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原料藥行業來說,2007年走勢跌宕起伏,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可以感受到的是,來自國內外醫藥市場的種種壓力紛至沓來,最終促使中國原料藥市場的潛在矛盾浮出水面,讓人隱隱嗅出變革的氣息。
成本優勢,這曾經是醫藥出口引以為傲的資本,但如今,這項優勢隨著全球能源的日漸匱乏也在慢慢褪色;而在國內,《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猶如達摩克利斯劍懸在眾多原料藥企業的頭頂,企業必須承擔起環保責任,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對“成本”一詞重新認識。否則,醫藥貿易摩擦不斷的局面恐怕還將延續至2008年。
還有大宗原料藥是不得不說的。作為醫藥商品出口創匯的支柱,大宗原料藥2007年碩果累累。不過,有長遠目光的業內人士并不會感到萬分欣喜,因為我們大部分原料藥只能作為中間體出口,而最核心的技術還在別人口袋里藏著掖著。
頭孢曲松鈉、阿莫西林等大宗原料藥都經歷了一番漲落,構成了2007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些產品的變化顯示,中國制藥企業將利潤增長點移向下游產品,這與其它中間體發展歷史過程相比有進步的表現。相較之下,盡快向下游產品延伸是企業避免風險、提升產品價值的重要出路,也是產業發展的一個趨勢,下游產業將有更多的挖掘空間。
頭孢曲松鈉是頭孢類市場份額最大的一個品種,無論是原料藥還是制劑,一直處于激烈競爭狀態,因此,最容易受到各方的影響。2007年,頭孢曲松原料藥價格變化頻繁,說明了頭孢曲松作為一個大品種受到來自各方的影響因素較多,上、下游對它的夾擊作用十分明顯。
國內:一年內起落反轉
今年頭孢曲松鈉的價格變化主要發生在下半年,上半年則較平穩。5月份南京原料藥會前后稍微回落,報價在810~830元/公斤。但從8月份開始,價格急速上漲曾一度達到1250元/公斤。然而好景不長,深圳原料藥會之后的11月底又回落到1100元/公斤。半年之內出現的價格起落是其行情很不穩定的表現。
分析8月后出現的價格快速上漲的情況,直接原因是上游的7-ACA中間體斷貨,造成生產頭孢曲松無米下鍋,從而引發供需關系的轉變。而下半年價格回落,直接原因則是下游制劑銷售無法延伸原料藥價格上漲所產生的聯動效應,于是很快出現庫存,抑制了對原料藥的需求。
由此可見,作為一個成熟品種,又是個大品種,價格快速變化對下游制劑生產和市場穩定都是不利的。要使頭孢曲松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穩定,能讓上、下游產業鏈共同生存,條件是調整到一個可接受的價格契合點。從這個意義上講,2007年出現的價格調整也是必要的過程。
出口:接受印度的挑戰
頭孢曲松鈉(含粗粉)是出口型的原料藥,出口量約占到國內產量的40%。1~10月份統計的出口總量是517噸。頭孢曲松的出口區域分布到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印度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國。今年1~10月,中國出口印度的頭孢曲松(含粗粉)占總量的39%。可見中國與印度的貿易互補性,以及爭端發生的不可避免性。
11月12日,印度商工部對中國頭孢曲松鈉反傾銷初裁已通過,不同的企業納稅額分別在74.59~89.96美元/公斤。這個制裁額是很高的,而且沒有最低限量。可見,印度方面的目的就是要完全堵住中國的頭孢曲松鈉進入印度。如此一來,迫使中國供應方要么暫時放棄印度市場,要么把出口頭孢曲松變為出口7-ACA。這個初裁會執行到2008年的5月底,如果在此期間有足夠證據證明中國出口的頭孢曲松不屬于傾銷,就可以取消這個初裁。這要取決于中國出口方投入多大的精力。
與青霉素工業鹽不同,中國有頭孢曲松鈉上游原料即7-ACA出口印度,也就意味著買了中國7-ACA的印度廠家不愿看到來自中國的頭孢曲松鈉與他們分爭市場份額。這也是為什么頭孢曲松鈉沒能躲過印度的反傾銷制裁的原因。
2007年第四季度頭孢曲松鈉出口價格已經上漲到145美元/公斤,在這個水平上,中國企業要與印度采購方需要達成共識分攤制裁成本,才有望繼續占領印度市場。
阿莫西林是青霉素類產品中的一個典型品種,既受到上游工業鹽價格變化的影響,也被下游制劑直接控制著。因此,阿莫西林受各方面的影響而變化較明顯,而且市場混亂,短時間內價格變化非常快。2007年阿莫西林原料藥價格變化難測,上漲很快,在高價位持續近4個月時間,直到11月份才開始快速下滑,年底價格仍堅挺在280~300元/公斤。
國內長期貨緊價揚
2007年,阿莫西林原料藥價格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幾乎擁有大半年時間,自3月份開始一直到9月份,價格在300~500元/公斤間遞增。9月份有所回落,價格仍保持在350~400元/公斤,11月底深圳原料藥會報出的價格為300元/公斤,而當前的價格仍比去年220元/公斤的平均價格高出很多,同比價格漲幅較大。
由于青霉素工業鹽在今年初緊俏,導致阿莫西林等下游產品全部漲價。分析漲價的主要原因:一是青霉素工業鹽產量下降,生產企業因環保壓力限產而長期供應不足,價格更是居高不下;二是阿莫西林本身作為抗感染藥領域重量級產品,需求量非常大,但國家又限制了其最高零售價格,因此,長期高價位運行必然導致產業鏈的不協調,給制劑生產企業帶來采購壓力,從而轉移產品方向。第四季度阿莫西林原料藥價格下跌也正是受此影響。
作為青霉素類一個成熟的品種,阿莫西林處在一個兩面受壓的位置。受到供求關系、上下游關系的影響,2007年的阿莫西林原料藥市場表現非凡。
國際市場價格終見分曉
2007年,阿莫西林原料藥出口價格變化發生在第二、三季度,包括其它一些大宗原料價變化也主要在這個階段。至此,延續了半年時間的阿莫西林價格上升已至頂峰,最終在第四季度下滑,拐點就此開始。
健康網跟蹤統計數據顯示,阿莫西林出口價格自4月份開始上漲,一路走高,到9月份平均價格近56美元/公斤,持續時間要比上游的青霉素工業鹽要長。10月份出現了快速下降,11月底出口報價為35美元/公斤,且價格還在回落。而隨著價格走高,出口量有下降趨勢,尤其是在8、9月份價格最高時,正是出口量最少的時候。其主要原因:一是上游原料藥的供需變化直接影響著阿莫西林的價格趨勢;二是長期的高價格使得采購方壓力較大,因此,10月份開始,交易情況并不樂觀,賣方采取調整價格措施;三是漲價后的市場供需調整,阿莫西林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下早于青霉素工業鹽價格轉向下滑。
2007年阿莫西林市場近半年時間都維持較高的價格,然而價格的轉變也正預示著新一輪的行情,明年理想的價格是維持現有水平,最終要達到競爭雙方共同發展。
據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國內阿莫西林原料藥產能已經達到15000噸左右,同比增長了25%左右;其中,石藥、華藥和聯邦制藥三大企業年產能均已超過3000噸,有的甚至已經超過4000噸。
近幾年,發酵、合成類抗生素迅速擴張,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也水漲船高,2004年從“新寵”變作2006年的“火熱”態勢,進入2007年又逐漸經歷降溫過程,下半年的出口量和價格變化比較大。
硫氰酸紅霉素出口轉向國內
硫氰酸紅霉素經歷了由分散到集中的產業發展過程。寧夏啟元藥業、宜都東陽光生化制藥、四川山山制藥、河南新鄉華星藥廠和西安利君制藥已成為國內主要生產商。這5家的市場份額占到國內的90%以上。其中,寧夏啟元藥業堪稱老大,2006年達到3000噸的水平;另外,產量超過千噸的是四川山山藥業(2600噸)和宜都東陽光生化制藥(2000噸)。
在2006年之前,硫氰酸紅霉素的增量主要被出口消化,2006年硫氰酸紅霉素出口突破了千噸(1172噸),同比增長36%。但是,在2007年之后市場出現了變化,即國內對硫氰酸紅霉素的消化能力提高,出現了由出口為主轉為內銷為主的局面。
今年1~10月,硫氰酸紅霉素出口量僅有982785公斤,同比2006年1~10月減少了28%。而且出口企業集中度更高了。今年國內市場價格也有所變化,主要是受到一些環保問題,企業減產,導致短時間貨源緊張,價格在6月份開始上漲,幾個月后又回落到320元/公斤并穩定了一段時間,目前仍有漲價趨勢,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漲價給企業造成很大壓力。
阿奇霉素價格大跌
近些年來阿奇霉素成了國際抗感染藥物市場上一只炙手可熱的產品。2006年,中國阿奇霉素的產量估計能達到650噸,出口占一半左右。主要生產企業有新昌國邦藥業、石家莊制藥集團華盛制藥、上海現代制藥、浙江耐司康藥業等。由于近年來阿奇霉素國際市場出口行情看好,而且在工藝、成本上也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國內生產企業較多,競爭激烈,目前仍有10多家企業生產且出口,所以,今年的價格也是大幅度下降。
2006年阿奇霉素的出口量達到258噸,2007年1~10月出口287噸,同比去年增長40%。自2006年以來出口量增長較快,但從出口形勢上看,今年下半年有下降趨勢。目前國內出口第一大戶仍是新昌國邦藥業,占出口份額的近40%。
國內市場需求量也非常大,尤其是石藥歐意藥業,產量排行老大,在國內市場占的份額較大。據健康網了解,目前近一半的產量用于國內制劑生產。
2007年阿奇霉素的價格起伏不斷,變化主要發生在下半年,由于受到硫氰酸紅霉素的影響,7月份價格開始上漲,一直持續到11月份,自12月份以來,價格下降比較快,目前保持在780元/公斤的水平。
克拉霉素出口量翻倍增長
2007年,克拉霉素最大的特點就是出口增長突出,隨著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快速發展,克拉霉素的需求量發生很大變化。主要生產企業有江西立信藥業、新昌國邦藥業、浙江華義藥業等,幾大企業的產量也正是在這幾年中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逐漸變大。2006年的產量只有不到200噸,2007年的產量超過300噸,尤其是浙江耐司康藥業投資的江西立信藥業出口量占全國第一,兩家公司占出口量的40%以上。
2007年1~10月,克拉霉素出口量達到146噸,同比增長了224%,出口價格同比下降13%,今年克拉霉素出口可謂“紅火”,出口量直線上升,除了第一季度,其他月份出口量均較高,主要也是近年來紅霉素產品向高端延伸,紅霉素和琥乙紅霉素的量逐漸被克拉霉素取代。
不過,這種爆發式的增長未必能長久。預計阿奇霉素明年可能降溫,價格有所回落。克拉霉素國內用量相對較小,價格變化范圍較小,全年走勢將基本保持在1100~1300元/公斤,EP標準的價格較高,銷售額逐年提高,市場有待挖掘。
轉自《醫藥經濟報》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博客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