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民工荒,企業別慌張——
民工荒襲擊內衣業:
內衣企業如何面對民工荒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平面媒體不得轉載)
作者:♂射手座♂
——民工荒,引發內衣行業新一輪的洗牌
一、民工荒現象:民工荒席卷中國半壁江山,廣東、福建、浙江工業密集區域,成為招工橫幅廣告的海洋,數字顯示人力格局非常嚴峻,民工荒現象將長期存在
前幾天,筆者去中山小欖去了解一些內衣企業的情況,一個事例讓我吃驚。幾乎是100%的內衣企業都在招工,手段層出不窮,各種旗幟、橫幅、海報、報紙等招工手段都使出來了。而且各種優惠條件也是五花八門,進廠送單車(自行車)、夫妻住單房間、工資保底多少、獎金如何豐富、廠區條件如何優越、公司前景如何看好……等等。很多公司都由人事部負責人(一些點地方稱為人力資源部)在廠區門口拉開陣勢,現場辦公,真是感人。想起年前,我去浙江和汕頭,一樣的場景、類似的大幕一樣拉開。義烏、谷饒、峽山、陳店的招工橫幅幾乎成為歡迎的海洋,好不壯觀。甚至橫幅拉到別人廠門口去了,我就曾經看到一個陳店內衣企業,同時在汕頭市區、峽山4個路口、谷饒2大出口、陳店4個路口、普寧2個路口同時拉出10多個招工巨型橫幅,真是堪稱內衣招工史上的一絕。
其實,勞動力人員短缺不是內衣行業獨有,幾乎整個中國的工業密集區域都出現了這個情況。廣東省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主任王觀玉領銜的一項調研在廣東佛山、中山、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清遠、河源8市的306家企業展開。此次調研結果顯示,8市的企業招工難現象自更遠的2003年起即有所顯現,需求旺季時更為突出。306家受調查的企業中有128家企業缺技工,總計1.8萬人,有166家企業缺普工,總計8.7萬人。浙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調研報告《透視浙江“民工短缺”現象》的數據顯示,2004年1~8月杭州市外來勞動力服務中心統計的單位需求數為283693人,登記介紹數為231847人,民工缺口占比為18.28%;2004年第三季度,該省勞動力市場需求人數約134萬人,求職人數約88.1萬人,缺口比重為34.25%。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浙江省勞動力短缺約50萬人,占勞動力總需求量的35%。中國勞動力市場已開始由純粹的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
請大家注意,這還是2004年的數據,2006年更是嚴重,根據官方數字,估計2006年度廣東全省用工缺口為400萬人左右。如果計算上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隱形無注冊企業、家庭作坊,那么這個缺口就更加讓人瞠目結舌了。內衣行業的總體利潤比很多行業如電子科技等行業要偏低,能夠支付的工資和給予的福利條件等彈性空間也比較有限,吸引民工的條件更少,就更加能切身感受的民工荒的威脅了。
二、民工荒的成因和本質:產業升級緩慢,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需要更多人口;薪資體系的不合理,工資待遇低下,員工缺乏一定的社會保護、積極性受挫;中國多數企業處在產業鏈底層,難以支撐日益增長的成本開支和滿足員工增收入的期望;農村經濟強勁復蘇吸引大量外出務工的回流人口;國內國外整體市場需求增長、企業擴張迅速、用工絕對數量大幅增加;30年來的行之有效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老齡化社會提前到來,適齡勞動力大幅度減少
從表面上看,中國擁有13億舉世無雙的龐大人口基數,又有政府提出“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的政策,應該只有上個世紀90年代的民工潮而沒有本世紀初的民工荒。但是事實就是給這個看上去再簡單不過的道理開了一個無比諷刺的殘酷玩笑。其實,民工荒是一個假象,和我們學習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極為相象,一方面,民工荒處處存在,難以招工,另一方面,農村依舊存在大量過剩人口,潛在的失業率之高絕對是整個世界罕有。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令人費解的現象呢?讓我們看看這些錯綜復雜的民工荒的成因。
一是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導致產業升級緩慢,而產業升級緩慢,又讓勞動密集型企業更依賴人力。以無縫內衣和普通內衣為例,普通內衣文胸工廠,500人根本不算什么大廠,1000人以上的比比皆是,而無縫內衣企業,200人就已經非常可觀了,而產量完全可以相比。但是無縫內衣設備造價高昂、對員工操作技能要求相對較高。有些企業所缺的不是普通工人,而是管理人員和高級技工。沒有技術人員,又會導致大家只能重復循環在初級產業的建設。企業需要技工,需要工人,但大量的農民工卻無法變成真正的工人,“技工荒”其實是“民工荒”的另一面。一般企業投入高技術的內衣行業只能是杯水車薪。普通內衣行業升級有瓶頸,遲遲徘徊在目前境況,當然更依賴人力了。
二是行業的激烈競爭,薪資體系的不合理,工資待遇低下,員工缺乏一定的社會保護、,導致員工積極性嚴重受挫,寧愿處于半失業的貧窮狀態,也不愿意來打工。我曾經做過一個有關中山小欖的內褲行業分析。據說小欖的內褲產銷量達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那么順理成章小欖的內褲應該是非常強大了吧。事實并非如此。除了3-4個在國內銷售厲害的品牌能稱呼為品牌,其他的不是比較小,就都是OEM廠商。因為他們在國內銷售,基本上不講究什么品牌,全部由各個地方的代理商和經銷商控制,而代理商和經銷商大多只對直接利潤和銷售量感興趣,對品牌和技術含量等漠不關心,這樣就很難形成品牌;國外OEM訂單更是如此,你就是生產了世界頂級名牌,但是你只能賺到其中利潤的10%,甚至90%以上的利潤被國外的經銷商和貼牌廠家拿走了。而且,今天你還生產好好的,明天你就可能被對面的廠家爭過去了,因為對手有幾個點的收入就夠了。結果自相殘殺,主要利益卻被國外的經銷商拿走了,倒過來卻成為國外反傾銷的口實。我們所謂的“生產基地、世界工廠”、很多時候就是在給國外巨頭們打工而已。因為我們不愿意做周期漫長、付出艱辛的更長遠的品牌,我們就永遠在產業鏈的最底層,受制于人。沒有自己的強勢品牌是痛苦的。而質量和材料是指定的,沒有什么利潤空間繼續挖掘,唯一的辦法就是采取低工資策略。低工資、低福利、高強度、長加班,將這四大法寶運用的純熟。內衣企業的一周雙休周是很少的,日工作10-16小時是行業常規家常便飯,而工資加獎金大致也就在600-1200元/月/。包吃包住的比較好點,如果是廣州、深圳的大城市,這點錢是很難生存的。個別工廠存在變相的工資拖延和克扣現象,也傷害了打工人的積極性。中國經濟已經翻了幾翻,但是員工工資漲幅不大。員工沒有錢,不能購買房子車子甚至高價格的內衣,最終中國市場自身的消費力始終難以提升,循環最終會輪到社會每一個成員的頭上。我們都成為國外廠家和經銷商的工具了。長此以往,部分員工出現心理動搖,心里想得不是“不如歸去”,就是另尋出路去了。
三是政府的農村政策變化、農村形式改善也導致人員外流減少。從前,一個農村的孩子長大了,其實就是失業了,因為有限的農田既不能提供充足的收入,也不需要很多的人種植。沒有多少人天生就喜歡背井離鄉外出謀生的,他們基本上是因為前幾年農村沉重的稅費,加上農副產品價格非常低賣不上前,種田實在無法過日子,被迫遠走他鄉打工的。溫家寶是一個非常重視農業和農村的好總理,他的一系列農村政策,農村直接民主選舉村長試驗,廢除農業稅和教育附加費,減少農民負擔,提高農產品價格等幾項政策,讓長期陷入困境的農村經濟有所復蘇,農民耕種的積極性有所改善。在農村務農的收入比以前有所提高,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機制也被啟動,城市不再是唯一可以賺錢生存的場所,而是青年外出追求更好生活成就夢想的地方。而農村收入的增加,導致工業產品市場更加膨脹,需求旺盛,各個工業企業的訂單急劇上漲,引發企業進一步的擴張,新一輪的經濟過熱產生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同時,由于中國加入世貿,出口關稅減少,2005年紡織品出口配額取消,出口限制進一步取消,導致中國服裝內衣大量出口,這也是一個利好。內衣企業在這2大超強的利好帶動刺激下,很多都處于急劇擴張之中。擴張需要人,而人卻比以前減少,此消彼漲,矛盾更加加劇,民工荒就更激烈了。
四是國家開發西部戰略和全國均衡的發展戰略,導致國家整體就業率提升,向廣東等地的員工輸入就捉襟見肘了。以前全國人口都往廣東集中,形成浩浩蕩蕩的民工潮。現在,福建、浙江一樣吸納更多的員工。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四川重慶地區等,都相繼發展起來,人口流動分流形式發生變化。
五是30年來的行之有效的計劃生育政
 |