,賣不出同樣都是災難。
      一些廠急忙推出的產品,沒有很好考慮,出來的產品有不少缺陷。
      包衣的作用,對酶穩定性的貢獻是存在的,成本因素限制了,哪怕只是微丸,其成本也不低。像包衣酶的粒徑一般達30~40 目這樣的要求,你算算包衣的厚度該多少才有用?這樣理解包衣的作用,根據對包材材料的熱導率分析,包衣對隔熱是絕無可能。包衣的作用主要是隔絕外界濕度和其他金屬離子對酶的影響,這些因素對酶穩定影響很大。在干熱環境里,100度烘干1小時,酶活沒多大損失,在常壓水煮環境,3~5分鐘內,全部死光光。包衣的原理可以這樣理解----好比模仿芽孢桿菌的芽孢那樣,芽孢以一層致密的膜包裹一個含水量很低,內含吡咯羧酸穩定結合物來抵抗高溫高壓的破壞。包衣酶里的水分足夠低,并添加了由穩定物與酶形成的結晶狀物。例如以5%,10%濃度包材材料添加后的包衣酶增重多少為參照,穩定性的提高數據的描述是相對值,即與粉狀酶、微丸酶、同樣條件下存活率比較而言。
          很多產品多宣傳包衣后“耐溫能提高多少多少溫度”。這個說法本身有很大問題,而且很難描述,存活率在多少為有效?50%、60%、70%、80%、90%???我覺得用"某一溫濕度下的失活半衰期"來描述是可行的。

      其他: http://www.www12347.com/thread-161558-1-1.html

                 http://www.www12347.com/thread-169039-1-1.html

    [ 本帖最后由 tgz5637 于 2008-3-10 17:57 編輯 ]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1-6 08:49:19 | 只看該作者
    哦!那制粒用的包依酶的價格主要是花在包依這個環節上了
    板凳
    發表于 2008-1-6 11:04:40 | 只看該作者
    呵呵。學習了,想起了以前做吉它霉素的廠家來推銷搞的所謂的腸溶微丸了
    地毯
    發表于 2008-1-6 11:58:09 | 只看該作者
    現在的微丸和包衣酶炒做的比較多,也沒有什么明確優于粉酶的效果,生產成本貴,其實用粉酶也不錯的。
    5
    發表于 2008-1-7 01:11:12 | 只看該作者
    藥品的制劑工作,可以改善藥物的使用療效,這在藥物的使用上很重要。
    但好多人利用這點,對概念進行炒作。沒什么客觀、實際的意義,更沒科學的驗證報告
    6
     樓主| 發表于 2008-1-7 09:57:12 | 只看該作者
    很多產品多宣傳包衣后“耐溫能提高多少多少溫度”。這個說法本身有很大問題,而且很難描述。我覺得用"某一溫濕度下的失活半衰期"來描述是可行的。

    [ 本帖最后由 tgz5637 于 2008-1-7 11:48 編輯 ]
    7
    發表于 2008-1-7 13:29:00 | 只看該作者

    請教樓主

    讀了樓主的帖子受益匪淺,多謝了!還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飼料制粒過程中是高溫、高濕、高壓環境,包衣酶能降低多少酶活損失?

    謝謝!
    8
     樓主| 發表于 2008-1-9 09:27: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樓 的帖子

    但我沒有辦法做過動物試驗,。只是單純從穩定性和釋放時間的角度分析。
          飼料制粒環境后,酶活存活能達多少與酶品種和菌種類別有關。在粉狀酶存活率基礎上,加穩定劑及微丸后比粉末酶能提高20%。失活多少,與包材及添加的穩定劑含量有關。受成本限制,我用的材料不是性能最好的。在比較酶存活率時,就實驗本身,覺得所選材料從對穩定性的貢獻比較,來自微丸、穩定劑的作用大于 包衣的作用。包衣的提高再與微丸進行比較,在實驗中不顯著,應該與實驗的設計有關。
         酶單純只是微丸而不再包衣,對穩定性的提高也是正面的。包衣材料的選擇,及噴的量越大,穩定性越好,但得到的產品是個天價。

    [ 本帖最后由 tgz5637 于 2008-1-9 10:57 編輯 ]
    9
    發表于 2008-1-12 22:55:07 | 只看該作者
    實際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tiaotiao:
    10
    發表于 2008-2-21 15:04:54 | 只看該作者
    請問樓主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包衣的呢,我最近也在看這方面,但不知道合適的包衣材料和方法,另外微膠囊也算是包衣的一種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13:2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焉耆| 吴川市| 工布江达县| 同德县| 涡阳县| 东兰县| 开江县| 内乡县| 隆德县| 大余县| 无极县| 清河县| 遵义市| 石楼县| 无锡市| 格尔木市| 张家川| 新乐市| 左云县| 亚东县| 瑞金市| 兰考县| 科技| 泰和县| 疏勒县| 崇阳县| 白河县| 修水县| 锡林浩特市| 渝北区| 东山县| 海城市| 安国市| 呼伦贝尔市| 云安县| 宝山区| 县级市| 隆尧县| 清水河县| 新营市| 弋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